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至今,秦皇岛近岸海域连年发生绿潮灾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藻的种源,在绿潮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于2020年5月至9月对秦皇岛绿潮暴发较为严重的金梦海湾海域(119°32 ′54″~119°33′00″E,39°52′45″~39°53 ′30″N)进行采样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宇 《海洋科学》1998,22(6):49-5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188.6km2,内湾口宽仅950m,通往湾口的可门水道宽约1.8km、长7.2km,是一个典型的口小腹大的港湾(图1)。湾内滩涂面积较大,水产资源丰富,而且水文条件较适合于海洋水产养殖,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养殖基地。因此,弄清该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对于湾内鱼虾贝养殖地点、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1.1 潮流、余流根据罗源湾春、夏、冬季共22个站的海流实测资料及文献[1]等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该湾潮流、余流…  相似文献   

3.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存量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月)、2007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利用底拖网作业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传统扫海面积法以及△-分布模型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5°42′-26°27′N,119°42′-120°15′E)的渔业资源现存量.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鱼类、甲壳类的资源密度较高,而头足类资源密度较低.渔业资源密度秋季居首位,约为2569.11kg·km-2,夏季次之,约为1 120.23kg·km-2,而冬、春季资源密度较低,分别为867.16和553.60.29kg·km-2.年平均渔业资源现存量约为4599t,渔业潜在资源量达32451t.渔业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关系较密切.该海域渔业资源已经明显衰退,急需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识别红斑后海螯虾,然后对海南附近海域(18°30′-19°00′N,111 °30′-112°30′ E)、北部湾口海域(15°41′ N,110°40′ E)和南沙群岛海域(5°20′-5°29′N,110°09′-111°26′E)三个地理群体进行ITS1的扩增测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结果表明所取样本准确;三个地理群体分别得到616-623bp、619bp和614bp的ITS1全长序列,A、G、T、C含量平均分别为22.3%、29.4%、17.8%和30.6%;其中562个保守位点,39个多态位点.ML和NJ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理群体共聚为三个大支,其中海南群体有群体分化.表明红斑后海螯虾三个地理群体分化极其显著,且海南群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福建罗源湾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其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它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罗源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的东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226.7km2,湾口宽仅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 2005 年 5 月、8 月 2 个航次对黄河口附近海域 33 个站点(38 °02′00 ″ ~ 37 °20′00 ″N, 119 °03′24 ″ ~ 119 °31′00 ″E)的海水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活性硅酸盐(SiO3-Si)、活性磷酸盐(PO4-P)和无机氮(DIN)等营养要素的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营养盐的高浓度区域分布在黄河口南部海域,8 月 SiO3-Si 和 PO4-P 的浓度高于5月,而 DIN 的浓度则相反.表层海水 SiO3-Si 和 DIN 的浓度与表层海水盐度都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DIN 与 COD 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黄河口附近海域DIN:P值5月为136,8月为 54.3,为磷限制性营养状态.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I)的平均值大于1,黄河口南部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COD 和 DIN 是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湄洲湾位于福建沿海,东经118°25′—119°46′,北纬24°50′—25°45′,居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州马尾港、厦门港、台湾高雄港和基隆港的中部,具备建设大型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过去由于特殊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福州平原第四纪晚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福州平原7个钻孔99块孢粉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古气候的变化趋势和古植被的演替规律,为确定有关地层的地质时代和划分提供依据。一、地理位置及地层概况福州平原系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位于闽江河口段(25°50′—26°12′,119°08′—119°26′E),面积约400km~2。本区处于我国东南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境内植被系以樟科(Lau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为主的亚热带常绿照叶林,但大多已被开垦(图1)。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4~2006年闽东沿岸(26°30′00″~27°10′00″N,119°59′40″~120°33′00″E)暖水季节6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比较分析研究了调查区暖水季节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变化.3年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出现的浮游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51、127和144种,种类组成变化不大,强额孔雀哲水蚤(Pavocalanus crassirostri)、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在各航次中都占据明显优势地位;调查期间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以近岸暖水种和外海热带种为主,这两类生态类群的浮游动物构成本海区的主要优势类群;生物量分布不均匀,总体平面分布趋势是:北高南低,从沿岸到近海,浮游动物生物量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优势种分布极不均匀,聚块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罗源湾远期油轮的发展预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罗源湾海域未来 S 年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为 0.361×10-4/S,进而对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域船舶溢油概率约为每 10 a 一次,每次产生的溢油量约为 57.3 t 原油,经过一个潮周期,油膜面积理论估算值为 0.64 km2.针对罗源湾海域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