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西北部阿尔泰白哈巴—冲乎尔一带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在原划分的奥陶纪、震旦—寒武纪地层中分别采获了早泥盆世双壳化石,获得了加里东期、海西期不同期次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浅变质岩中划分出了石英岩状结构亚带和刺状结构亚带,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中划分出蓝晶石带、矽线石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等。新的证据表明,研究区白哈巴地区发育加里东期和海西期两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南东部发育两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海流滩为加里东期,冲乎尔则为海西期,沿库根断裂带产生叠加。这一划分使争论了近半个世纪的该区变质类型和变质世代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志辉  刘丹  牛亚斐 《江苏地质》2018,42(2):277-282
按板块构造划分,嫩江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会部位,区内多期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强烈,是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研究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区域地质背景着手,结合现有的区域地层和构造资料,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的分析、变质作用及变质相的划分、构造环境判别等方法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所经历的构造背景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弧后拉张→岛弧火山喷发沉积→弧后边缘海盆地伸展→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研究,对于重建嫩江地区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阿祖拜地区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依次发育矽线石-堇青带、红柱石-十字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结合变形变质作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可识别出3个变形变质阶段.早期阶段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峰期阶段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晚期阶段则属退化变质作用.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历史年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贡山地区两类特殊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城民  王辉 《云南地质》2001,20(2):119-127
贡山地区存在两类特殊的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低压热轴型、减压增温型。其共同特征是:具明显的递增变质现象,以地幔热流上升为主要因素,构造背景为碰撞造山。不同之处为:低压热轴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形成于低压环境,变质岩石的分布与断裂、剪切带无明显关系;减压增温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形成于中低压环境,变质岩石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间隔带状出露。  相似文献   

6.
运用变质岩石学理论及韧性剪切带和显微构造学的基本方法,对研究区韧性剪切带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划分和动力变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将动力变质岩划分为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两类及其相应的亚类。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类型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类型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时代发生在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其间有3个阶段变形变质作用发生,早期阶段以形成低温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为主,构造片理(S1)与原岩沉积层理(S0)基本一致。中期阶段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为主,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并使早期构造片理(S1)发生紧闭褶皱,也是阿尔泰华力西期造山带变形变质的主期。晚期阶段为退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轻微,变形作用不明显。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变形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变质矿物较为发育,本文通过对其中发育的变质矿物进行详细鉴定和大量探针分析,将老岭群下亚群主要变质矿物划分为两个世代,分别代表两期变质作用M1和M2.结合研究区老岭群变质矿物组合、分布特征以及变质相带的研究,认为M1为中-低温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可以划分为低绿片岩相和高绿片岩相,而M2为局部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即在构造动力及其引发的动力热流共同作用下,岩石、矿物在构造运动中发生的形变、相变而呈现的变质作用。按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动态重结晶和混合岩化作用、应力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将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由弱到强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的4种基本变质类型——脆性、脆-塑性、塑性和动力热流变形变质,并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区属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古生代陆间地槽,经历了由活动—稳定—活化解体—再稳定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两大变质旋回。在前震旦纪变质旋回中,先后发生了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晚元古期变质作用,它们的热流值表现为由高到低的旋回性变化。在古生代变质旋回中,加里东期和华里西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点,变质带则是具有由北部和南部边缘向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5万贡溪幅区调资料,阐述了湖南新晃贡溪—贵州天柱坪地一带震旦—下寒武系区域埋深极低变质岩岩石宏、微观特征,结合区域震旦—下寒武系地质背景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的极低变质作用与极低变质岩。为贵州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相带的划分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度较低,而应力作用较强,是造山作用初期热流活动较弱,构造变形强烈环境下的产物.第二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为特征.这一期代表造山作用主期热流活动强烈,伴随有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后龙门山变质带的变质时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之后龙门山变质带的变质作用时期问题,争论日久.笔者通过变质作用、同变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等特征分析,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提出后龙门山变质带应属两期区域变质作用之产物.中压相系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属华力西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属印支期.  相似文献   

16.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多期变形和构造层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下亚构造层的麻源群(古元古代)、下构造层上亚构造层马面山群(中元古代)和中构造层长汀浅变质岩系(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麻源群存在四个世代的变形,前两个世代以深构造层次共轴叠加的平卧褶皱为特征,后两个世代则发育浅构造层次的斜歪褶皱和膝折带构造。马面山群发育三个世代的构造变形,自早而晚分别为:深构造层次平卧褶皱、浅构造层次的紧闭相似褶皱及膝折带构造。长汀浅变质岩系除局部地段可能存在紧闭褶皱外,以膝折带构造及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7.
西藏墨竹工卡县门巴地区松多岩群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作用,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度为500~553℃,压力为0.93~1.15 GPa,属中低温、中高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相似于板块碰撞带变质作用的特征。同位素定年资料表明,松多岩群主期变质为加里东期变质作用的产物。阳起片岩1 516 Ma的Sm[CD*2]Nd表面年龄可能反映了松多岩群的原岩年龄。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内苍山-哀牢山一线及其以西的地区,沿几条主干断裂出现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线状展布的变质地质体。笔者等近年编制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云南部分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变质地质体,有的是沿大断裂带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应力异常所引起,是低温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有的则明显具有热力作用的特征,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类型。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类型的地质体已知有无量山-营盘山变质岩带、江城变质岩带和漾濞变质岩带(图1)。三  相似文献   

19.
尹光候 《云南地质》1996,15(2):124-137
本文从区调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该变质带的主要变质期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原岩恢复;由特征变质矿物和单矿物分析及其共生组合的研究,对变质带进行了相带、相系的划分;对叠加糜棱岩比及其退变质岩石(带)特征进行了讨论;由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变质带原岩及主变质期时代;最后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变质岩变形进行了期次划分,阐述了各期次变形特点及相互关系,并与变质作用作了配套讨论,结合地质特征探讨了各变形期次的时代和变形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国春  孙德有 《江西地质》1994,8(3):195-203
本文根据变质原岩建造、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和同位素地质年龄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将出露于中国东南部边缘大陆基底岩系划分为吕梁期变质岩石构造单元、晋宁期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和加里东期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并对各个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做了空间标定和地质特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