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泛指地表一定的地域空间,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划定的地域范围。国土整治,无论是就全国或就国家的某一部分而言,都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单元进行的。所以,区域研究同国土整治是密不可分的。 区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服务,包括进行国土区划,为分区开发整治国土确定合理的地域范围;进行区域综合考察,为分区开发整治国土提供依据;开展区域规划,为国土开发整治提供建设兰图;等等。 建国后,我国在区域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区域研究,不仅是发展区域科学本身的要求,也是搞好国土开发整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浅谈国土规划中城镇布局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镇布局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在最有效地开发、利用一定地域范围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关系。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城镇空间组织。城镇布局则是指城镇在一定地域内的动态分布,即城镇的具体位置、形式、规模、发展方向。分析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过程,依照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区内各种建  相似文献   

3.
黄英  沈飞 《干旱区地理》1996,19(1):90-92
本文通过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新疆的地域经济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新疆地域开发模式选择的探讨和总体布局的论证,提出了新疆地域开发的点、轴、开发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开发的需要开展的一种多学科的资源综合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在查明资源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为国家或地方制定发展战略、远景规划、开发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地理工作者实际上已成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一支主要力量。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承担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等项类似任务,可以较好地发挥地理学的基本优势,扩大地理学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探索推动地理学发展的路子。 一、地域基础上的综合与开发治理试验是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核心 1.地域基础上的综合: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具有区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实质上是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考察研究各要素、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5.
孙曰瑤 《地理研究》1989,8(1):103-103
本文从不发达地区非均衡经济理论的讨论开始,分析了区域X效率理论,建立了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对策理论。并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1)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分析了不发达地区合理的赤字与通货膨胀的计算方程。2)区域X效率理论则主要分析了区域软资源合理配鼹的问题,并且认为区域X效率决定了区域Y效率从而决定了区域发展,因此,区域开发与管理必须重视区域X效率的提高。3)区域经济结构理论: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结构可分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地域布局结构、区域市场开发结构、区域组织结构与调控结构五大部分,并提出了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设计原理。4)发展战略对策理论: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升迁运动的变化规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本文建立了发展战略对策理论。5)案例研究:本文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有些建议已被或正在被采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才  刘曙光 《地理科学》1998,18(5):393-400
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主线,主要分支理论以及学科理论框架等理论建设问题。文章提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同为学科理论基础;阐述了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的区别与联系;强调经济地域结构-功能研究与经济地域类型分析评价;在已有经济地域系统类型基础上提出地缘经济地域系统。在学科建设的原则中强调学科间交叉渗透与自主发展并重,指出本学科与区域  相似文献   

8.
<正>《地域研究与开发》创刊于1982年,到2022年已走过了40个春秋。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几代编辑人的始终坚守和辛勤耕耘,《地域研究与开发》由内部交流到公开出版和发行,由普通期刊成长为核心期刊,发表了近万名作者的5501篇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已成为地理学领域知名的学术期刊之一。在《地域研究与开发》创刊40周年之际,谨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地域研究与开发》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盛,小区命名呈现出一种洋、大、怪的普遍现象,帝王思想、崇洋意识浓厚。有的小区仅有一个花坛,却名曰××花园,新建城区名称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1月16日,记者就小区命名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辽宁省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王巨林先生。记者:近年来,一些小区命名贪大求洋,花园无花,广场无场,有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您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王巨林:无论是小区的名称还是其他的名称,名称…  相似文献   

10.
一、地名遗产与文化空间布局沈阳地名遗产不仅体现了悠久的人类与城市发展历史、独特的区位条件,还体现出了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空间发展紧密结合。具体表现为居民地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域名称地名遗产在市域范围内分散布局、体现了边塞文化的特征,文物古迹名称、道路名称、广场名称及公园名称地名遗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板块式发展、体现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大主体  相似文献   

11.
国庆生 《地理研究》1987,6(2):92-92
在深入调查湖北省宜昌地域城镇体系发展过程基础上,本文具体剖析了宜昌地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认为现已初步形成的该体系是与区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宜昌地域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力、矿产、旅游及土特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地区。为适应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城镇体系的规划十分必要。为此,作者提出了新的城镇体系结构的设想;(1)建立以区域型工矿业城镇为核心的职能结构;(2)建设东中西均衡分布,各具特色的空间结构;(3)加强两宜城镇群建设,建立中小结合的规模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交错带名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与乡村过渡地带是一个独立的地域单元。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其理解不一,概念使用比较混乱。从这一地域的形成、演变、功能及其结构特征看,当今使用得较多的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等名称并不能真正概括这一区域的全部。城乡交错带则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湖北省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现状,探讨区域经济地域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原则、湖北省地域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地域空间规划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实践,"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土空间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的国家战略之一。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失衡的三大主要问题: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盲目、国土开发无序的分析入手,论述了通过地域空间规划确定合理的地域功能格局和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客观需求。进而探讨了地域功能的科学内涵和形成机制,揭示了自然生态本底功能和人类活动需求功能复合形成地域功能的过程;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如主体功能识别的指标体系选择、功能区的空间组织以及功能开发导向的确定等关键科学问题,探究了解决的具体路径和相关方案,并就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导向和改革框架进行了阐述。最后,从规划职责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对今后的实施、发展和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学军  邹辉  王磊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377-1387
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全的体制机制是这一地域广阔、内部差异巨大的大河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外经验—国内实践—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的思路,本文从流域综合研究和规划、区域协调机制、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问题。从国外经验来看,大河流域经济带的建设管理强调深入的系统综合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设置综合性的政府管理机构,建设流域开发综合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在长江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也建立了一些长江流域开发管理机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跨江发展、飞地经济、港口整合、通关一体化等区域合作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总体上仍存在缺乏综合性的国家管理机构与系统性的政策支撑、区域与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区域市场一体化受到行政壁垒制约、流域开发管理缺乏综合性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为有效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应尽快理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包括成立长江经济带开发管理委员会,建立多层次协调平台与机构,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实行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以及制定和出台《长江法》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总被引:147,自引:28,他引:119  
樊杰 《地理学报》2015,70(2):186-201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程,提出国家和省区尺度进行空间管制的地域功能区域类型为城市化区域、粮食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区域、文化和自然遗产区域等4类,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研制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灾害危险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等9类可定量指标及战略选择为1项定性指标构成的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开发并运用地域功能适宜程度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了各省区保护类区域下限、开发类区域上限以及开发强度等关键参数;研讨了以规划为应用指向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形成中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从3.48%增加到3.91%;按照省区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优化、重点、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48%、13.60%、84.92%,城市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5.08%、26.11%、58.81%。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民生质量等相关分析,给出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通过区划方案校验,国家和省区分两级采用笔者主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互动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同预判的吻合程度多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薛光 《中国方域》2004,(5):32-34
长年从事基层地名管理的同志大多知晓,城市中的居民区名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建设开发单位自己起名的,地名管理部门只是负责审查或审批名称而已。但是,城市中的路街巷与居民区的命名就不大一样了,这些新铺设的人文地理实体竣工后,施工单位也就大功告成、完事大吉了,它们名称的命名基本上是由市、区两级地名管理部门一手操办的。在具体为路街巷名称商讨定名时,有时是整体命名的,有时是单个命名的,虽说命名时要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凸现地域特色,展示一方风采,但都会遇到命名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凡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资源,两者不仅数量相当,而且交互参差,交相辉映,共融于一定交通便利,且得到重点开发改造和专门管理的游览区域,它既集中体现了自然美,又经过了艺术加工,把该地域称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地球表面的部分,是从人类大的生存空间中分割出来的特定区域,其建设规模指其发展的格局和范围。建设规模必然会受到风景名胜区区域的自然、人文和经济诸因素的制约,而其边界范围的划定又与风景名胜区区域外的地域(以下简称外界区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 :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决定了社会经济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 ;农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 ;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 ;重要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沿主要河流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 轴式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地域组合 ,决定着经济地域类型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分异上较高的相关性 ,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矛盾十分尖锐 ,生态环境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约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河南省地域开发布局现状与特点,对今后地域开发布局设想和综合开发的重点经济区域及建设项目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