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建模方法,以新疆伊犁河及叶尔羌河为例,根据多年来实测资料,探求最大流量频率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一、概况龟裂地(也叫白板地、光板地)是干旱区荒漠的一种土类。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地形平坦、表面光滑而坚实、透水性能差,降雨量小的情况下也能产生一定径流。新疆龟裂地在南、北疆都有大片分布。但北疆年降水量较多,因而龟裂地产生径流量大,有开发利用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探讨划分农业区的一般方法。文章介绍了逐步判别分析划分农业区的基本思想,模型结构,并以渭南地区为例,重点阐述了划区过程中选择因子和样本的二个关键问题。最后,对划区结果作了分析,将渭南地区分为五个一级农业区,十五个二级农业区,绘制了农业分区图。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及应用——以浙江省河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等级划分是认识河流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河流等级划分难以反映河流的时空特性,有的人为影响较大,有的不具备河流地貌特征,有的仅具备物理特征,有的仅方便行政管理。本研究基于河流连续体概念,综合了河流的物理、生物特征,引用北美新近提出的"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阐明了对浙江省河流进行基于生态功能的等级划分意义。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浙江省河流的等级层次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物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明确了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相关对策。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等级划分,探讨了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在确定浙江省河流生态需水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并明确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浙江省水行政管理机构在河流等级层次的相关管理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7.
气候变化对水质与水生态的潜在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仍然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现状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另外,基于作者在淮河和汉江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排污是造成水质与水生态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具有推波助澜的增益作用,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水温和水文情势进而影响水质和水生态。本文最后讨论了适应性对策的内涵,认为适应性对策应该包括适应方式和适应能力建设两个主要方面,适应性对策应该尽可能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可起澄清概念和指明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以红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国际河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行动所具有的动力特征是多目标协调,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促成各流域国之间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概括了通常情况下国际河流争端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有待搞清的问题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严重威胁,尤其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沙漠化的严重程度,也使人们深感不安。学者们指出,在我国北方地区,“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5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沙漠化潜在危险的土地面积15.8万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的研究,对比不同的泉域或岩溶水系统中岩溶的发育与分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具有一致的岩溶形成模式,为逆冲断层带岩溶发育模式,与盆地东缘、南缘的岩溶形成模式不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本区可溶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在影响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中,构造为主导因素。本区南北向逆冲构造带呈东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但由于各地所处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地质体岩性、作用力强弱不一,各地的构造特征也有所差异,对岩溶水动力条件影响也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岩溶水动力特征。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区岩溶主要在每个南北向可熔岩条带中发育,并在靠近倒转向斜一侧发育强岩溶带。另外,在白垩系与奥陶系接触带发育古岩溶,往往形成富水带,使该古岩溶埋深几百米,仍形成富水带。 相似文献
13.
肯尼亚农村贸易和生产中心规划肯尼亚农村贸易和生产中心(RTPC)规划首次提出是在1986年。其目标是到2000年使200个小城镇得到发展,从而使城镇的市场区域更易于利用有活力的市场中心,进而创造非农就业机会。这就要求政府为小的市场中心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以扩大中心及其腹地的市场与就业。RTPC 规划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肯尼亚,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新战略受到了缺乏永久性市场中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兰州市1997-200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现有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2)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规律;(3)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指数最大,牧草地破碎度指数最小,这表明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破碎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论河口体系及其自动调整作用:以华南河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河口的若干重要认识和概念问题进行讨论。其中包括河口的范围与分段,河口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河口体系的及其为适应河不充向海洋过渡或海洋向河流过渡体系内部自动调整作用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东昆仑山冰川作用述要(以木孜塔格峰一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山乃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与阿尔金山共同扼守于高原东北边缘。这里地势高耸,地形复杂;因深居内陆,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极差。因此,这一区域普遍呈现高寒荒漠自然景观,唯其上点缀着斑斑冰川,由于受到高原地貌的影响,发育着独具特征的高原冰川组合类型,现代冰川是这样,第四纪冰川亦然如此。一、现代高原冰川特征 相似文献
19.
紧靠黄河北岸的封丘县黄陵沙区,集中了河南省约1500万亩沙地,那里有风沙、旱涝、盐碱多种自然灾害,其中旱涝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农业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本文在探讨咸苦水贫水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中,通过滴灌新技术试验。滴灌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我们认为:在半干旱缺水的沙区,移动式滴灌系统节约用水,小水大用,具有投资小,灌溉面积大,效益大的特点,为干旱缺水的沙区,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感应~行为地理学是奠基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上的地理边缘学科。它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真正进入地理学上的“行为革命”是七十年代时期。人类是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的信息是通过人的五官或四肢等传感器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中心~大脑,经加工后有一个感应、观感和观尝等认识过程的反应,这不仅包括感觉认识、还包括对反映的理解和评价态度,进而输出行为表现。本文不在探讨行为地理的理论问题,而是行为地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