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近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全球规模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历程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系统,讨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生态与环境安全等领域工程地质研究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地质基础研究与多学科多源知识融合、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  杨文香  何佳 《地下水》2012,(2):124-126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的回顾,分析目前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推动主体、推进机制和推进策略五个方面对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测评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而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更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容忽视。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地质灾害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利用耦合协调度公式对我国2000—2013年的城镇化-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城镇化与地质灾害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镇化与地质灾害的协调发展状态逐渐改善,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日前正式公布。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指导性强,意义深远。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是一个在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对今后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会议以及近期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比较全面地阐释了未来几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相关举措。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将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声音     
《湖南地质》2012,(4):7-7
“城市规划者要和土地谈恋爱。”3月25日,“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Liu Thai Ker发表主题为“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演说。  相似文献   

10.
评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度量方法的进展;讨论了两者的互动演进关系;分析了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与人口"半城镇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将小城镇发展视为助推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是欠公允的,中国大城市建成区的扩张才是助推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应当认真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向郊外扩张的教训,运用集约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着力打造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土地空间占用低、环境负荷小、产出效率高的集约型郊区新城及其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近两年出现在我国的热门词汇,随之而来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这种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在城市生态学的指导下,将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把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运用到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在原有的城市规划中更加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中,大力推行生态规划,是校正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当行为,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的建设几乎同时进行。也正因为如此,两者的衔接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建筑设计水平。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问的衔接。此次《意见》的出台,恰恰呼应了这一话题,对加强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更好地衔接,促进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均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如何透彻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如何科学评估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实践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所有这些疑问的探讨与解答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深刻内涵,而且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相关精神以及即将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  相似文献   

15.
周连义  曲玮  汤凯 《辽宁地质》2011,(11):50-53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追求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用最大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镇化进程要以土地资源作为依托,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改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红刚  潘懋  刘学清  于春林 《地质通报》2015,34(7):1350-1358
城市是建设在地质体之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是三维信息技术在城市地质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可大大提升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表达方式,提高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的评价预测能力,对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城市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城市三维地质模型的特点;研究了城市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并对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北京市为例,给出了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服务城市规划、地铁隧道选线施工、新城建设、重点工程选址、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外较早地开展并已有效地利用了城市雨水,而我国起步比较晚。西北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宜把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城市节水的方向之一。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实现城镇化和城市协调发展,对科技提出迫切需求。农村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能更好地协调资源环境冲突,  相似文献   

19.
浙东沿海城镇化对河网水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网水系结构遭到了较大破坏,导致了洪涝、干旱和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以浙东沿海鄞东南平原区为例,以GIS技术作支撑,利用航空遥感图像作为信息源,采用河网水系分级量算统计和图形叠加对比等方法,通过城镇化过程中河网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鄞东南地区河网水系的变化情况,揭示了城镇化的发展与河网演化之间的联系,并定量预测了研究区在目前城镇化速度下的河网结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遏制这种发展趋势的措施,即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多保留现有的河道水系,尤其是村镇级中小河道,重视河网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才能改善河网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途径,同时也是衡量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城镇化进程不仅关系到区域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区域平衡与区域生产效率,以致关系到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利用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相关数据,剖析吐鲁番地区城镇化系统,选出并构建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城镇化系统的6个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城镇化4个系统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各系统的协调度,根据各子系统评价指数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吐鲁番地区城镇化驱动因子以及制约该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并推算出吐鲁番地区城镇化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