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很大。石炭系生物屑灰岩段是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控制其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主要的孔隙破坏者,它们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溶孔;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大部分已成为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了准同生期,符合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机理,产生的大量晶间孔占储层总孔隙度的30%左右,且白云石含量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埋藏岩溶作用主要是由硫酸溶蚀作用形成,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占储层总孔隙度的37.5%以上;破裂作用产生的构造裂缝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它为储层提供99.6%以上的渗透率和2%-6%的总孔隙度,破裂作用是致密碳酸盐岩能够成为油气储层的必要条件。岩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都发育的区域应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元坝气田长兴组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郭彤楼 《岩石学报》2011,27(8):2381-2391
本文以宏、微观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储层发育与形成为主线开展了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证明:(1)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储层岩石类型以亮晶生屑灰岩与亮晶生屑白云岩等颗粒岩为主,西部礁滩储层白云岩含量高于东部,长二段礁滩储层白云岩含量高于长一段浅滩储层;(2)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储集空间包括晶间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及裂缝;(3)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以Ⅱ、Ⅲ类为主,西部物性好于东部,长二段储层厚度远大于长一段。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受沉积相、构造活动及成岩作用等控制,受沉积前古地貌和燕山期后构造作用的双重控制,西部储层物性好于东部;3期破裂作用与3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针对伊拉克艾哈代布(Ahdeb)油田Khasib组早期的注水突破难题, 本文以地球化学资料及取心薄片分析为基础, 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 对储层演化及异常高渗层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并将储层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沉积同生期、低沉降速率浅-中埋藏期和快速沉降深埋藏期。沉积同生期具两层高孔段: 即受同生岩溶改造形成的以砂屑粒间孔为主的Kh2-2-1砂屑颗粒灰岩和以藻屑铸模孔为主的Kh2-3-2藻屑泥粒灰岩。在此基础上, 浅-中埋藏期产生以走滑断裂为流体的运移通道, 以深部源岩降解形成的有机酸为溶蚀介质, 以同生期后形成的高孔层段为溶蚀的载体, 以非组构选择溶蚀作用为特征的埋藏有机酸岩溶, 它与同生期岩溶作用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形成的孔隙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继承性。晚期地层快速沉降深埋藏期, 发生大规模烃类充注成藏, 阻止孔隙内水岩反应, 减弱储层内压实胶结破坏性成岩作用, 最终使得这两段具异常高渗透率特征。Kh2-2-1砂屑颗粒灰岩段以砂屑粒间孔、粒间溶孔、针状溶洞为主要孔隙类型, 以孔隙缩小型为主要喉道类型, 孔喉连通性好, 岩相区域分布稳定, 是造成早期注水突破的层段。总体而言, 本区异常高渗层的成因主要是: 优质储层的沉积基础及同生岩溶改造, 长期浅-中埋藏期有机酸溶蚀对储层的叠加和改造优化, 以及快速深埋藏期与烃类充注极好的耦合关系使其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塔中地区中一上奥陶统可划分为上部桑塔木组泥岩段和下部良里塔格组灰岩段,它们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灰岩段碳酸盐岩为陆棚相沉积,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发育典型的陆棚边缘镶边沉积体系,是有利的储集相带。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溶洞和裂缝,储集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非均质性强。沉积相类型决定了岩石组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的性能,而且作为流体运动的通道,为埋藏溶蚀作用刨造了有利条件。储集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密切相关,其中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发育于礁滩相带;风化壳岩溶分布局限;而埋藏期溶蚀作用表现最为普遍和强烈,对储集层形成和改造起重要作用。塔中地区有四种常见的重要储集层类型,即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孔洞型,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图上可明显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尤为重要。尝试引入地层测试产能标准对储集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钻井揭示,渤海CF油田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值性。根据岩心、薄片、测井、分析化验、三维地震等各项资料,研究了CF油田古近系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F油田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以生屑云岩为主,夹生屑灰岩、泥晶球团粒云岩等,纵向上可分为生屑云岩段和云质砾岩段;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孔隙类型多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孔,微裂缝发育,生屑云岩段多为中-高角度的构造-溶蚀缝,云质砾岩段多见压溶缝和收缩缝,云质砾岩段裂缝较生屑云岩段发育,裂缝被方解石充填严重;储层物性为中低孔低渗,渗透率大小与孔隙结构特征对应明显;优质储层主要为生屑云岩段,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工区范围内发育断陷湖盆中央台地相,生屑滩、粒屑滩对应的生屑云岩段为优势沉积相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开展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古地貌相对高点及古地貌斜坡处为优质储层发育区,预测的优质储层平面厚度分布可以指导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颗粒滩控制了早成岩期岩溶储层的发育,但不同沉积环境中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尤其是浅埋藏之后的孔隙差异演化对岩溶作用的影响还不够深入。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在研究区茅口组识别出8种岩石类型,分别发育于颗粒滩(包括高能滩和低能滩)、滩间海和开阔潮下3种沉积环境,其中亮晶生屑灰岩发育于高能滩,在浅埋藏后孔隙保存最好,有助于岩溶作用改造形成大规模层状溶洞和斑点状溶蚀带;泥晶生屑灰岩发育于低能滩,浅埋藏后孔隙保存较高能滩稍差,因此形成的溶洞和溶缝规模较高能滩小;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发育于滩间海和开阔潮下,在抬升暴露前已压实致密,不发育岩溶。垂向上颗粒滩分布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即茅二段和茅三段;平面上颗粒滩分布受控于隐伏基底隆起形成的沉积古地貌变化,在泸州古隆起一带厚度大。溶洞钻井响应层位和高产井位的分布与颗粒滩的分布相一致,说明颗粒滩对早成岩期岩溶储层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受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早期的影响,川西地区中三叠统碳酸盐岩普遍受到剥蚀和岩溶作用。通过多口井和多个露头剖面的岩心、岩屑观察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古表生岩溶特征明显。古岩溶作用为雷口坡组顶储层的发育创造了条件,雷口坡组上部发育了一套岩溶孔隙型储层,主要分布于四段上亚段,在新场地区储层段累计厚度达38~75m,岩性主要为微—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藻)砂屑白云岩及(藻)砂屑灰岩等,以Ⅱ—Ⅲ类储层为主。认为该套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岩性组合、微古地貌及埋藏期岩溶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巴什托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的地层特征、区域沉积相带和储层微观特征的研究,认为生屑灰岩段储层的发育是在有利的蒸发台地相带基础上,经历了早期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进入埋藏阶段后又叠加了硫酸盐还原作用的结果。海西期和喜山期两期的油气充注,使得生屑灰岩段成为含烃储层,此后烃类作为弱还原剂参与了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成岩作用,可以根据成藏期次和地温变化具体分为早期有机酸溶蚀及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和晚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两个阶段。与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的H2S在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对生屑灰岩段顶部(含膏)粉晶白云岩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后期改造生屑灰岩段顶部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莎  高志前 《现代地质》2019,33(6):1208-1219
碳酸盐岩次生溶蚀孔洞是优质的储集空间,为油气的运聚提供条件。为研究溶洞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广西东兰-凤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溶蚀特征进行分析。镜下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为亮晶生屑灰岩、颗粒灰泥灰岩、含颗粒灰泥灰岩、晶粒灰岩和灰泥颗粒灰岩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研究发现,影响洞穴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构造、岩组类型、流体性质、气候及岩溶古地貌。构造控制洞穴发育规模,在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容易发育大规模洞穴;目的层大套灰岩是溶蚀的物质基础,力学强度较大的亮晶生屑灰岩易于形成大型洞穴,当岩石含较多灰泥或发生重结晶时,溶蚀难度增加;酸性流体、温暖潮湿气候和岩溶斜坡地貌,为洞穴发育的有利条件。其中,构造对洞穴发育的控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国际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新增的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剖面被确定为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其底界点位(GSSP)选定为埃拉逖那冰成杂砾岩(Elatina diamictite)之上盖帽碳酸盐岩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 Formation)的下界(Gradstein et al.,2004;Knoll et al.,2004)。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与埃迪卡拉系完全相当,底界以南沱冰碛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的下界为界。本文综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代地层分会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沉积相区典型露头、钻井及地震层序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地层划分出8个可全盆地对比的三级层序(OSQ1~OSQ8),首次建立了综合露头层序、钻井层序及地震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年代地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表1)。首次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指标。在相似气候带及沉积环境具备相近的碳酸盐沉积速率的假设条件下,当沉积相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岩碳同位素分析反映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时,说明碳酸盐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反之则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沉降运动。鉴于这样的分析原理,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层序OSQ1及层序OSQ2属于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稳定加积型层序,而中、上奥陶统层序OSQ3~层序OSQ8则属于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构造淹没型层序。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鹏举 《地质论评》2003,49(5):522-524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中发育有大量的潜穴化石,潜穴产于常州沟组中部的泥质粉砂岩中。潜穴呈个体较大的直管状,垂直层面保存。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表明在距今近1800Ma前就已出现古老的后生动物,这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其研究方法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法。本文总结了环境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环境样品中常用的硒形态分析技术——连续化学浸提技术作了全面详细的讨论,并综述了其它硒形态分析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s of paleogeographic analysis, small-scale paleogeographic sketch maps of the Verkhnyaya Bureya and Gudzhik depressions of the Bureya Foredeep are compiled for the Pliensbachian, Bajocian-Bathonian, Callovian, and Tithonian ages of the Jurassic. Marine sedimentation settings that existed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and the major part of the Jurassic are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20.
泥岩可以作为烃源岩提供油气来源,也可以作为盖层保存油气。此外,泥岩在形成异常超压、控制地层流体分布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油气成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处于低压状态,但受泥岩排烃、欠压实影响,局部地层超压。由于区域上的直接盖层厚度较小,超压泥岩是区域油气保存的重要保障,预示着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盆地地层水外来补给较少,受厚层泥岩的封堵作用,矿化度和pH值整体较高,造成本区成岩作用阶段明显晚于同期同深度的其它区域地层。后期受泥岩中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影响,泥岩中的水释放使地层水矿化度有所降低,也形成了本区特殊的气水倒置的成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