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在对比性研究了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的葫芦沟、莲子沟和王排三个金矿床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性、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和矿床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测温学、流体成分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了三个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特征、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及演化,认为:(1)虽然它们的矿床类型不同,主要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但所经历的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相同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十分相似。在空间位置上,从下到上矿床类型由蚀变岩型过渡到石英脉型,因而隶属于同一成矿系列。(2)从蚀变岩型到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变化特征:①各成矿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降低;②成矿的压力和深度减少;③成矿溶液的盐度相当或有所增加;(3)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从I→Ⅳ阶段各矿床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具有下述类型的特征:①成矿的温度、压力逐渐降低;②成矿溶液的酸碱度具有从弱碱性(中性)→弱酸性→酸性→弱碱性的演化规律;③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构成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因为矿源层晨民矿的物质基础,热源是矿质的活化动力,各种热液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断裂构造的存在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这四种因素的综合用方能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驾鹿矿田既有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亦有石英脉型金矿。太华群地层,断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是矿田金矿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7.
焦家金矿田的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均  陈守余 《地球科学》1998,23(2):120-124
以焦家金矿田为例,采用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方法,对与金矿床空间定位相关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结构和成矿物理化学场结构进行了解析,通过对研究区重,磁,激电异常场和成矿地球化学异常场和特征的揭示与厘定,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亨治 《矿床地质》1987,6(1):56-67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小沟里金矿、三洋坝金矿位于徽成盆地西成铅锌矿田中西部。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这2个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成矿环境、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矿床的成矿模式。矿区金矿体赋存于以绿泥绢云千枚岩为主的中泥盆统西汉水组上段(D2x2-3)第三岩性层中,为燕山早期的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矿床,成矿期经历了徽成盆地闭合、隆升、造山期,对应于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陆内推覆剪切构造演化阶段。矿体整体上顺地层产出,并受一套中酸性、钙碱性层状花岗斑岩脉及其上下盘北西西向挤压韧性构造带的复合控制。在陆内推覆剪切、压扭作用的大构造环境下,赋矿地层及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受后期张、剪性构造的改造,矿体增厚,Au品位增高。本次研究为西成盆地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矿山企业下一步找矿方向以及外围资源整合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狮子庙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狮子庙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熊耳群、太华群,构造主要为马超营大断裂、重渡-三门倒转背斜和韩沟-李子坪向斜。金矿带分布于马超营断裂带两侧,主要为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从西到东有康山、元岭、红庄、潭头、前河等金矿。狮子庙金矿田已发现矿脉10余条,以红庄矿区96234号和元岭矿区980号碎裂蚀变带为主。矿体均受断裂控制,赋存于构造的引张部位。Au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黄铁矿、褐铁矿是Au的主要载体。马超营断裂带两侧600~700m标高处的构造碎裂蚀变带是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秦岭金矿田的地质构造穿插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本区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在此基础上,将小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褶皱变质、韧性剪切变形、稳定升降、韧-脆性断裂转化、断裂活动、抬升剥蚀阶段。对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时代,成矿深度、矿床成因等地质问题,给出了构造地质学方面的判据。  相似文献   

12.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_(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_(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_(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_(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_(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_(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_(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_(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_(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_(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_(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_(Sr-130)值。  相似文献   

13.
陕西小秦岭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与硫化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优先赋存于硫化矿物中,只有当硫化物不发育时,才主要以金矿物形式赋存于石英等矿物中。金矿物的Ag/Au比率主要受成矿温度、硫化物发育程度、成矿热液中Cl/S浓度比值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灵宝鸿鑫金矿韧性剪切带特征的研究,以及在野外过程中的反复验证,认为在韧性剪切带矿床中可以利用Ss-Sc面理等构造要素近似求得矿区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大湖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大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的临界-超临界流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界-超临界流体对金属矿床,特别是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表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及爆破角砾岩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临界-超临界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由深到浅,由高温,高压到低温,低压的演化,临界-超临界流体也逐步演化成中低温非超临界流体,从而使现有的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只有少部分为超临界包裹体,大部分为非超临界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金矿田2000m深孔钻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石友 《地质与勘探》2015,51(1):175-181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ZK8302为背景,从钻孔结构、钻探设备(钻机、泥浆泵、钻具组合及钻头等)优选、深孔钻进规程参数、冲洗液和新技术新机具等方面对钻探技术进行了介绍。该钻孔积极探索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技术,同时采用绳索取心钻杆液压钳、塔上塔下视频监控和多个起钻接头等新技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效率。该钻孔实现了河南省小口径岩心钻探金矿勘查孔深2000 m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已有找金线索的系统整理、找金条件的分析、金与其他成矿元素关系的研究及地表原生晕金含量平面分布图的编制,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指出了5个找金远景地段。据此预测结果,最近在其中的3个地段中取样13件,金含量在0.2~2.2g/t之间的样品有7件。因此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大厂矿田内找金有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据野外观察,成矿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Ⅰ黄铁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为CO2-H2O-NaCl±CH4流体体系,并且发生不混溶。从第Ⅰ成矿阶段到Ⅳ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307~407℃,270~320℃,225~272℃和166~226℃,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盐度w(NaCleq)平均值分别为7.3%,7.1%,9.0% 和6.4%。各阶段成矿压力为120~178 MPa,85~140 MPa,75~130 MPa和60~122 MPa,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杨砦峪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其诱因可能与控矿断裂由压扭转为张扭所导致的构造减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倪智勇  李诺  管申进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2008,24(9):2058-2068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可呈共轭状),应形成于剪切环境;晚阶段石英-碳酸盐细脉具梳状构造,充填于张性或张扭性裂隙。即,流体成矿作用发生在赋矿断裂由挤压或压扭转向伸展或张扭性的过程中。旱阶段只发育CO2-H2O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纯CO2型、CO2-H2O型、H2O-NaCl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指示流体沸腾作用强烈;而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400—500℃、290~470℃、220~260℃;估计的早、中阶段流体的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138~331MPa和78~237MPa,对应于成矿深度分别为13.8km~11.0km和7.8km~8.0km。因此,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CO2的特征,与中-深成造山型矿床一致。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可利用CMF模式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