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上海市地名信息化工作中GIS的各类应用场景做了全景式描述,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地名普查、普查成果管理、地名行政审批、地名政务服务、地名公众服务等方面对地名信息化的需求;然后详细介绍了为满足这些需求的GIS综合应用,如地名普查采集系统、成果处理软件、地名数据库、市区两级地名管理系统、地名便民网站等;最后阐述了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地名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应用需求,我们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框架,设计了用于地名业务办理、地名管理应用、地名决策支持的一个信息系统——增城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增城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及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
地名信息系统是地名工作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为了满足城市GIS中地名查询、规划设计、社会化服务的应用需求,主要采用地名数据库、管理及办理、系统综合管理三重架构,设计一个利于地名管理、业务办理、决策支持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方式,同时实现了地名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为地名相关业务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5.
彭艳鹏  李峥  叶玲  江瑶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115-117,120,I0003
为提升江夏区地名服务,实现地名高效管理,设计了江夏区地名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建成了地名社会服务平台和地名政务管理平台,两平台交互管理模式能最大化满足民众需求,创新地名管理方式,实现地名信息的快速浏览、查询以及地名数据的实时更新、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索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地名的管理水平以及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基于GIS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地名"一张图"整合区划地名相关的数据,进而支撑对地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全面的地名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名在政务管理、公众服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数字地名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北京市地址地名数据库建设的背景和北京市的地名发展史,从政府部门和地名信息提供商两个方面综述北京市数字地名发展的现状,并与兄弟城市的发展情况作对比。认为数字地名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北京市的数字地名事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需要政府出面很好地规划、协调、管理,实现地名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地名服务开始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民政部门、国家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和各省市都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形成了不同标准、不同结构的地名数据,给管理与应用带来困难。本文设计了多源地名数据管理模型,对地名数据按区域、按专题分层管理,利用开源信息检索工具库Lucene,设计了地名数据管理引擎,并利用多种地名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地名数据管理模型可以实现多源地名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GIS以面向服务为特征,地名本体作为地理领域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义网条件下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至关重要。提出一个用于表达、存储、管理与获取地名本体数据的地名本体服务系统框架,从地名本体服务接口、资源管理引擎、地名本体引擎等3个方面设计地名本体服务功能组件,讨论3个功能组件的实现策略,并通过一系列Web服务接口发布地名本体数据,文中的研究工作对推进地名本体服务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MapServer平台的商丘市地名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实现,针对传统地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WebGIS等技术实现了地名管理数字化,建成了商丘地名数据库和地名发布服务系统,为商丘民政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地名管理平台,满足了公众对地名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探讨基于VGI的地名信息获取方法,设计基于Neogeography模式的中文地名词典服务系统架构,讨论地名词典服务的协议标准,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基本功能,提出地名评估校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型地图载体的出现,公众使用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公众版地图成果基础上叠加从不同尺度数据中提取的公开要素,形成系列公开地图产品的技术思路也已成熟。作为联系空间与非空间信息之间"桥梁"的地名,在地图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编制公开地图产品时迫切需要准确、便捷的地名服务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面向公开地图表示的地名数据集及地名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筝 《测绘通报》2016,(4):124-127
全景地图作为移动测量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空间数据更新。本文将全景地图与公开版地图数据库结合,进行了街道地名地址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标准地名地址库;通过建立地名规则库和地址匹配引擎,将非标准地名进行分词处理后与标准地名地址之间对应匹配,最后发布地名服务,实现了匹配结果的在线查询和定位。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本文以众源地名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基于众源地名数据建设全球中外文地名信息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并对数据分析、数据预处理、分类分级、融合匹配、密度控制、错误修正、多语言地名翻译和质量检查等关键环节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初步建立了全球地名数据资源快速、规模化生产工艺,介绍了依托该工艺生产建设的全球地名数据成果和应用情况,为全球地名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文地名地址具有构成复杂、语义多样、标准化困难等特征,随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及地名地址库建设,地名地址服务成为提升地理空间信息粘着力的核心接口。本文探讨了引入正则表达式改进了传统地名地址匹配算法流程的可行性,并基于WCF完成地名地址Rest服务开发,满足了哈尔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快速获取城市地图更新增量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利用城市地名审批成果,直接获取城市地图更新增量的方法。该方法省掉了新旧数据比对的工作量,简单、高效、可行,适用于地名审批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更新较小比例尺城市地图。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地名审批管理力度,克服有些地物无名现象,共享地名公共资源,更好地实现城市地图的增量更新。  相似文献   

19.
以珠海市斗门区及香洲区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测绘工作为例,探讨广东省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以及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云GIS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为用户提供区划地名云服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区划地名云服务平台,采用基于遥感的地名数据更新、地名地址数据清洗与融合、地名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全新的区划地名云计算环境,实现了区划地名信息资源随时获取,为区划地名信息服务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