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规划是在10年或更长时期内决定国土空间发展框架的战略性和统领性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工具。因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国土规划工作。由于国内国土规划工作缺失时间较久,当前迫切需要全面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土规划取得的成效和教训以及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欧盟、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以及美国各自的国土规划历史沿革情况,对不同时期各国国土规划的背景、规划制度、主要特点和规划目标与任务及其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这对于开展新时期国土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土规划研究的不断推进,使得以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新型技术手段与理念在国土规划领域的渗透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国土规划的发展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及其有关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国土规划工作开展现状,对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土规划的开展和实施情况来看,其对我国新时期国土规划的主要经验借鉴与启示包括:要明确国土规划属于高层次、战略性、起统领作用的规划性质,统筹各类规划;不同时期的国土规划都是应对国家发展的主要挑战,因此找准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至关重要,要设定有限目标,切忌大而全;要逐步完善我国国土规划的组织保障和法制建设,建立协商治理新机制;要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关注沿海经济带的统筹发展,这关系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建议开展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与评价工作,使得国土规划工作的实施有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第六次国土规划是提高规划质量和强化规划实施效果并重的规划模式。本文总结了日本最新国土规划的形成背景,阐述了日本最新国土规划将要面临的新问题、规划目标、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政策措施。从日本对21世纪中期的展望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日本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对国土规划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数据整合建库内容进行了研究,以ArcGIS10为基础,采用Silverlight技术,建立了江夏区国土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国土规划信息的整合管理以及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国土规划面对的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已决定开展新时期的国土规划工作。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国土规划的作用,首先要研究国土规划所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形势,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全面协调,资源开发与环保,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自然分区与行政区协调,发挥区域优势与解决区域"短板"制约,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是开展国土资源规划工作所要解决的八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虽然美国与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同,而且严格来说美国至今也没有进行国家级的全国性国土规划,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国土规划必有可取之处。本文介绍了美国的规划体系与制度、区域规划的历史沿革和协调机制以及美国研究机构最新倡议的巨型都市区规划,并提出了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开展国土规划 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经验和总结国内区域发展失衡教训后进行的创新和尝试,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欠缺导致实现预定目标难度较大。通过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规划关系可以发现,当前正在开展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拟议中的中国新一轮国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国土规划可以促进主体功能区更好更快地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土规划数据的多源性、异构型、多时空性、多尺度性以及不同坐标系等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制定技术路线,选用数据转换法和直接访问法等数据集成方法,基于ArcGI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建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多源数据管理平台,对广州市白云区的9个城中村的基础调查数据进行了集成,从而在城市限高、文物保护、社会经济数据统计、人口数据统计等方面,为广州市城市更新管理提供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国土规划演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二战后日本国土规划从"综合开发规划"到"国土形成规划"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将日本国土规划演变特点总结为这样4点:规划目标从"国土开发"转向"国土管理"、国土结构从促进极轴形成到广域自立性发展、规划主体从国家主导到国家和地方多元参与,以及规划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而调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土规划编制所需数据的类型、来源以及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性、数据格式多样性、多投影方式等特点,研究了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提出采用多源异构数据中间件技术和动态投影技术,屏蔽数据的多格式性和多投影方式,设计并开发了国土规划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原型系统,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土规划的主要经验包括:不断修订规划相关法律,以适应变化的管理需求;进行规划机构重组,完善规划体系;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统筹观的国土规划核心理念;当代国土规划突出全球化主题,打造多中心城市网络经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建立规划制定与实施协商治理新机制;以签订合约/协议为中央政府实施分权落实空间规划的重要手段;以金融财政手段来保障国家空间规划目标的实施;建立规划评估跟踪的常态化机制,为制定空间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肖金成 《今日国土》2009,(12):27-28,21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国家安全与国土经济.我认为国土经济与国家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近两年一直在研究国土规划问题.因此,想就国土规划方面阐述一些自己的意见。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空间规划编制——基本情况与设想》,为什么叫空间规划呢?鉴于“十一五”期间,国家推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已经连续做了几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文本已经完成.各省也在编制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相似文献   

14.
在国土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和中国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本文着眼于世界一些国家已经编制或正在实施的国土规划,立足于中国即将编制完成的国土规划,依据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了国土规划的核心进展,即昨天的描绘美丽国土,今天的规划美丽国土,明天的形成美丽国土。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武汉市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馆)为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下属正处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68名,其中博士、硕士52名,正高职高级工程(规划)师5名、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86名。近年来,信息中心在局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克难奋进,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前瞻的视野、科学的眼光,坚持探索研究国土规划信息化创新之路,以智慧国土、智慧规划、智慧城市工程为依托,建立了"1个中心、3项工程、5类系统、6项支撑"的国土规划信息化体系,持续推进国土规划"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交易、网上监管、网上服务"和全业务流程"网上运行",信息化与国土规划管理深度融合,促进了国土  相似文献   

16.
面对本国人口的急剧减少,为了确保全国和广域规划体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期的需要,日本国土交通省决定彻底修改之前的综合国土开发法案,并以新的可持续国土规划来取代全国综合发展规划。本文将介绍日本新的可持续国土规划的制定情况。  相似文献   

17.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概述及其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解析德国空间规划的法律基础、内容体系、协调与审批机制,认为德国空间规划层次合理清晰,衔接良好;法律体系完善;注重区域协调,强调跨区合作;公众参与度高。借鉴德国空间规划的这些特点,建议明确我国国土规划地位,凸显国家空间发展战略,消除部门利益冲突;推进国土规划的立法建设,提升权威性;完善我国国土规划体系结构,明晰各层级规划的功能作用;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各行政区规划割裂;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全域数字化用地现状图是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考核评估城市发展与规划实施的重要参照.为解决高精度数字化用地现状图快速编制,对多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通过基础地理数据、国土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各类调查数据的融合实践,探讨了快速编制高精度数字化地现状图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国土资源通讯》2007,(16):F0002-F0002,F0003
7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国土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专题汇报会。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指出,国土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玲  蔡继祥 《地图》1991,(2):38-39
一、选题必须紧紧围绕科研主题地县域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全面、系统的综合规划,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众多部门数十个子系统,涉及经济、资源、人口、环境等多个领域。其基本任务可概括为:a,诊断分析区域综合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认识区域社会经济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b,研究区域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方针、目标和对策;c,研制合理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划;d,研制国土规划。规划地图集在选题时一定要紧紧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