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1):F0002-F0002
王思敬于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1963年获苏联地质矿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63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博导,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主席团委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同志学术成就简介葛修润院士1934年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留学前苏联敖德萨水利工程学院,毕业时获苏联水利工程师称号,1959年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1981年获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教授2001年5月正式受聘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并于2001年9月招收博士研究生。王思敬院士1963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水电、矿山、国防等领域中岩土工程问题研究,为若干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王思敬院士受聘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学@刘汉龙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07,29(3):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5.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7,31(3):222-222
顾知微院士1918年5月4日出生于江苏江宁。地层古生物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7年考取湖南大学矿冶系,后考人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1942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5):F0002-F0002
汪集晹,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苏矿物学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1月20—30日在苏联列宁格勒城举行。有223名代表和150名来宾参加会议,参加者中有7名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68名科学博士和94名科学副博士。大会宣读、讨论、交流了四大方面的学术报告:(1)矿物学基本问题;(2)矿化标志和矿物学填图;(3)岩石圈深部带的不均一性及其在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的意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协议,我们于1987年7月2日至16日在苏联进行了冻土科学考察和访问。对苏联研究冻土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向、任务、成就及主要科研骨干有所了解,为两国冻土学界今后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亲眼看到苏联冻土区一些工程建设情况,也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将我们耳闻目睹零碎情况整理作一介绍。 一、在西伯利亚的考察访问(7月4—12日) 1.访问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冻土研究所1939年成立于莫斯科,1961年部分迁至西伯利亚雅库兹克市,改造为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该所所长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学家,副所长是(地理科学博士)。我们这次考察和访问由副所长亲自安排和接待。  相似文献   

9.
《冰川冻土》2011,(1):3-4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九十三岁.施雅风院士1919年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4年  相似文献   

10.
钱竞阳 《地质科学》1959,2(7):215-215
苏联科学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部副主任A.A.特洛(?)穆克院士,于5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油气的成因问题”及“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油气勘探远景”。特洛菲穆克院士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深刻地阐述了油气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守业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F0002-F0002,I0001
汪品先教授,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1936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1981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从事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土资源》2013,(4):I0001-I0002
<正>李德仁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13.
万兆惠 《水科学进展》1991,2(4):289-290
钱宁是浙江杭州人,1922年12月4日生于南京。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次年转入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从师于泥沙学术权威H.A.爱因斯坦(H.A.Einstein),1951年获博士学位,留校从事泥沙研究并参加美国加州工程师兵团实际工程的咨询。1955年他与夫人回到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调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于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钱宁于1979年身患癌症,他在病床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6日,钱宁同志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质》2012,(4):35-35
地洼学说提出后,在理论上首先得到苏联地质学家的赞同。1959年7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欧亚大地构造图编图会议的总结会上,课题负责人、苏联著名地质学家A.Л.杨申院士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签署的纪要中指出:“中国地台的机构和发展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6.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17.
吴良镛建筑学家。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2012年被授予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8.
前言1958年5月中旬,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格·达·罗斯托莫夫专家在北京和南京华东水利学院等地,作了关于“小流域暴雨徑流計算方法”的报告,对我們启发帮助很大。罗氏是来我国帮助开发华东水利资源和規划中苏国际河流的。他在1931年就提出了“小流域暴雨徑流的計算方法”,在这20多年的时間里,罗氏在苏联南高加索地区搜集了12,000多个暴雨資料(按:苏联南高加索是个暴雨区,罗氏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2):F0002-F0002
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获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20.
И.П.格拉西莫夫(1905—1985年),是苏联杰出的地理学家、土壤学家,也是国际地理学界的知名学者。20年代初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1930年毕业于С.С.涅乌斯特鲁耶夫指导的研究班。1936起先后主持土壤研究所地理部、地貌部的工作。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1年被选为院士。从1951年起,连任地理研究所所长,并从1953年起一直连任苏联地理学者国家委员会主席。曾任地质——地理科学委员会委员,全苏地理学会和土壤学会的理事长。还担任过国际地理协会名誉会长、国际环境研究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