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地下实验室或处置库的不同主岩,简述了以花岗岩,岩盐,粘土岩和凝灰岩等作处置库主岩的核素迁移示踪试验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花岗岩作高效废物处置库主岩的示踪试验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核素迁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核素迁移研究是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和处置的重要内容.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把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核素迁移过程分为三种模式:工程屏障中的释放-扩散模型;地质屏障中的对流-弥散模型和在生物圈中的分区传递模型.在分区传递模型中利用转移系数描述核素在各分区之间的迁移.通过对每种模型核素迁移机理的分析得出概化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3.
运用FEPs(Features,Events and Processes)分析和情景开发技术,针对北山预选区算井子候选场址的长期放射性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以BS23钻孔560 m深度所在地代表算井子处置库中心,以废物罐到生物圈的直线迁移长度9.25 km为计算路径,以碳钢废物罐失效(处置库关闭后1000年)开始至其后10万年为评价时间,在只考虑单个废物罐的条件下,应用Gold Sim软件评价处置库正常演变情景条件下的长期辐射安全。结果显示,算井子处置库近场核素总释放率达到2.58×105 Bq/a,远场核素总释放率最大为6372 Bq/a,生物圈最大个人年剂量率是1.84×10-7 m Sv/a,主要贡献核素是Se-79和Cs-135。  相似文献   

4.
平面单裂隙介质中核素的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寻  李金轩 《地下水》2001,23(3):128-130
本文提出核素在平面单裂隙中的迁移模型 ,用于模拟放射性核素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问题 ,并以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核素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问题是核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裂隙介质中核素的迁移规律,建立了基于双重介质理论的描述核素在裂隙域和基质域中迁移的基本微分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其解析解;在对西北某核废物处置场预选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获取相关参数,利用一维多途径核素迁移模型,选取国内在花岗岩中研究较多的核素Cs-134、Co-57、Tc-99,模拟这几种核素的相对浓度随模拟时间、迁移距离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Cs-134的迁移是最快的,而Tc-99迁移是最慢的。  相似文献   

6.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过程中涉及的核素在围岩裂隙地下水中的迁移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数值模拟是研究核素粒子运移的重要方法。目前裂隙介质中渗流模型主要是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双重介质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对于岩体尺度裂隙地下水的流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能充分表现裂隙介质的各向异性、不连续性等特征。因此,针对裂隙介质准确概化及核素迁移模拟等难点,文章结合Monte Carlo随机生成裂隙方法、裂隙渗流有限元算法和高放射性核素衰变方程等方法,依据花岗岩深钻孔裂隙统计数据,采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对内蒙古阿拉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展开了核素粒子迁移数值模拟研究,并讨论了实例预测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针对设定的地质模型,核素粒子从中心运移到边界的迁移路径长度平均为1293.35 m,粒子运移到边界耗费的时间平均为1.70E+11 d。  相似文献   

7.
张文  王泽文  乐励华 《岩土力学》2010,31(2):553-558
探讨了孔隙与单裂隙双重介质中的一类核素迁移数学模型及其反演问题。该核素迁移模型是一个耦合的抛物型方程组定解问题。若已知排污点的核素浓度变化规律,利用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方法,求得了核素迁移模型正问题的解析解;反之,由下游裂隙中某个点的实测核素浓度,利用偏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和反问题的拟解法,反求出核素迁移模型反问题的解,即排污点的核素状态。最后,给出核素迁移模型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的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正问题的解析解能够刻画核素的迁移规律,也显示出所提反问题方法能有效地反演核素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概念设计,以北山花岗岩为参考岩性,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为参考缓冲材料,使用数值模拟软件tough2对放射性核素135Cs在处置单元及其围岩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虑放射性核素衰变释热对核素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膨润土对核素具有较强的滞留作用,模拟200000年后核素在花岗岩中迁移了1 m左右,且峰值为10-6个数量级;前10 a模型的温度变化最剧烈且温差最大,10 a后模型整体温度开始降低,2 000 a后整体温度接近于初始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核素迁移速率的改变,但总体温度对核素迁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评价时空尺度大,涉及系统复杂,核素迁移计算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处理对安全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本文以某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为例,使用Ecolego软件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处置场关闭后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以及对公众造成的影响。得到该实例模型主要受弥散度影响,其次为密度、分配系数,且核素浓度与这些参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拟建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单元的包气带地质环境,研究了该区黏土材料在非饱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K()和弥散系数D()随黏土体积含水率的变化特征。研究显示,在非饱和状态下,当体积含水率 25%时,黏土实际处于不透水状态;当 15%时,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黏土非饱和渗透系数K()发生数量级的改变。实验表明,非饱和黏土弥散系数随着体积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当体积含水率=38%时,实测弥散系数为4.12 m2 a-1;当=6%时,弥散系数为0.04m2 a-1,仅为前者的1%左右。核素迁移模拟结果显示,当体积含水率 25%时,钚在黏土屏障中不发生显著迁移;当 30%时,核素迁移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双重介质中核素迁移模型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具有单裂隙的双重介质中,裂隙一端有分时注入源情形下的迁移模型的解析解及一些简化条件下的解析解,并利用解析解研究了核素在双重介质中的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的多场耦合与核素迁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概括了深地下工程的深地质处置库的若干特点,简要介绍了多场耦合的机理与类型,论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多场耦合与核素迁移问题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多场耦合与核素迁移所需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际岩石圈计划及其组织;中国岩石圈计划及其组织,以及近年来岩石圈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新进展王军芝聂高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是当代固体地球科学规模最大的多学科国际合作计划。它自1981年开始实施,迄今已吸引6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我国是最早加入该计划的国家之一。经国际地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松  孙晓霞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81-1086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ensus of Marine Life,CoML)是一个在全球尺度上评估和解释海洋生物分布、丰度和多样性的国际计划。重点介绍了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背景、发展策略、研究项目、采用的新技术与方法以及我国CoML的筹备和发展,旨在提供海洋生物多样性最新研究动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双重介质中核过移模型的解析解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便于应用的近似解析解及其相关结论经推导给出了实验室利用近似解析解的条件以及求阻滞系数、固有扩散系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罗兴章  闵茂中 《地质论评》2001,47(6):658-664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放射性废料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和前沿学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处置库内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的迁移程度。在侵入岩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沿岩石孔隙从处置库向生物圈迁移的。为了理解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迁移行为,本文根据两花岗岩体接触带中样品的铀系核素放射性活度比值(^234U/^238U,^230Th/^234U,^226Ra/^230Th,^230Th/^238U),利用 α-反冲(弹射)作用引起的放射性不平衡理论,计算了铀系核素子体^234U,^230Th,^226Ra在后期地下水的作用下在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裂隙内的迁出率、迁入率、并进行了质量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经α-反冲作用进入流体的核素的迁出率要远大于因核素自然衰变的消亡率;裂隙充填物及裂隙能阻滞大量核素的迁移,其沉淀核素来自接触带花岗岩;花岗岩能强烈阻滞核素的迁移,可作为阻止放射性核素从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向外迁移的有利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岩石圈计划,从执行到目前已有六年多了,由于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合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引入瞩目的研究成果有:1.美国大陆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成功与推广;2.苏联的超深钻;3.地学大断面的研究;4.编制和出版环太平洋的一套图;5.地体的研究;6.矿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水文计划的科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际水文十年”和“国际水文计划”在过去25年里的主要科学成就进行了综述。对“十年”和“计划”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也有阐述。最后,对这项国际合作计划的科学进展问题谈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八十年代地球科学前沿的国际性多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学)研究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地球资源和减轻灾害的纲要”,是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领导下,由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组建的.它是五十年代以来地球科学领域一系列国际多学科规划(如1957~1959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六十年代的国际上地幔计划、七十年代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等)的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