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检测测距仪的周期误差中,发现有些仪器的周期误差含有明显的二次谐波分量,因此应加入二次谐波因子进行平差计算,以求得正确的结果。本文首先概述平差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的方法,推导了判别周期误差是否显著的公式,最后利用BASI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2.
通过解释概念及计算,理清了时间分辨率与运行周期、重复周期和重访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概念上看时间分辨率与重访周期一致。对于静止轨道卫星,对固定区域进行连续观测,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对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一般重访周期等于重复周期;若卫星具有侧视能力,或影像刈宽远大于轨道间隔,或卫星组网,重访周期小于重复周期,提高了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利用单值矩阵的特征值研究Halo周期轨道稳定性和分岔特性的方法;建立了稳定阶数用于对周期轨道稳定性进行定性评判;系统地研究了对周期轨道拟周期分岔、正切分岔和n倍周期分岔。最后计算了地月系L1点附近Halo轨道族的稳定性和分岔,指出分岔轨道将在深空探测轨道设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LS+AR预报模型的对极移进行预报,深入分析极移数据中钱德勒项和周年项对预报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极移数据中各周期项具有时变性特点,将已知观测数据确定出的周期项应用到极移预报中会明显提高预报精度。因此,建议在进行极移预报之前首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确定已有数据的各周期项,在极移预报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利用单值矩阵的特征值研究Halo周期轨道稳定性和分岔特性的方法;建立了稳定阶数用于对周期轨道稳定性进行定性评判;系统地研究了对周期轨道拟周期分岔、正切分岔和n倍周期分岔.最后计算了地月系L1点附近Halo轨道族的稳定性和分岔,指出分岔轨道将在深空探测轨道设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对矿山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监测周期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现势性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通过对矿山边坡变形进行阶段性分析,推导出不同阶段的周期计算公式,设定合理的观测周期,从而能及时地捕捉滑坡体的形状信息,并更准确地对滑动趋势进行预测。以鞍山某露天铁矿几年的监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发现该方法计算的周期与矿山边坡滑动阶段性相符。所以通过该方法能更合理、科学地设定监测周期,避免以往设定周期的盲目性,对矿山监测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合多种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全球和中国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了 7年的T/P数据 (第 9周期至第 2 49周期 )、4年的ERS2数据 (第 0周期至第 44周期 )和Geosat精密重复任务 (ERM)数据 ,由共线法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测高数据的逆气压改正采用了每个周期的平均大气压重新计算 ,对T/P和ERS2两种数据源计算的 1995~ 1999年海平面变化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联合多种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全球和中国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了7年的T/P数据(第9周期至第249周期)、4年的ERS2数据(第0周期至第44周期)和Geosat精刻度重复任务(ERM)数据,由共线法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测高数据的逆气压改正采用了每个周期的平均大气压重新计算,对T/P和ERS2两种数据源计算的1995~1999年海平面变化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利用了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Jason-1第1周期至第129周期卫星测高数据,采用共线平差的方法计算了2002年至2005年全球海平面的季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全球海平面高第一、四季度上升,第二、三季度下降,且第三季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处理了2008-01~2009-03的VLBI观测数据,提取了日长变化信息,并与IVS网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了日长变化的月周期长度和半月周期长度;利用近几年VLBI数据中的日长变化信息绘制日长变化曲线,分析了日长的季节性变化及引起日长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全国一等水准网布测协调扩大会议决定: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潮汐观测资料计算的平均海水面为我国新的高程基准面。以此基准面起算,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米。新高程系统采用10个19年验潮周期计算,更接近海水受日、月引力影响所产生的潮汐周期变化规律,而旧高程系统仅用7年  相似文献   

12.
频谱分析在周期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时间序列数据处理中常碰到确定性信息的提取。确定性信息包含趋势项和周期项。拟合周期项需要知道频率,利用频谱分析则可准确地捕捉频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于GPS流动观测确定垂向变化速率受年周期运动影响较大,但因观测数据较少,不能有效消除周期性运动的影响,使得GPS流动观测得到的垂向速率精度较低。提出利用同一区域GPS连续观测修正流动观测垂向速率的方法,首先依据GPS连续站垂向时间序列计算得到连续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然后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各流动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进而对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运动修正,最后依据修正后的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求取垂向线性速率。分别选用云南地区陆态网络GPS连续(2010~2013年)和流动观测数据(2011~2013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年周期运动空间一致性较好的区域,该方法能够有效修正GPS流动观测垂向速率,提高垂向速率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章动项振幅与自由核章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动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提示人们,当前所使用的Wahr章动理论中存在一些未知的效应。本文利用VLBI观测资料和测纬资料,对主要章动项振幅和自由核章动周期进行了检验。实际计算表明,根据VLBI资料和测纬资料的处理,所得到的自由核章动周期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抗差最小二乘法在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时,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黄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将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实证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2013年GPS速度场数据,计算了关中盆地面膨胀率、主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选取并解算了岐山-马召断裂、渭河断裂GPS剖面的应变积累。结果显示:(1)应变场上看,2009~2011周期在关中盆地均以张性运动为主;2011~2013周期发生转折,转为压性。(2)GPS剖面计算结果显示了2011~2013较2009~2011周期,岐山-马召断裂上盘相对下盘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顾拉张运动;渭河断裂则在两期数据中走滑与张压特性不明显,呈微弱的张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中,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典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并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证实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网距的选取,数据点的图形结构,网格算子等三个方面加以讨论,提出了频域中数据网格化的方法,最后利用两个周期析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卫星测高数据网格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网距的选取、数据点的图形结构、网格算子等三个方面加以讨论,提出了频域中数据网格化的方法,最后利用两个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卫星测高数据网格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处理了 TOPEX/Poseidon(第 9周期至第 2 4 9周期 ) ,ERS2 (第 0周期至第 44周期 )和Geosat/GM(第 1周期至第 2 5周期 )以及 Geosat ERM(第 1周期至第 66周期 )卫星测高资料 ,求解了各自卫星任务的交叉点和垂线偏差 ,利用逆 Vening- Meinesz公式确定了 2 .5′×2 .5′中国近海海洋重力异常 ,并与我国南海船测重力异常作了比较 ,其精度为± 9.3m Gal( 1 Gal=1 cm/s2 )。本文同时导出了严密的 2维平面卷积公式 ,它与 1维严密卷积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标准差为± 0 .1 m Gal,而 2维球面公式为± 0 .5 m G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