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海砂资源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海砂主要来自海岸带、陆架和近岸浅海3个堆积体系。海岸带海砂与近岸浅海海砂同样具有以粗粒中砂、粗砂为主,开采方便等特点,最适宜做建筑集料使用,但从资源合理利用角度看,海岸带海砂作为建筑用砂开采会引起很多环境负面效应,应停止开采。除台湾浅滩等少数地方外,陆架海砂大部分以细砂为主,目前难以成为主要开发对象。只有近岸浅海海砂才是今后寻找和开采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砂是十分重要的海洋资源,基于对渤海海域1 3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确定了渤海海峡北部、辽东浅滩、辽东湾东岸、兴城-绥中近岸、秦皇岛近岸、曹妃甸、莱州浅滩等7个海砂资源区,分布面积约12 800km2。通过对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分析,对比前人研究成果,对各海砂资源区进行了物源分析,渤海海峡北部海砂资源区主要为老铁山水道潮流长期冲刷形成的粗粒沉积物堆积,辽东浅滩海砂资源区物质来源为老铁山水道冲刷物质的再堆积,其他海砂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沿岸河流的输运。  相似文献   

3.
非法勘查、开采海砂是当前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海砂是一种宝贵的、不可恢复的海洋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海砂需求的不断增长,非法勘察、开采海砂的违法行为也不断增多,为此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了海砂开采的行政和执法管理。但非法勘查开采海砂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砂盗采行为仍时有发生,使海洋环境不断受到损害,海砂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国家税费不断流失。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应当从我国海砂执法管理的现状、体制上,从非法开采海砂的原因上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治本之策,以建立正常的海砂开采法律…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海南岛周边海砂资源的分布、质量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南岛周边的潮流沙脊是今后勘查开发的重点。结合海南省海砂资源需求,分析了海南省海砂勘查、开发及管理现状,海砂开采形式粗放以及海砂开发活动无序是主要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海砂勘查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难度大、勘查程度较低、环境影响较大等。提出了海南省在海砂勘查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加强海砂开发动态监管,增大执法力度;开展系统勘查,编制海砂开发总体规划;注重环境保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天然海砂是一种海洋矿产资源,由于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十分广泛,海砂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第二大矿产资源。但近年来由于大量无度开采海砂,对海洋生态环境、海上航行安全以及建筑物安全都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对此,各地执法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打击非法采挖海砂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违法采挖海砂的猖獗势头依然未能得到遏制。文章从目前海砂市场的供求现状以及非法采挖海砂造成的问题出发,对执法部门打击非法采挖海砂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规划海砂合法开采、加大非法采砂惩处力度、合力完善治砂长效机制、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采砂监管等4个方面的解决思路,规范海洋采砂行为,使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得到兼顾。  相似文献   

6.
台湾浅滩阻塞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台湾岛西南横跨海峡的台湾浅滩处的水深不足20m(图1),它对于平均水深50m的台湾海峡中的流动有明显的阻塞作用.为了了解台湾暖流在浅滩附近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浅滩阻塞的动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台湾浅滩中粗砂的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东兆  张维林 《台湾海峡》1991,10(2):156-161
本文根据台湾浅滩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化学、微体古生物、~(14)C测年等项目的分析,讨论了该浅滩中粗砂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中粗砂是20ka,B.P.前的异地物质,在10k~20ka,B.P.期间由单向海流搬运而来堆积形成的,当时的台湾浅滩处于浅海环境,其物质可能主要来自韩江河口;浅滩边缘区还可能受沿岸流影响,接受来自九龙江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海砂是价值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海砂开采处于盲目和无序的状态,不但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而且导致了部分地区海岸带环境破坏、海滩和岸堤被侵蚀等危害。因此,海砂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泉州地区为例,针对可能存在海砂的重点区域进行选划和分析,对海砂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廉耀康  李炎 《台湾海峡》2011,30(1):122-127
2007年7月,对台湾浅滩43个站位进行了表层底质采样,在室内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获得了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并用矩法计算其粒径参数.研究区内沉积物类型多为砂和含砾砂,平均粒径集中于0Φ到3Φ之间.福建—广东沿岸海域一带沉积略细,沿岸带外侧的浅槽,以及台湾浅滩东北边坡与南边坡沉积略粗.用粒径趋势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台湾浅滩东北方向与偏西方向的沉积物均向浅滩核部汇聚;而浅滩核心区的粒度参数比较接近,沉积物输运趋势弱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7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东方红调查船所获得CTD资料,对闽南—台湾浅滩海区冬季温、盐度铅直向结构作初步分析研究后,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沿岸型;第二种类型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型;第三种类型是在台湾浅滩南部盐脉动温跃层型;第四种类型是深海温盐细微结构型,也可细分为深海(1)型和深海(2)型。  相似文献   

11.
海底沙体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军事行动等必须密切关注的底质类型。台湾海峡沙体面积分布广泛,主要有台湾浅滩、台中浅滩及海峡内受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影响的沙体。近年来,台湾浅滩沙体空间分布、大型沙波与小型沙波形态特征及剖面结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台中浅滩不同区域的沙体演化对应了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海峡西侧陆架上残留的中小河流沙体地貌也获得了一些新发现。本文归纳了台湾海峡窄陆架上不同沙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剖面结构及成因。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聚焦于进一步获取不同区域高分辨率的地层、地貌证据,并进行对比研究。这些工作能深化对末次盛冰期以来台湾海峡不同地区沙体成因、关联及演化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人类海洋活动与海底沙体演化的响应关系,丰富海底沙体发育和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黄海浒苔绿潮自2007年以来连年暴发,但对漂浮绿藻在其源地—苏北浅滩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过程仍缺乏精细刻画。本文主要采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对2018年苏北浅滩的漂浮绿藻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地形、微波+红外融合海表温度和CCMP海面风场数据,分析了影响漂浮绿藻时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漂浮绿藻于5月23日在苏北浅滩南部首次通过遥感影像被探测到,在6月逐渐向北发展扩大,在7月中旬消失。漂浮绿藻最早可追溯至浅滩中心紫菜养殖筏架区边缘,而后沿潮沟形成宽度为10~200 m、断续绵延数十千米的条带。在黄海绿潮发展过程中,浅滩持续向北及外海输送漂浮绿藻。在浅滩以北,漂浮绿藻的分布和漂移与海面风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绿潮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TidalbedformsineasternpartoftheBohaiSeaLiuZhenxia,S.Berne,WangKuiyang,T.Marsset,XiaDongxing,TangYuxiang,J.F.Bourillet(Receive...  相似文献   

14.
砂石土指第四纪堆积的泥、土、砂,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砂石土资源。以广东海域为例,通过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海岸砂石土资源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其开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取自台湾浅滩西北部福建东山岛外的浅钻ZK2孔进行了包括AMS14C测年、粒度、微体古生物、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孔地层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海相层和其间的两个陆相层,顶部的海相层为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形成的被现代潮流作用改造的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混合体;底部陆相层为MIS4期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沉积;中间的细粒...  相似文献   

16.
Marine sand is not only essential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also functions as a habitat, nursery, and buffer for shorelines. As resources of sand on land are depleted the demand for marine sand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However, marine sand is limited in quantity and sand mining brings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coastal erosion. Recently,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recognized the value of marine sand. Although, sand mining is already well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both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in Korea are push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and.  相似文献   

17.
Sand wave deposition in the Taiwan Shoal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aiwan Shoal is the convex terrain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the largest strait in China. In 2006 and 2007, 21 samples and more than 200-km sub-bottom data as well as 80-km near shore side-scan sonar data were gotten, which gave an initial image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aiwan Shoal and reveale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and waves in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ediment samples was sand, and sand waves occurred everywhere in this area, which closely followed the range of the Taiwan Shoal as we know.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Taiwan Shoal thus reaches the 30 m isobaths near the shore, and as a result, its area potentially covers approximately 12 800-14 770 km2. The sand waves have different shapes under the complex ocean dynamics, and the height of sand waves in the near shore is usually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Taiwan Shoal. The number of sand waves ranged from 1-5 per kilometer, with more waves in the isobath-intensive area,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topography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 waves.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under the seabed has parallel bedding or cross bedding, and large dipping groove bedding can be seen lo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which may be the result of terrestrial deposition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架潮流沉积体系和模式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在1991年中法合作渤海潮流沉积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陆架的水深地形、沉积地貌与潮流动力的关系,认为潮流对中国陆架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的形成发育起了主导作用。当潮流流速大于3节时,潮流的侵蚀作用是主要的,往复潮流多形成冲刷深槽,大大刷深了海峡或水道。当潮流流速1-3节时,潮流的沉积作用是主要的,多形成浅滩,即潮流沙脊和潮流沙席。以M2分潮椭率绝对值0.4为界,大于0.久者意味着潮流旋转性强,多形成潮流沙席;小于0.4者意味着潮流往复性强,多形成潮流沙脊。提出了我国邻近陆架发育了5个现代潮流沉积地貌体系:(1)黄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西朝鲜湾潮流沙脊和其南部的沙席两者组成;(2)渤海东部潮流沉积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3)长江口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江苏滨外潮流沙脊和长江口浅滩潮流沙席组成;(4)台湾滨外潮流沉积体系,它由台湾海峡冲刷槽、台湾浅滩沙脊、澎湖水道冲刷槽和台中浅滩沙席四者组成;(5)琼州海峡潮流沉积体系,它由琼州海峡冲刷槽、东浅滩沙脊和西浅滩沙脊三者组成。此外,在东海陆架上还有冰后期海侵早期形成的残留潮流沉积体系。全新世陆架浅海潮流沉积模式可分海峡一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