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痛悼念著名大气科学家谢义炳院士我国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大气科学》顾问编委谢义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谢义炳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热爱气象...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温克刚为编辑组组长,陶诗言院士任主编,叶笃正院士作序的《涂长望文集》,已于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涂长望先生( 1906~1962)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长期气象预报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是新中国首任气象局局长。在涂长望先生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涂长望先生研究中国气象,无论是起点还是所达到的水平都是很高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的论文,就引起国际气象界的瞩目;40年代,他的《中国夏季风之进…  相似文献   

3.
我和毛节泰老师都是于1956年进入北大物理系气象专业学习的。1959年物理系气象专业改为地球物理系。2019年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60周年,为了回顾地球系这段历史,毛老师收集了1935—1979年《气象学报》和《北京大学学报》上刊登的从清华气象系到北大地球系的115篇文章(见附录),让我读后写点什么。通览目录,浏览部分文献后,钩起逾半个世纪的回忆。正如古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感觉收获颇多,确实有不少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丁一汇     
《河南气象》2008,31(1):F0002-F0002
1938年7月18日出生,上海人,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曾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及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5.
丁一汇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07,65(5):663-664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先生诞辰90周年。谢义炳先生的一生,是富于创新和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的气象教育与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建国初期,谢义炳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他学贯中西,远见卓识,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学科生长点和新的机会,不断创新。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流分支和副热带高空急流。这一发现把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河南气象》2008,(2):F0002-F0002
1932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同年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历任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大气物理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曾任江苏省第六、七届省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学会理事。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2):94-94
1932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同年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历任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大气物理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曾任江苏省第六、七届省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学会理事。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昌地区若干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昌地区若干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测量毛节泰,胡新章(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1前言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被迁移到地表,这是大气污染物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干沉降是大气污染物在无降水条件下向地表的输送过程,它与湿沉降有同...  相似文献   

9.
《高原气象》2001,20(2):113-114
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高由禧先生不幸于 2 0 0 1年 3月 3日在兰州逝世 ,享年 82岁。他的去世是我所和我国大气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全所职工和大气科学界都深切怀念高由禧先生。怀念高先生以事业为重 ,以天下为己任 ,潜心治学 ,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怀念他在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创建和成长过程中 ,以及在组织领导 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等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中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对发展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也怀念他虚怀若谷 ,严以律已 ,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  相似文献   

10.
悼念著名大气科学家谢义炳院士中国气象学会原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大气科学家谢义炳教授,因病不幸于1995年8月24日与世长辞。终年78岁。我们深为悲痛,谨志深切的悼念。谢义炳先生1917年4月3日生于湖南省新田县。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理...  相似文献   

11.
笑伴风雨任平生天行健只要肯付出代价,一个人无论在哪都能找到自己事业的天地。几十年来,章少卿就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拼搏精神在气象科学研究这方天地中走出了一条中华学人报国之路。1958年8月,章少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挥别了“...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81,(2):47-48
一、气象观测P412.13湿度查算表精度的研究〔会〕—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地面组;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4,19页 中气情资5003一32P412.2激光探测大气温度廓线的一种方法(摘要)〔会〕—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所三室遥感组;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3,3页 中气情资5002一24P412。2我国常规高空探测体制方案〔会〕—气象科学院大气探测研究所二室;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3,11页 中气情资5003一33P412.2微波遥感大气层结的原理与实验〔会〕—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探测学术会议,1980.4,24页 中气情资5003一40P412.2微波空对地遥感晴空大气温…  相似文献   

13.
仇永炎 《气象学报》2001,59(5):513-514
李宪之教授,我的老师,继竺可桢先生之后,他与涂长望、赵九章等先生共同开创了中国气 象教育与科研事业,是中国气象科学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1904年出生于河北赵县,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7~1930年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负 责水文气象考察,后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事两年研究,1936 年回到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组任教,次年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并 在云南大学、空军测候班兼课。1946年任清华大学新建的气象系教授、系主任。为了维护这 个新生系,牺牲了清华大学派其出国进修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黄嘉佑 《气象》1995,21(9):53-57
第五讲气候状态变化的相互关系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区域气候状态变化除了考虑自身变化外,还应研究外力的影响。这种外力一方面来自大尺度的气候因子,如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小尺度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气圈内(高层与底层...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共同编辑的《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8位院士和几十位学者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初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林大强 1 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内蒙古边疆从事气象工作 ,1 974年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天气预报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硬件维护工作至今。现任赤峰市气象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提起他 ,认识和了解他的人都说“林总工作起来就像气象大院里的风标 ,总是在不停地转动。”的确如此 ,多年从事气象工作的他清醒地认识到 ,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必须从抓预报新技术开始 ,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研究出多种预报员很快就能掌握并且实用的预报方法和软件。于是他以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应用为契机 ,带领中长期组的预…  相似文献   

17.
丑纪范     
1934年7月23日出生,湖南省长沙人,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2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和工作(访问学者)一年;1986年在兰州大学晋升为教授,1987年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1990年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值天气预报和数值模拟以及气候动力学研究和教学,重点研究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的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特别是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他早期将泛函分析引入数值…  相似文献   

18.
第七讲OLR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尚城 《气象》1994,20(5):50-54
第七讲OLR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前面六讲已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OLR在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由于应用了卫星观测的OLR资料,使我们得到不少新的观测事实,加深了对大气环流变化及气候异...  相似文献   

19.
丑纪范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2):F0002-F0002
1934年7月23日出生,湖南省长沙人,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2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和工作(访问学者)一年;1986年在兰州大学晋升为教授,1987年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1990年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9,(2):11-12
美国气象会每年提出一份关于一些高等院校气象系课程设置和研究活动的调查报告。1978年发表的题为《大气和海洋科学方面的课程设置》的调查资料,介绍了对100所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气象系、大气科学系或地球物理系1976-1977年情况的调查结果。所调查的100所高等院校,90所在美国,1所在波多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