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2年1月12日至2月22日,重庆巫溪地区发生一系列ML2.0—3.0地震,对其中重庆市测震台网记录的ML2.1、ML2.3及ML3.2地震,从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记录波形特征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ML2.1地震为岩溶地区塌陷,ML2.3、ML3.2地震为构造地震;而对重庆市测震台网未监测记录到的几次有感震动,认为是岩溶塌陷洞室垮塌所致。  相似文献   

3.
首次观测到的由地震引起的绝对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用绝对重力测量观测到明确的同震重力变化。恰好在1次M6.1地震的前1天和震后7天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观测到的绝对重力变化为-6μGal,显著地大于约1μGal的观测误差。特别有意义的是,所观测到的空间重力变化与仅用位移数据建立起来的弹性位错模型预测的结果非常一致。该结果强烈地激励我们对重力和位移同时进行反演,以更好地了解地震。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江西省各地方史志地震记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给出江西省历史有感地震的筛选原则和确定方法,整理分析相应有感地震,并在中国有感地震目录中提取江西有感地震,删减重复部分,增补遗漏的史志有记载的有感地震,从而编辑江西地区相对完整的历史有感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夏,华东大地遭受重大洪涝灾害,与此同时,重灾区江苏省扬州市又出现有感地震,犹如雪上加霜,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新的压力。本文介绍了扬州市政府、地震及有关部门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陆文史记载有感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综台分析和整理地震史料的基础上,对东北大陆文史记载的150次有感地震做了研究,估定了其参考性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7.
南极中山和长城站重力潮汐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台LaCoste-Romberg型弹簧重力仪(G-589、ET-20和ET-21)在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长期重力潮汐观测资料,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上精密测定了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重力潮汐参数,其中主波振幅因子的标准偏差优于0.5%.各潮波的观测振幅在中山站比在长城站的小得多,两站周日潮(O1)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约7%,而半日潮(M2)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超过40%,气压和温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很明显.海潮负荷对两台站潮汐观测的影响非常显著,采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对观测结果作海潮负荷重力改正.结果表明,经海潮改正后,各潮波的观测残差有较大幅度的减小,但是,由于采用的海潮模型没有顾及台站近区的海潮负荷效应,所以,O1 波的振幅因子对相应理论潮汐模型值之间存在大约4%(中山站)和9%(长城站)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1986年8月22日10时03分,在吉林省长白山附近(127°45′E,42°11′N),发生了一起有感地震,其震级M_L 3.9,震中烈度为五度,震源深度16km.有感范围约1600km~2.是有史以来,这一带发生的一起震级最大的地震,因此不能不使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2日上海徐汇区发生ML1.9地震,位于徐汇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等地区部分房屋有晃动,部分人群有感。本文分析了上海有感地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地震精确定位、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间以及人口密度和社会影响等对该次地震的有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目前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而地震的发生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地大震’、‘地震’、‘地微震’的处理原则提出一些看法,并对历史有感地震参数估定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有感地震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历史有感地震的分析和处理原则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提出了历史有感地震参数的估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南极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与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中山站于1991年3月建立临时地磁台,1992年2月建立正式地磁台,台上建有地磁观测室、记录室和各种探头室.它们均采用高架结构和用无磁性材料建成;能保温、防潮、防积雪和抗强风.1991~1993年分别安装有数字化地磁仪,地磁脉动仪,哨声与VLF仪和地震仪,并不断获得极区地磁与高空物理资料.1991年与1992年中山站地磁观测报告(第一卷与第二卷)已整理成册,资料分析表明,极区地磁扰动与中低纬区地磁扰动特征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极区各种电流体系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全省首次群测观测质量评比于二月二十三日开始,三月二十七日结束。参加这次评比的有全省十二个地、市、州地震局(办)的二十九组土地电和十六组地应力的观测资料。评比的结果是:一等奖获得者:自贡市第八中学地震测报组(土地电)  相似文献   

14.
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的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DPS-4的原理和特点,在中山站的安装和调试,从扫频电离图所得到的初步结果表明,中山站冬季电离层F层存在明显的磁中午现象,而电离层Es层与极光粒子沉降有很大关系;漂移测量的结果表明,电离层漂移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并且具有大体一致的日变化模式,显示出在极区存在逆阳对流。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观测到的慢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前地面有缓慢错动的现象早巳被人们察觉。震前缓慢错动究竟是已有断层的滑动还是缓慢破裂,目前尚无定论。Sacks和Kanamori用应变仪发现了慢地震现象。这种慢地震除破裂过程缓慢外,与通常的地震十分相似。慢地震的机制目前尚不清  相似文献   

16.
17.
在吸收历史地震研究、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等多方面成果基础上,基于历史有感地震记载特点,探索了历史有感地震目录的编制原则,给出了地震日期、震中位置、震级的确定方法。以《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等为依据,编制了公元前618年-公元1949年期间中国境内3≤M<443/4级历史有感地震目录9 121条。目录数量为中国同期文字记载的43/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7倍多,比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最早的同类目录早1 695年,约占全球同期M≤4.5级有感地震目录的2/3。  相似文献   

18.
以云贵地区为例,讨论“历史有感地震简目”的编辑与研究。指出历史有感地震的确认必须考证,在考证基础上先编,“目录”尔后辑录“简目”。并建议:“简目”中应包括强震记事中的前、余震,以及震群。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2日上海徐汇区发生ML1.9地震,位于徐汇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等地区部分房屋有晃动,部分人群有感。本文分析了上海有感地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地震精确定位、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间以及人口密度和社会影响等对该次地震的有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目前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而地震的发生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应急基础数据、损失评估模型和烈度衰减模型等,震后第一时间评估计算出影响范围和损失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灾害规模部署救灾行动。目前,关于震后有感范围的快速确定尚无有效方法。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18—2022年30次震例的实际调查结果及仪器烈度分布,构建由有感半径(R)、震级(M)和震源深度(H)3个参数组成的有感地震评估模型,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该模型拟合的有效性。然后,将2023年北京地区发生的显著有感地震代入计算,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将模型在北京市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中进行集成应用。实践应用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