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首都圈连续形变观测网内倾斜及应变的观测资料,对张北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震前1年半到两年(即1996年)在这一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的连续形变异常;在这种中长异常背景的基础上,倾斜、应变观测结果再次出现新一轮异常,并且新的异常在观测地点和时间上一致,异常点相对于中长期时的空间范围缩小,向震中区集中(约200 km范围内).新一轮异常从其中最早的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在1年以内,并且随发震时间的逼近,不同观测项目和不同观测方向的各种参量的异常表现更为一致和显著,其中以离震中最近的张家口的异常变化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利用北京地区 1994~ 2 0 0 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 ,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 ,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 1995~ 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异常出现后的 0 .5~ 1年内 ,都有中强震发生 ,而在 1997~1998年近 2年内异常数都超过 6次 ,其间即发生了张北 6 .2级地震 ( 1998年 1月 )  相似文献   

3.
对华北地区17 个台站25 套倾斜仪10 年以上的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卡尔曼滤波和周期滤波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与该地区MS5 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地倾斜固体潮M2 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57% ,R=0.40;调和分析残差异常对应率为41% ,R= 0.25;由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15% ,R= 0.11;周期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59% ,R= 0.51。建立了地形变预报地震的综合模型,异常信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呈同心圆状,地震通常发生在信度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机理,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部分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张北1998 年6.2 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结果显示大多数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张北地震前3 到9 个月出现异常增大。  相似文献   

5.
1 前言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1999年 10月 16日北京时间 17h46 min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东部 (34 .5°N,116 .3°W)发生了 7.4级强烈地震。浙江省宁波地震台记录到了非常明显的地倾斜临震异常信息。通过检查、分析 ,没有发现人为原因或周围环境干扰以及仪器本身不稳定因素 ,认为观测到的短临前兆是可靠的。本文对此作分析讨论。2 观测基本条件宁波地震台位于杭州湾南岸、宁波盆地的北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 (2 9°5 8′N,12 1°31′E) ,距东海海岸约 16 km。台基为上侏罗统火山岩 ,岩性致密坚硬 ,整体性好。周围无干扰 ,是一个环境条…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分析总结了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6.5级强震前出现的形变前兆异常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张北6.2级地震前电磁波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波谱的FFT和小波变换理论,研究了张北地震前北京东三旗地磁台电磁波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张北地震前异常信息确实存在;2)电场较磁场异常显著,且NS分量强于EW分量;3)异常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97年12月31日、1998年1月1日,在时间进程上显示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泾阳5.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水化学参数、地震分布图象和地震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和地震活动表现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前兆异常,作出地震预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1.
��ǰ�����TEC�쳣����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GPS?????λ????????????????????50???VTEC??????????????з??????????15???VTEC???1.5??????????????????????????飬???????????????????????  相似文献   

12.
滦县ML5.0地震前重力异常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研究了2004年1月20日河北省滦县ML5.0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一发震的演化过程;滦县地区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形态支持了孕震体震前膨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ǰ�����TEC�쳣̽�ⷽ���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TEC??????????(??????????????????λ?????????λ????)???????????????????TEC????????в??????TEC?????????????TEC??????н????????????????????????????????????й??????????????GNSS???????????????TEC?????????????????????8.0?????????з????????????÷????????????Ч?????????????TEC?????????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共和地震后所测到的源兆型大地形变异常,讨论了异常出现的时间、空间及异常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指出形变测量手段有能力捕捉到此种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利用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的3期流动重车测量资料,研究震中周围地区局部重力场在大震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区的重力场发生了巨大的负向变化,有些点位的重力值变化达100多10^-8m.s^-2;地震后重力场整体处于恢复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姚安Ms6.0地震前滇西实验场流动重力网2005—2009年9期复测数据,给出了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图像。分析研究表明:1)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大体反映出震前地壳物质运动状态,累积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区域构造运动与断裂构造作用,差分动态变化有利于突出短期局部效应;2)姚安地震显著重力“前兆”标志为:震前约2年穿过震中的近南北向正负过渡重力梯级带和约半年的以震中区为中心重力场变化呈现局部相对上升与下降的对称四象限分布;3)震中西部震前约3年持续的正重力变化应有利于震源能量的积累;4)震中区相对变化四象限分布图像反映出孕震体先存剪应力,为此提出了“闭锁剪力”前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CODE GIM数据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震前电离层TEC变化。以震前10天TEC中位数为基准,1.5倍标准差为误差限值,并考虑相应时期的太阳和地磁活动水平(Dst指数和Kp指数),对震前电离层异常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地震震前几天内都有TEC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18.
����Ms7.1����ǰ�����VTEC�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й???????????????GNSS???????????????????2010??4??14??????Ms7.1????????и???4??GNSS??????LHAS??LUZH??DLHA??WUSH??????TEC?????????????й???TEC??????????????????????TEC??????????????????LHAS??LUZH??WUSH???4??1????????????TEC?????????????LHAS??LUZH??DLHA???4??5???????????TEC?????????????TEC????????????????????5???????????????????????????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