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ebGIS技术在海洋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开展海洋信息共享,是我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海洋基础地理信息以及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海洋属性信息是海洋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而WebGIS技术可以把这些地理信息及属性信息可以用矢量化图形的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网络GIS服务,把枯燥的海洋信息数据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反映海洋各种现象以及属性。文章就海洋信息共享的海洋基础地理底图研制以及海洋信息WebGIS系统实现等关键技术展开讨论,探索实现海洋信息共享服务的技术路径以及WebGIS在海洋信息共享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GIS技术的海洋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WebGIS技术可以更好地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使人们方便地利用和共享海洋资源环境信息。本文分析了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的特点,制定了基于地理空间实体的海洋资源环境信息分类编码原则,介绍TWebGIS技术及其在信息共享的优势,在对海洋资源环境信息进行标准化、网络化和空间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渤海资源环境信息WebGIS系统。 相似文献
3.
4.
浅谈Web技术在海洋信息服务网站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技术提供了一个突破时空局限、交流各种信息的互动平台。简要介绍了Web技术的发展历程,根据当前Web应用技术分析了当今海洋网站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港口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作为现代港口发展的最前沿趋势,是全面提高港口数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工作。本文以WebGIS和Flex为技术支撑,整合日照港基础地理信息及关联的各类业务数据信息,构建日照港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统一利用的个性化功能模块,为各业务部门的分散数据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推动各类空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港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对1979.11-1994.3月,冬季南沙海区出现的偏北大风,采用了谱分析的方法,探讨超长波、长波活动与南沙海区冬季大风的关系,通过对上述16年冬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波数K=1-10的角动量输送,经向和纬向扰动动物物物理量谱参数及有关波参数,分析它们所提供的演变信息及南沙海区冬季大风过程的某些中期预报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发展海洋信息共享事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信息资源已经在海洋管理、生产、科研和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高质量海洋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将变得更加广泛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渤、黄海沿岸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收集的渤、黄海沿岸主要海洋站(塘沽、羊角沟、烟台、威海、乳山口、青岛和日照)1950年以来各年最高潮位资料(个别站位资料样本较小),应用能优化处理小样本的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对渤、黄海沿岸各海洋站年最高潮位的多年一遇极值情况进行了超越概率计算,并与《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推荐的极值I型(Gumbel曲线)方法进行比较。除羊角沟站误差3%外,其它站误差均在2%及以下,表明文中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兼顾小样本条件下所给结果是比较可靠的。这对于潮位等水文实测资料短缺的新建或拟建工程区进行工程水文要素设计重现期的推算将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地图与遥感信息的大纵湖近期水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选用不同年代的地形图,以及遥感图象数据等信息源,用Coreldraw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大纵湖的近期水域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20年代与50年代间大纵湖的叠置分析表明其减少的幅度很大,达到5.715km^2;50年代与70年代间大纵湖的减少不明显,仅有0.267km^2;70年代至90年代大纵湖减少了1.412km^2,所以它只剩下25.201km^2了,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上游来水减少,同时也使该地区的排水力度加大,这是20年代至50年代大纵湖减小的主要原因,80年代以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海底滑坡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底滑坡广泛发育于海底陆坡,是沉积物往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方式。大规模的突发性海底滑坡事件不但可以改变海底地形地貌,还可能触发海啸,给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海底滑坡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其物质来源、形成机制以及演化模式,为人类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神狐海域地处被动大陆边缘,海底构造复杂,大陆坡较陡,具有发育海底滑坡的条件。结合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发现了多期海底滑坡,研究表明,这些海底滑坡在地形上具有以下特征:在坡度剧烈变化处,有弧形主陡坎,沿着主要陡坎的两侧向下延伸则会出现近平行的侧壁,在海底峡谷侧壁和在较顺直的海底斜坡上存在圈椅状陡坎或陡壁。在对研究区海底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底滑坡的地貌特征、内部结构及几何形态,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海底滑坡的形成机制,对于开展区域海洋工程,防止灾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上划分为A.B.C.D四个地震层序:层序A代表从海底到T^11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B代表从T^11反射界面到T2反界面的地层;层序C代表从T2反界面到53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D代表从T3反射层界面到Tg反射界 相似文献
17.
18.
19.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近年来南黄海西部地区的浅层地震调查,发现该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丰富而多变,特别是多处海底面、海水层中的浅层气地震记录,揭示本区存在较多浅层气,且部分浅层气由海底逸出,释放到海水层中。该区的浅层气地震特征按空间位置分为3大类:(1)地层中的特征:声学空白、声学幕、声学扰动、不规则强反射顶界面、两侧相位下拉;(2)海底面的特征:海底麻坑、大型塌陷坑;(3)海水层中的特征:声学羽流、云状扰动、点划线反射。选择相应特征的典型浅层气地震记录,进行了声学成因解释,讨论了大型塌陷坑的浅层气成因、海水层中声学反射与浅层气体的成因关系以及浅层气地震特征的气体浓度指示作用。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地震特征,绘制了该区的浅层气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根管藻(Rhizosolenia)对黄东海邻接水域水系的指标意义。1987年调查期内共采到根管藻15种,3变种和2变型,占我国海域已报导的总种数的80%;在调查海域内出现了3个由不同种数和不同优势种组成的、具有不同生态性质的根管藻群落;这些群落的分布位置及其生态性质与现场海域不同水文性质水系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