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岭生态气象中心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仁化县各乡镇自动站气象资料以及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仁化近5年生态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近5年仁化县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降雨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时空分布不均,日照较常年偏少,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良好、空气质量基本维持,植被覆盖结构呈现以高覆盖度为主体、中覆盖度区域随经济发展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省特殊气候、地理区位和草场类型的分析 ,提出青海省草地生态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和指标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以期为青海省生态气象监测网的合理布局、草地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有些沿江沿湖周边气象部门正在着手兴建或已经建成了湖泊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于在建中的生态站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科学设计湖泊气象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7.
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报服务,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御体系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基于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构建了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集3S于一体的高空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预报方法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模式与气候模式结合的初步尝试,GIS和网络等高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省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系统的研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的研究,大致可以2001年为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方法探索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以灾害影响平度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方法为主的研究发展阶段,构建灾害风险分析、跟踪评估、灾后评估、应变对策的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基于遥感监测信息的农业干旱评估。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主要是将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动防御技术和开发防灾制剂的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防御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2005年,湖北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偏高,但冷暖变幅大,地域差异明显;年降水总量西北偏多,特别是鄂西北部分地区降水总量位居建站以来首位,中部到南部降水偏少,特别是宜昌、咸宁、荆门和黄冈的部分地区比历年均值偏少2~3成。全年先后出现了低温冰冻、雪灾、干旱、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汉江特大秋汛等多种自然灾害,并造成重大损失。与历年灾害损失相比,2005年湖北气象灾害影响总体评估属正常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NOAA、EOS/MODIS、HJ-1A多源卫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水体指数,对吉林省2015年伏旱、2017年7月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精细化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2015年7月吉林省中西部旱情逐步发展; 8月初,各县(市)旱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重度干旱面积小,轻度干旱面积大,中度干旱次之。其中农安县受旱最重,其次为九台市和通榆县,利用实地调查点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出干旱监测的准确率达79%。(2) 2017年7月13日、19日暴雨过后,永吉县境内的河流河段明显增宽、水库面积明显增大,新增水域面积较多的为一拉溪镇、万昌镇、口前镇,水淹旱田面积较多的为口前镇、一拉溪镇、西阳镇。 相似文献
13.
14.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根据甘肃降水资料和农业气象资料得出1989年和1998年为相似年景,利用1989年和1998年NOAA气象卫星AVHRR晴空资料,判识出黑河流域植被,积雪和水体,并根据相应的计算方法得出植被指数,积雪面积和水体面积,对10年来黑河上游地区的植被和积雪,中游地区绿洲植被和下游地区植被和湖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黑河上游和下游地区植被在退化,中游地区绿洲面积增加,植被指数增高;1989年与1998年黑河上游山区积雪面积变化特征一致,但1998积雪融化明显快于1989年;下游湖泊面积1998年较1989年严重退缩。 相似文献
15.
地面和卫星降水产品对台风莫拉克
降水监测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分布密集的自动站观测降水资料比较分析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地面降水分析产品CPAP和卫星反演降水产品CMORPH、FY2C等对强天气过程降水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CPAP准确地把握了这次台风登陆过程中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但由于海洋区域无站点分布,CPAP无法展现一个完整的台风降水空间结构;CMORPH能够合理地描述完整的台风降水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但与地面观测相比,其降水中心的位置差异较大,且量值普遍偏低;FY2C的降水在陆地与海洋出现了严重的结构不连续的现象,对台风降水空间结构的描述不如CMORPH合理.由此可见,选择对降水空间结构描述完整且合理的卫星降水产品与精度较高的地面观测降水融合,结合两者的优势,是发展高质量降水分析产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依据宁夏环境地质、气候条件、水氟含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在回顾地方性氟病防治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只探求毒理剂量的氟引起机体微观变化,缺乏多学科间交叉印证,难以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作用、反作用和相互作用出发,采取相应的治本、干预、抗氟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2006年6~8月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71%)。该文对热带气旋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对主要的灾害现象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