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玉 《气象》1983,9(1):17-17
月初制作气表—1挑取月最大、最小水汽压时,常需反复几次从定时水汽压栏中挑取与校对,但有时还不够放心。为了达到准确无误,可以从露点温度栏中挑取月最高、最低露点温度,此极值的日期就是月最大、最小水汽压的出现日期,可用来检验  相似文献   

2.
袁银庚 《气象》1984,10(4):39-39
《气象》1983年第1期登载的《用露点温度查对水汽压极值》一文所介绍的办法,只有在全月各定时观测的露点温度值都不同时才能应用。这是因为用同一个露点可以反查出2—4个不同的水汽压值。例如,水汽压34.8、34.9、35.0对应的露点温度值就都是26.6,此时从露点温度栏中挑取的月最高、月最低值的日期,不一定是月最大、最小水汽压出现的日期。  相似文献   

3.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间为缺测。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问为缺测。  相似文献   

5.
气压计在换纸时 ,换纸前后产生的笔位差 ,因受外界影响 ,情况比较复杂 ,故一般不予考虑跳跃变化。但换纸后的笔位差较大时 (机械变动 ) ,应分不同情况予以考虑。第一种情况 :换纸后 (机械变动 )仪器不正常的 ,应按换纸后仪器故障处理 ,不能用以挑取日极值。第二种情况 :换纸后 (机械变动 )仪器正常的。应本着规范精神分段挑取日极值 ,然后前后两段比较以确定日极值气压计故障时极值的挑取@昝战军  相似文献   

6.
刘万俊 《气象》2003,29(7):1-1
在地面测报年报表编制工作中 ,最繁琐和最易出差错的就是年时段最大降水量的挑取。因此 ,如何快速准确地挑取年时段最大降水量 ,便是年报表编制的难点和重点。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后 ,整理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现介绍如下 ,以供广大测报同仁参考。1 极值法( 1)从月报表或年报表中挑取日最大降水量的年极值 ,也就是一年中最大的一次日降水。用铅笔作出开始与终止时间记号 ,记录好开始时间。( 2 )从月报表中挑取一年中 1小时最大降水量。挑取 5分钟~ 60分钟各时段的最大降水量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前后延长时间 ,挑出相应时段…  相似文献   

7.
周壮甫 《气象》1993,19(5):56-5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讲:日极值的挑取,最高、最低气温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气温中挑取。从日常观测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挑取当日的极端最高气温就不一定正确,特别是三次观测站,每天20时观测一次,观测后调整温度表。有时因人身的接  相似文献   

8.
伴随方程在水汽资料四维同化中的应用I.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汽相变等过程为快过程,再考虑到水汽观测误差不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认为将水汽资料与其他观测误差进行正态分布的气象资料联合同化是一种不合适的方法.故应单独对水汽资料进行同化.在下边界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推导了适合于数值天气预报的水汽方程的伴随方程;利用目标函数的极值性,得出了水汽的四维资料同化问题的伴随算法;证明了目标函数给出的极值点为最小值点,且是惟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网格数据集的建立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气象要素网格化是气候变化研究中避免空间抽样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采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法(ANUSPLIN),在考虑站点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基础上,对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站点资料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了中国陆地水汽压年和月平均值1°×1°网格数据集.精度检验表明:中国年水汽压插值误差普遍小于0.3 hPa;而月水汽压的插值误差由于受水汽压周期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较大,最大误差在0.5 hPa左右,冬季较小,约为0.2 hPa.在考虑站点海拔与对应网格DEM差值大小的基础上,建立实测水汽压值与对应网格水汽压值年序列,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表明:(1)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0.96;(2) 能很好地模拟地形影响,得到的网格水汽压可以较好地代表实测水汽压的变化趋势.由此建立了中国近55年来地面水汽压的年序列.其趋势表明:近55年来中国年平均水汽压呈增加趋势,其线性趋势为0.52 hPa/(100 a),其中西部增加趋势大于东部,且以夏季的增大趋势最为显著.结合近50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说明:在中国,气温每增加1 ℃,大气中年平均水汽含量约增加3.15%.  相似文献   

10.
王晋  江山 《河南气象》2003,(2):48-48
在验收百班连续无错情时发现,各站在更换自记仪器时,由于标准不统一,比较随便。由此可能出现更换前后仪器读数差别较大,甚至影响日极值的挑取。自记仪器的更换,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是自记仪器出现故障时的更换。压温湿自记仪器是用于连续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南省49个地面气象台站近30 a(1979-2008年)的逐月地面水汽压资料,分析了近30 a来河南省夏季水汽压的演变特征,讨论了夏季地面水汽压与地面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夏季水汽压和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夏季地面水汽压和降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全省一致型.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夏季水汽压存在着的准2 a和3~5a的年际振荡,而夏季降水量存在准2 a和准6~7a的年际振荡.M-K检验表明,夏季水汽压和降水量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存在由少到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自记记录极值挑取方法已作了原则性说明,即从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的自记迹线中挑出最高(低)值,根据相邻两定的观测记录所计算的仪器差,用内插法求出各正点的器差值,然后取该最高(低)点靠近的那个正点的器差值进行订正,即得该日的极值。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规范中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根据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处理意见,以供参考。 一、一日中有两处或以上读数(自记迹线)相同,同是末经器养订正的最高(低),此时是挑取前一处还是挑取后一处?此种情况应分别对它们进行器差订正,根据订正后的结果,哪一处最高(低)则挑取哪一日处  相似文献   

13.
贾延安 《气象》1990,16(8):44-44
电码GD-01Ⅱ第三段中1S_nT_xT_xT_x,2S_nT_nT_nT_n的编报,国家基本站是按3.16.4和3.17.4这两条的规定执行的。国家基本站极值温度的挑取,也只能局限于4次基本观测和4次补充观测以及极值温度的观测中  相似文献   

14.
在验收百班连续无错情时发现,各站在更换自记仪器时,由于标准不统一,比较随便.由此可能出现更换前后仪器读数差别较大,甚至影响日极值的挑取.自记仪器的更换,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5.
利用L波段探空资料的相对湿度值及温度值计算水汽压时,由于探空测量的是相对于水面的相对湿度,只能用相对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来计算,低温时用相对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计算水汽压可能不正确.对水相和冰相的不同处理所带来的偏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CIMO规定的温度-45℃和0℃为界,分别计算了用相对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和相对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公式得到的水汽压值,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实际水汽压的过程中,用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公式所产生的绝对偏差虽然不大,但相对偏差最大可能达到50%,不容忽视,对确定对流层上部的气候效应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与日平均温度、地面水汽压和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总水汽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对于地理位置基本相近的台站,海拔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高山站的水汽总量低于平原站;在晴天,地面水汽压与大气总水汽量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云雨日,由于高低层大气湿度的变化常常不同步,用地面水汽压估算的大气总水汽量具有较大的偏差;大气总水汽量短时间内的快速增加往往对应有降水过程出现,但总水汽量的大小与降水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在降水预报中应综合考虑总水汽量的前期平均水平、短时的增幅和峰值大小等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建议     
《规范》规定,最高(最低)气温日极值的挑选应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记录中挑取;《规范》新旧规定对照表中也提到不包括补充定时观测(05、11、17、23)的气温值。而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在挑取过去24小时内最高(最低)气温时又规定,补充定时观测记录参加过去24小时最高(最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1—2015年潍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地面水汽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地面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发云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1—2015年潍坊地区年与春季、秋季、冬季地面水汽压均呈上升的趋势,春季地面水汽压上升最明显,夏季地面水汽压呈略下降的趋势;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地面水汽压最低。近55 a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在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55 a潍坊地区年和四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最低值均出现在青州地区,最高值均出现在诸城地区,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造成的。特征向量表明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呈西北—东南反向分布。潍坊市地面水汽压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地面水汽压与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压与日照时数、蒸发量、风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05年张家口、邢台和北京三个探空气象站北京时间08、20时的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不同时刻对应的水汽总量,对华北地区水汽总量的特征及其与地面水汽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四种不同分型下用地面水汽压估算水汽总量的经验公式.检验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估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偏差普遍低于4 mm和6 mm;夏季误差较大,而冬半年较小;按天气状况分型时,地面水汽压与水汽总量相关性较好、估计精度也更高,可作为除探空资料积分法和GPS遥感方法之外估计水汽总量的一种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1 认真校对原始记录,严把质量关 作名预审员,要养成好习惯,上班时坚持校对上几班记录.首先,各观测项目极值的挑取要认真核对,尤其是自记风问题较多,重点审查缺测和故障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