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翔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辽宁将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县(市)区的工矿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提供了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算了该市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利用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潜力实现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测算出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64.53hm2和28436.64hm2。测算结果可为规划和实施未来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与管理机制,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布局散、用地乱、环境差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居民点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其布局、用地结构依然没有根本转变,且规模快速增加,一户多宅、宅基闲置、空心村等现象普遍存在。菏泽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研究农村居民点的归并整理,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耕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建设用地空间已成为地方经济实现再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耕地占补平衡已成为地方建设项目用地顺利报批的瓶颈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施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战略的有效途径。对此,省政府和省厅高度重视,今年7月,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亲自带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厅局的领导先后到衢州的柯城、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山东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基础上,提出全省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人均定额指标法,预测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全省可用于挂钩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采用双因素分级法,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概念,揭示淮阴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其信息熵先后经历了"上升—稳定—再上升—下降"四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园地、林地等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负相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正相关。最后,对淮阴区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苑鹃 《辽宁地质》2012,(10):16-18
进入新千年后,我国土地资源亮起红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8.
陈雪骅 《湖南地质》2009,(11):14-17
新的土地规划,将严格在国家下达给湖南省的主要控制指标范围内进行,其中"6项约束性指标"规定:到2010年,湖南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3.33万公顷,确保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3.33万公顷。到2020年,湖南要保证耕地保有量37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23.53万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3.98万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型,分析上一轮规划以来邹平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近10年间,邹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导原因为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加,这与邹平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而城镇工矿用地与GDP、非农业人口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未利用转出地类主要为农用地,这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因建设占用农用地所引发的农用地规模不断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东明县土地总面积13.70万hm^2,其中农用地9.81万hm^2(耕地7.95万hm^2,园地0.18万hm^2,林地0.63万hm^2,其他农用地1.05万hm^2);建设用地1.86万hm^2(城镇用地0.08万hm。,村庄用地1.26万hm。,工矿用地0.28万hm。,交通用地0.11万hm^2,水利用地0.13万hm^2);未利用土地2.12万hm^2。近年来,东明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努力挖掘土地利用效率,从严从紧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断提升全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204.9万公顷,由此可见,基于粮食安全的浙江省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格化模型的黑河流域中游历史时期耕地分布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悠久的农业开发史和历史文献为研究历史时期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海拔、坡度、土壤、人口等自然及人文主导因子与耕地分布的关系,遴选出对耕地分布具有明显作用且易量化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模型,模拟了黑河流域历史时期耕地分布趋势.采用人均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2种途径,估算了明代以前黑河中游耕地面积总量.基于该模型并结合古遗址、遥感影像判别的结果,重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明代以前耕地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孙国军 《冰川冻土》2015,37(4):1120-1126
以甘肃省1949-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 分析了甘肃省64 a来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 并运用GM(1, 1)模型预测未来15 a耕地压力指数变化. 结果表明: 1949-2012年的64 a时间里, 耕地面积增加了1.67×104 hm2,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526 hm2, 耕地压力指数减少了0.951. 2012年14个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差异大, 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 陇东、 陇南耕地压力指数低, 中部地区耕地压力指数高, 甘南地区耕地压力指数最高. 预测结果表明, 未来15 a甘肃耕地压力指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耕地压力严峻.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近40年耕地功能转型评价及演变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小祺  李阳兵 《中国岩溶》2018,37(5):722-732
梳理1978年之后贵州省农业政策及农业农户概况,构建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与其功能值,对耕地多功能进行分类和评价,对比全省及各个州市耕地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所承载的功能,分析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1)贵州省耕地功能呈下降趋势,功能转型从2006年前后开始,各州市存在一定差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2004年前后已提前转型,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在2012年前后转型;(2)耕地功能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与地区耕地压力和经济发达程度组合状况有关,低耕低压力高GDP(如遵义、六盘水)耕地功能值最高,高耕低压力高GDP(如贵阳市)则次之,高压力低GDP(如安顺等地区)再次之,低压力低GDP(如黔南等地)最低;(3)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化学品负荷加剧,建议注重耕地生态保护,减少以过度化学品的投入换取粮食产出等不合理做法;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方式,协调粮经作物、种养业发展的关系,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山东省2002-2008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人口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定量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重点进行了人口、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的驱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成林  卜春燕  汪延彬 《冰川冻土》2017,39(6):1374-1380
为全面掌握甘肃省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建立"省-区-县-渐变类型区-地块"监测体系,以甘肃省标准耕作制度三级区为单位选取监测县,运用"重点分等因素划定"方法划分监测县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区、确定驱动因素,通过在县域范围内布设监测单元,对监测单元耕地质量渐变的驱动因素进行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做出趋势性评价。最后,以监测县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为基础,运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甘肃省耕地质量进行空间局部估计,对耕地质量变化空间分布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2015年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全省监测县耕地等别平均提高了0.14等。河西走廊区中部、陇南山区南部等别有较大幅度提高;晋陵丘陵沟谷区、陇东黄土旱塬区东部、甘南高原区中部等别有较大幅度降低;南部地区变化的幅度整体高于北部地区。(2)甘肃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且整体偏低;全省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耕地灌溉保证率多为一般满足和不满足,但得益于近年来全省修建大型引、供水工程,全省耕地灌溉保证率有了提高;耕地质量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50余年的序列统计资料,对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49--2005年间山东省耕地总量大致经历了增长、波动、递减3个阶段,人均耕地基本上呈逐年递减趋势,鲁中和山东半岛地区比鲁西地区变化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因素,并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宏观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黄宁生 《地球科学》1999,24(4):359-362
主要研究了广东省改革开发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减少过程,讨论了经济、人口等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经济增长是影响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半环带状结构的特点,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以耕地资源为代表),经济  相似文献   

19.
项思可 《安徽地质》2010,20(3):176-179
揭示安徽省各类建设用地存量和人均情况及闲、空、批而未用情况;阐述近八年来建设用地扩展情况和时空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人均用地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的关系以及建设用地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