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层控矿床分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沉积—改造型(简称改造型)、后成渗滤热液型(简称渗滤型)和岩浆热液叠加型(简称叠加型)三大类;然后根据矿种及成矿元素组合分成若干类,再根据矿体形态及矿体与赋矿地层的整合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并就湖南省泥盆系内产出的矿床作了具体划分,总结了各类矿床的特点与区分标志。改造型矿床主要是黄铁矿床,矿质来自泥盆系,成矿受沉积相和同沉积断裂控制,渗滤型矿床主要为铅锌、锑、金矿床,矿质来自下伏岩层,成矿受成岩后长期活动断裂控制,叠加型矿床主要为钨、铅锌、磁黄铁矿等矿床,矿质主要来自燕山期岩体,成矿受燕山期断裂和岩浆作用控制。该分类对指导层控矿床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成热质转移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外生-后成铀矿化与地幔古生热作用的关系,解释外生铀矿床的成因,列出成因模式及矿床成因的主要特征,指出各类铀矿床都可能受深部地幔熔融体的控制,因而提出用专门的地球物理研究来寻找和圈定地幔古生热中心及进行有关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启飞  陶平  李朝晋 《贵州地质》2023,40(4):353-361
本文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项目为依托,以近年来贵州省外生矿产勘查及研究成果为支撑,遵循《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技术要求》,系统开展了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矿床(成因/工业)类型划分,包含一、二、三级矿床类型。对贵州省主要外生矿产的矿床类型、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含矿地质体及矿床式、主要产区等作了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和汇编。对贵州省外生矿产中,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较模糊或有争议的矿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研究及找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的划分、成岩成矿年龄以及矿床的破坏和保存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结果表明,楚基卡马塔铜矿床位于安第斯造山带中部,产于楚基卡马塔侵入杂岩体中,主要受西部断裂控制;蚀变分带呈不规则状展布,矿化与石英-绢云母化密切相关;矿床氧化带发育,含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等矿物,与我国土屋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其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与我国玉龙和驱龙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与南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之间的快速斜向俯冲运动有关。对楚基卡马塔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运  赵元艺  黄道袤  卢伟  常玉虎  曹冲 《地质通报》2015,34(6):1192-1202
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卢宾—格沃古夫砂页岩型铜矿,在波兰甚至整个欧洲的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矿床长约45km,宽约15km,厚几十厘米到20m,矿石储量15×108t,品位1%~3%,总含铜量约5000×104t,Ag、PGE等贵金属元素含量丰富。波兰砂页岩铜矿为火山-沉积型低温热液矿床,来自于苏德台盆地二叠纪早期赤底统上部地层和二叠纪中期蔡希斯坦统底部地层的矿质,在盆地中形成含矿卤水,由于温度和压力差异,产生双向对流,导致矿质沉淀,在二叠纪晚期富集成超大型矿床。就整个波兰—德国铜矿带而言,德国曼斯费尔德(Mansfield)砂页岩铜矿床与波兰砂页岩铜矿床赋存于相同的二叠系,且均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有关,说明整个中欧盆地二叠系有巨大的成矿潜力。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四川会理大铜厂也存在砂页岩铜矿床,其形成时代比中欧盆地稍晚,但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相似。对波兰砂页岩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模型等进行总结,为中国矿山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指导国内相似类型矿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玉龙斑岩铜矿与砂页岩层状铜矿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文明 《地质论评》1984,30(3):239-252
笔者曾撰文对斑岩铜矿与砂页岩层状铜矿的内在联系作过概略的讨论,提出了斑岩铜矿可能是由外生的砂页岩层状铜矿经“变岩浆”作用演化而来的“成矿模式”。本文主要从矿床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几个方面解剖玉龙斑岩铜矿,从而进一步来论证上述“成矿模式”。一、矿床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张志平  高旭焦 《云南地质》2012,31(4):460-463,437
小水井铜矿受F1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直接赋存其中。铜矿与石英脉、方解石脉有密切成生关系,近矿围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铁帽及铜氧化物是直接找矿依据,区域峨嵋山玄武岩组应是矿质来源,矿床属构控火山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永平铜钼矿床的矿质来源主要来自于混合岩化作用以前形成的原始含矿地层;其成矿是由于变生热液在动力和热力作用下,萃取了己被混合岩同化的矿源层中的矿质,形成含矿的变生热液,在迁移过程中,选择在矿源层残留块体或其毗邻地段,形成愿地、半原地的由含矿变生热液迭加而富集的铜、钼矿体.  相似文献   

9.
罗必伦 《地质论评》1980,26(6):519-525
笔者曾根据铂族元素的矿质来源和成因,将铂族元素矿床划分为镁铁质岩浆矿床、热液矿床和外生(砂铂)矿床三大类型。第一大类型中,又据其伴生的主要金属或含矿母岩类型的不同而分为硫化物  相似文献   

10.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铜山铜矿床不同矿石类型在硫、铅、氢、氧同位素,硫化物矿物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生成温度等地球化学方面明显地显示了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两种不同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所进行的矿床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一矿石矿质和含矿热液(介质水)分别来自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和地下热雨水的多来源矿床,并据此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云南迪庆春都铜矿控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矿体赋存于印支期浅成-超浅成相的石英二长玢岩体内,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特征,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裂隙等。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造山晚期与超浅成斑(玢)岩密切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东部矽卡岩铜矿的找矿工作有很大进展.发现了不少大、中型矿床,积累了丰富的找矿经验.总结与研究该类型矿床的找矿经验,对促进找矿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的矽卡岩铜矿范围不限于矽卡岩期形成的铜矿,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矿.我们理解的矽卡岩铜矿特点是:矿床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产于接触带或其附近,成矿过程中有矽卡岩阶段产物存在;部分矿石交代矽卡岩形成.因此,铜的矿化可以产在矽卡岩中,亦可部分或大部产在围岩中.在矽卡岩铜矿的找矿工作中,如何判别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本文是我们在学习各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并有重点的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室内工作之后,对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晶石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受大陆裂谷系、弧-盆系和陆内挤隆系三种大地构造环境控制,多数矿床形成于大构造旋回的早期阶段,并与一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可划分为外生成因[沉积型、风化(残积坡积)型]和内生成因(火山-沉积型、层控型、热液型)等不同类型。成矿之钡源主要来自深部的火山-气液。矿床多在中、低温,弱酸性向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的硫酸盐型成矿溶液中形成。中国重晶石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一些工业需求地区,有发现新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赫章青冈林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产出特征、铅锌矿石化学成分、矿床成因类型等的分析、总结,认为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属于后成层控矿床,初步认为该矿床矿质主要来自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受玄武岩浆喷发和燕山构造运动两阶段矿化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一个隐伏的与火山成因有关的大型块状硫化矿床。它的发现是根据地质调查提出的有色金属找矿靶区。通过自然电场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发现电异常,经钻探验证,采用地质、物探、钻探、科研综合普查方法密切配合取得的成果。其中电法勘探起到了导向作用。在发现这一隐伏块状硫化矿床的基础上,对矿区及外围进行了瞬变电磁法等电法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工作。根据瞬变电磁法获得的成果,结合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和地质、化探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推断,提供了可能存在新的隐伏矿床的信息,指出了进一步普查找矿方向,对扩大该区远景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中段铜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火山岩型和夕卡岩型3种类型.矿床类型受板块构造制约,并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的规律性分布预示着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斑岩铜矿体系和斑岩铜矿床的剥蚀程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前者系指在一定构造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携矿熔浆侵位的地质环境和矿质热流体的扩散状况,藉以研究矿床形成的机理,它有助于矿床剥蚀程度的确定;后者是找矿评价的实际需要,并为斑岩铜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从找矿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研究者,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蚀变和矿化侧向、垂向分带型式上,力图弄清斑岩铜矿体系顶和底的特征及矿化富集部位,并拟定斑岩铜矿体系和矿床蚀变-矿化分带模式,这不是偶然的.实际情况是,世界各地迄今并没有见到完整的斑岩铜矿体系.假若确认体系顶与底  相似文献   

20.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