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地图是地理的语言,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学不会地理的同学大多都是"图盲"。研究这些同学,发现基本上都是不喜欢看图、不习惯看图、看不懂图,靠死记硬背来学地理,结果事倍功半。要学好地理,必须先从图下手。要学好图,必须找好切入点、科学高效地进行图的突破。图的复习中,必须解决"地图"、"等值线图"、"坐标图"、"光照图"、"动态图"等问题,为此,教师需教会学生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循序渐进记好地图  相似文献   

2.
正发挥地图的作用,发展地图思维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案例一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时候,先让学生看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看图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我国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②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请学生上黑板指  相似文献   

3.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地图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使用地图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是其他任何文字或图像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在目前全国各版本的地理课本中,地图的数量和比例都有较大的增加,这反映了新课程教材对于地图功能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截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熟悉多种示意图、局部图、区域轮廓图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截图”指截取地理图形的某部分,依据截取的图形联系相关知识或凹答问题,“截图”对于地球光照图、等值线图、区域地图等内容的教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教学的现实告诉我,学生“晕”地图,老师也“晕”地图,学生“晕”的是看不懂地图,老师“晕”的是我的学生咋就看不懂地图呢?干着急,却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晕”就是“晕”,再多的理由还是“晕”,晕车有药,“晕”地图有何良方?我苦苦寻觅,感觉自己也很“晕”。复习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是一道关隘,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说没效果,机器无法取代老师,一个“偶然”的教学现场,笔者巧妙实现了学生观点提升、教学流程优化和课堂和谐互动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蘧茜  王兵 《地理教学》2015,(7):41-43
一、树立科学的地图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地图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地图,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因为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必须借助各种地图进行,通过地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感知活动,这对他们掌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地理复习资料大量涌入市场。由于学生们求学心切以及家长们的慷慨解囊,不步学生被那购书广告中的“精选”所吸引,盲目地邮购,到手后.不少学生连呼上当。要么不适用,要么书中题目不少已做过,要么内容质量较差。有些学生还拿着书中的错题、怪题“考问”老师,让人哭笑不得。事实上,滥用资料不但不能帮助学习,反而有碍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的作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版初中地理教材“地图的语言”一节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用途、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及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而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中只有第四部分有相应的配图,这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抽象,新课程改革中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从原来的七年级学生下降到现在的六年级学生,这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中,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上“极地地区”这节内容时,我与众不同,准备了一张南极洲地图,并将它倒挂在黑板上,哪知学生们一片惊讶声:“老师,地图挂倒了!”而我全然不顾,让学生先看,然后提问:“你们怎么知道挂倒了?”  相似文献   

10.
德国地处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的位置,为了证学生充分认识到德国发达的水陆交通,可以采用让学生边看图边提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守春 《地理学报》2005,60(4):706-706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地图的编绘。地图在中国古代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与文字地理著作在古代同样都被看得非常重要,是历代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了解各地情况及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但迄今所保存下来的古代地图相对很少,而且时代越早保存下来的越少。早期的地图,大多是以独特  相似文献   

12.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黄春媚 《地理教学》2022,(12):34-37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有效触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为其持续高效学习地理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通过创设思维情境引领思维发展,运用视频、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景观图和地理模型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由知识层上升到思维层,深入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伟 《地理教学》2008,(10):9-10
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常常是通过双方“说话”而实现的。即不但教师要说话,而且学生也要说话,才能实现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9,(9):20-22,19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4):38-39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无图不成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地理教学中,只有实现图文转换的有效链接,学生的学习才会更轻松、更高效,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能力、形成描述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下面就几种图文转换的方式举例解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业布置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在重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今天。这种做法已显得不合时宜,作业布置要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能力的测试。例如,在学习完初一《地理》第一册“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三个作业题,分别对待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低层次学生要求用直尺测出课桌的长和宽,选定合适的比例尺,绘出简单的平面图。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常常是通过双方“说话”而实现的。即不但教师要说话,而且学生也要说话,才能实现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9.
“地图”一章的引言重点说明地图的功能,简要提及地图的种类。教学中要力求避免简单地套用教材现成的结论.要由具体到一般.加强学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07,(10):10-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应把地图的运用列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体要求。”我国现行教材也明确指出:“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掌握阅读、使用地图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