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用“大洋一号”首次获得深海视像资料据报道,载有中外科学家00多人的我国“大洋一号”深海科学考察船,经过140多天的科学考察,于1995年12月门日顺利返回祖国。此次“大洋一号”执行的航次对位于东太平洋海盆的经联合国批准登记的我国旧万km‘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1,(3):6-6
中国大洋22航次环球科考是我国"十二五"大洋科考的开局航次。2010年12月8日,执行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从广州出发,途经南中国海和印尼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作业区进行作业,于2011年1月18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靠南非开普敦港。2月27日完成  相似文献   

3.
“大洋一号”首航暨圆满完成DY85-5航次调查任务“大洋一号”船首次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调查,圆满超额地完成DY85-5航次任务.于12月13日返抵广州长洲码头,受到大洋协会领导、常务理事、广东省政府领导及协会四个业务依托部门领导的热烈欢迎.“大洋...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0,(12):5-5
<正>11月16日,正在南海作业区进行海试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无人缆控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甲板上,这标志着完成实用性改造后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海试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18日下午4时,"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经过108天连续奋战,完成返航途中的最后一个环境监测站的作业。这标志着"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大洋第27航次的科考任务。"海洋六号"船于6月2日起航,整个航次历时119天,航行1.2万海里,共分3个航段。全体科考队员经受了8个热带气旋的袭扰,克服了作业海区海况差、远离祖国大陆等困难,出色完成了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特定海区海山富钴结壳和富钴结核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5月 1 0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黄埔启航 ,赴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资源的勘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调查。这一航次是中国大洋勘察开发活动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拓展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资源战略调整的重要航次。“海洋四号”船预计行程 1 90天 ,肩负着 3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 :一是在国际海底区域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富钴结壳新区和预选区的加密调查 ,为基本圈定满足商业开发规模所需资源量要求的富钴结壳区域打下基础 ;二是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实施示范区的详细调查 ,为结核…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4):4-4
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计航行达46000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有9位中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海区第一次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已经顺利完成,揭开了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经过两个月的南海钻探,于1999年4月12日停泊...  相似文献   

1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F0002-F0002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的邀请,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历经220多个日夜海上航行后,于2007年8月10日~14日停靠香港海运码头,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停靠期间,还举行了公众开放日、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8):F0002-F0002,1
7月16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后,乘坐“向阳红09”船返抵山东省青岛市。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共同为海试队举行了欢迎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门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蛟龙”号研制人员、海试队员和海试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现状与共享航次需求分析,结合多年从事大洋航次组织实施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从而为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年文告     
2006年末,我有幸登上停靠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团岛码头,正为新航次备航的“大洋一号”船。团岛码头停泊着数艘海洋局的名船,与“大洋一号”船头对头泊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向阳红九号”;薄薄的海雾中,还有几艘中国海监船。走在码头狭长的船坞上,看着这些为我国海洋事业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1,(1):7-7
12月8日,我国大洋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号”从广州起航,奔赴三大洋执行我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 中国大洋第22航次任务计划时间376天,航程约4.5万海里,共9个航段,期间分别停靠南非(开普敦)、巴西(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厄瓜多尔(瓜亚基尔),预计2011年12月18日返回青岛。本航次共有来自国内37家单位的431名科考队员参加,是我国大洋科考中参航单位、参航人员最多和航次时间最长的航次。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8,(6):F0003-F0003
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DY115-20)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执行该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已于2008年5月22日从广州启航,将于2009年1月26日返回青岛,预计时间为250天,分6个航段,航程约3万多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隆、西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和西南印度洋等。航次首席科学家仍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博士担任。  相似文献   

17.
地矿部“海洋四号”地质科学考察船完成东太平洋地质科学调查任务,其重点由以前科研探索转向矿产资源评价.历时227天,创国内同类船大洋科学考察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太平洋洋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夏威夷南面洋区圈定锰结核矿区15万多平方公里,对30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成果展示出我国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已渐趋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申请登记国际公认海底富矿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DY115-20)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执行该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已于2008年5月22日从广州启航,将于2009年1月26日返回青岛,预计时间为250天,分6个航段,航程约3万多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隆、西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和西南印度洋等。航次首席科学家仍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博士担任。  相似文献   

19.
“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及中澳美“赤道中尺度试验/澳大利亚试验/平流层和对流层交换试验”(简称 EMEX/AMEX/STEP),经过三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及《向阳红5号》科学考察船广大船员的共同努力,历时110天,航程1500海里,胜利完成了本航次的各项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于3月4日安全抵达广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磲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据介绍,这块砗磲贝壳化石是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古砗磲贝壳化石,2006年7月10日由“大洋一号”船在中太平洋获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