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赛尔大地主题解算是少数适合长距离大地主题计算的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贝赛尔大地主题解算进行计算分析,发现贝赛尔大地主题反算中的大地线长计算精度受起点方位角的影响很大,误差可达8m。为了消去这一巨大误差,本文提出在大地主题反算时互换大地线起点和终点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方位角对大地线长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站仪利用调制电磁波进行测距,受电磁波折射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测距精度。本文首先推导了影响全站仪电磁波折射率的气象改正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全站仪测距时的气象改正数,接着进一步推导出全站仪气象改正公式在参考气象条件下的偏导数,依据误差传播定律,分析了不同观测误差情形时的气象改正中误差。结果表明:实际气象情形越偏离参考气象条件时,相应的气象改正数越大,在实际的全站仪测距中,由于气压测量的误差相对较大,气象改正误差更多的取决于气压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免棱镜全站仪是免棱镜测距技术与传统全站仪的融合[1],是全站仪测距模式的巨大突破.以Leica TS06 PLUS全站仪为例,在免棱镜模式下,对不同材质、颜色、光滑度、入射角反射面进行测距实验,结合测距时间、光斑面积的变化,分析不同反射条件下免棱镜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无棱镜全站仪结合RTK测量技术在三门海游大闸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为例,着重介绍无棱镜全站仪与RTK相结合的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通过对无棱镜测距的介绍,精度的分析,提出无棱镜测距全站仪的优势,但是面对一个整体测绘工程项目,单一的全站仪使用是不够的,应该同时结合RTK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的精度主要是由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共同决定的,因此水平角精度研究非常重要。采用徕卡C10三维激光扫描仪与中纬ZT80全站仪为试验设备,分别获取了三种距离条件下扫描数据与全站仪观测水平角数据。将全站仪观测角度值作为基准,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对扫描数据解算,并采用相同数学模型对Matlab解算结果进行了笔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30m、60m、90m距离时徕卡C10三维激光扫描仪水平角精度不同,显然水平角精度随距离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HD-STGPS中基线向量解算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特色。对流动站、定向点的GPS观测、用全站仪发展支站以及检核测量等应用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激光码头标校方案,采用电子全站仪的极坐标法测定激光束首尾两点的坐标,来解算惯性导航平面倾角(θ、ψ)和航向角κ。文中对DIOR 3002测距仪无反光镜合作时的测距精度、电子全站仪的定点精度、电子全站仪之间同步测量、数据自动传输等作了详细的试验,得出了适合于激光码头标校最佳测量条件,为激光码头标校部分代替船坞标校提供了论证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映潇  姜东方  谭龙 《北京测绘》2012,(4):46-48,59
以检核积石峡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GPS平面控制E级网为例,介绍实测平距的方法与观测过程中的误差影响,并以实测平距为最或是值检核抵偿坐标系坐标反算平距相对精度是否满足不大于1/40000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无棱镜全站仪的测量原理,以拓普康GPT-3100N全站仪为例,通过实验重点分析无棱镜测距的稳定性与反射面材质、颜色、入射角、测量距离、网孔、拐角、边缘点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得出仪器测距精度稳定的结论,提出无棱镜全站仪在测距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大地主题问题的非迭代新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兵  边少锋 《测绘学报》2007,36(3):269-273
首先对大地主题问题解算中的符号体系进行改进与统一,使之更符合大地测量的使用习惯;在此基础上讨论非迭代的大地主题问题的正反解,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推导更准确的正解公式,得到非迭代的反解公式,与以往的解算相比该公式具有更简明的数学表达形式。该过程丰富和完善了大地主题问题的解算体系。最后进行正反解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光电测距中平距归算的严密公式,分析了棱镜准直误差对光电测距的影响,并就全站仪仪器自身误差对光电测距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进而得到了系统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了竖角对光电测距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全站仪在田赛距离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传统田赛测距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用全站仪和田赛成绩测量系统测距的方法,分析其使用范围,比较其精度,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斯投影坐标反算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斯投影是常用的一种投影方法,高斯投影正算是把大地坐标投影到高斯平面上的坐标换算,而高斯坐标反算是将高斯平面坐标换算到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但是,由于高斯投影反算公式复杂,推导过程和公式本身都很难掌握与理解,给初学者造成困难.本文根据高斯投影的正算公式,用简单迭代法反求大地坐标,其效果与直接用反算公式相同.这种迭代算法形式简单,便于理解与编程,避免了枯燥的反算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14.
高斯平均引数计算大地坐标主题反解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长胜 《测绘通报》2004,(10):11-12
在地球椭球面上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经、纬度,求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的过程称为大地主题反解.大地主题计算在空间技术、航空、航海、国防等现代科学技术领域被广泛使用.高斯平均引数公式是解决中程大地主题计算的一种经典的方法.给出一种新的大地主题反解的方法,即迭代算法.这种算法是在正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形式简单,便于理解与编程,避免了枯燥的反解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套以空间任意高度直线距离为边长的、高精度的中距离大地主题正算公式,省掉了投影归算过程,可以用卫星(气球)物理测距数据计算大地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付培义 《测绘工程》2003,12(2):47-48,58
比较GPS弦距与常规光电测距弦距的差别,对分析GPS测量误差问题,解决GPS与地面数据联合平差中权的确定问题,以及检核GPS网的解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一多期复测成果,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无反射棱镜全站仪的原理及其特点,对索佳SET2130 R3全站仪在无反射棱镜条件下的测距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不同材质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材质颜色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距离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边缘点测距精度试验;反射面透明度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以及不同网孔的穿透试验。根据以上实验得出该仪器测距精度稳定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无反射棱镜全站仪在测距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远距离跨海水准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潭海峡大桥两岸高程传递采用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完成距离长达3478m跨海三等水准测量。本文介绍通过改造观测觇板,提高照准精度;运用两个大地四边形的布网形式,构成一个以跨海测线为主的具有外部检核条件 水准闭合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利用我国高分辨率DTM和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再和我国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推算具有分米级精度,15′×1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利用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80余个高精度GPS水准点进行外部检核,检核结果证实和原设计精度完全一致即该大陆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在东经120°以东,高于±0.3 m,在东经120°以西,北纬36°以北,±0.4 m, 36°以南,±(0.4~0.6) m.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反解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由测高垂线偏差反演为重力异常,与海上万余点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将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推算大地水准面,与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推算的上述大陆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顾及这一现象和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扩展拼接技术,即在沿海选取部分陆海毗邻的局部地区,在这局部地区内,陆地用实测平均重力格网数据,海洋用测高平均重力格网数据,统一推算陆海局部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利用这一局部大地水准面的陆地部分和已经GPS水准校正的陆地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最后将拟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测高重力大地水准面,而保持陆地部分大地水准面不变,以最大限度的削弱拼接点和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0.
晋俊岭  郑贵洲  任东宇  王云 《测绘科学》2015,40(2):18-21,17
为了避免大椭圆弧长算法中需要对球面方位角和极距角进行繁琐的象限判断问题,该文通过空间向量分析和椭球几何关系推导,给出了一种计算简洁、具有通用性的截面椭圆弧长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满足椭球面上两点间大地距离计算的应用需要,当大地距离小于2000km时,求得的截面椭圆弧长与较严密公式求得的大地线长的误差仅为厘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