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根据负荷潮的分布特点,中国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以东经100°为界的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西部内陆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它们还明显地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绘制的M_2分波应变负荷潮在中国大陆的地理分布图,为如何正确考虑M_2分波负荷潮对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根据Schwiderski海潮图计算了全球海潮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计算结果表明,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潮的控制,负荷潮椭圆长轴迹线呈两端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弯曲的弧线,负荷潮椭圆长半轴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可达十几毫秒,而在大陆西部新疆地区仅为0.3—0.4毫秒。  相似文献   

3.
海潮对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影响问题. 首先介绍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影响的基本理论;采用FES02和TPXO6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对卫星重力结果前60阶的影响;并用两个模型之间的差异作为海潮模型精度的估计量,据此计算了海潮模型误差对卫星重力结果的影响. 与GRACE恢复的重力场精度的比较说明:海潮对重力场40阶以下的影响都超过了目前重力场恢复精度;尽管由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海潮模型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的全球海潮模型用于GRACE重力场恢复的前12阶的改正还是不够精确. 另外,我们也利用中国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以及FES02海潮模型讨论了中国近海潮汐效应对GRACE观测的影响. 结果说明该影响与海潮模型的误差相当. 这反映了当前海潮模型的不确定度,因此通过结合全球验潮站资料有望提高海潮对卫星重力测量的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和海潮负荷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香港地区重力固体潮合作观测成果, 获得了该地区完整的重力固体潮实测模型. 利用全球和近海海潮模型以及岛屿验潮站数据较系统地研究了海潮负荷特征, 反演了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 数值结果说明周日频段内的海潮模型要比半日频段内的模型更加稳定, 实施验潮站潮位高变化改正对精密确定重力固体潮相位滞后起重要作用. 文章还研究了重力观测残差和台站背景噪声水平. 本项研究填补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该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空白, 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提供有效参考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海潮负荷特征值的反演方法.基于中国近岸海岛GPS站(平潭与闸坡)观测数据,采用FFT方法提取了海潮负荷特征值,分析了反演特征值与全球海潮模型FES2004、NAO.99b和GOT4.7计算出的相关特征值之间的差异,评估了反演海潮分潮频率项的精度,并利用平潭站得到的海潮负荷特征值对附近的三沙站进行海潮改正以评价反演效果.结果表明:(1)频谱分析可精确提取4个半日分潮和4个全日分潮负荷的频率信息;与已知频率相比,P1分潮的反演频率误差为1.4%,其他7种分潮负荷反演频率误差均小于1%.(2)两个海岛分属不同的潮波入侵通道,反演分潮振幅和初相存在差异,但反演分潮频率几乎一致,间接证实它们属于同一潮波系统,也表明其潮差有别.(3)反演振幅与三种全球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S2、O1、P1、Q1四个分潮在水平方向互差为1~2 mm,高程方向上的互差均小于3 mm;K2、K1、M2、N2在水平方向振幅互差多数小于2 mm,个别差异高达4 mm,高程方向互差多为5~6 mm,个别超过10 mm.(4)反演得到海潮负荷改正模型相对于3种全球模型在三沙站的改正效果略佳,间接表明反演结果有效、可靠.(5)动态PPP结果中虽然存在多种误差,其时间序列仍可分离并提取海潮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石台ORBES-81型伸缩仪观测结果的调和分析及海潮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黄石台ORBES-81型石英伸缩仪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作了分析计算,其调和分析结果为:对O_1波,振幅因子0.4219,相位滞后6°36';对M_2波,振幅因子0.4256,相位滞后-4°42'.同时,讨论了海潮引起的负荷潮汐应变的改正问题.模拟计算发现负荷潮汐应变与体潮应变大致为同一量级,文中列出了海潮改正后的结果,并作了讨论.最后,对黄石台伸缩仪的架设方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M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根据负荷潮的分布特点,中国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以东经100°为界的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西部内陆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它们还明显地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绘制的M2分波应变负荷潮在中国大陆的地理分布图,为如何正确考虑M2分波负荷潮对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j、v模型对26年长时间序列的多个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和Jason-1、Jason-2、Jason-3)变轨前后两种轨道的数据,使用调和分析法提取南海M_2、S_2、K_1和O_1分潮的调和常数.首次将Jason-3高度计数据用于潮汐信息提取研究,证明了Jason-3高度计与Jason-2高度计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且数据可用性强.提出并使用回归诊断法分析卫星轨道的交叉点处上升轨和下降轨之间调和分析结果的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检验与评估潮汐信息提取方法的稳定性;选取南海47个验潮站,将验潮站实测数据与得到的卫星高度计数据提取的调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而检验潮汐提取结果的精度.最后,绘制同潮图验证提取潮汐调和常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_2、S_2、K_1和O_1分潮的振幅均方根分别为4.28 cm、2.24 cm、2.92 cm、3.10 cm,迟角均方根分别为10.88°、11.10°、7.95°、7.02°;并且,本文提取的潮汐调和常数与之前的研究对比显示,基于长时间序列的TOPEX/Poseidon和Jason系列卫星高度计数据的联合使用,使提取的潮汐调和常数的精确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南极中山站LCR-ET21重力仪器与昭和站GWR058仪器获得的重力潮汐观测资料,采用最新的三个全球海潮模型(Dtu10,Eot11A和HAM11A)研究了南极地区的海潮负荷效应和背景噪声.结果表明,由三个海潮模型计算的重力负荷均值改正后,中山站O_1和M_2振幅观测残差分别由13.83%和20.55%下降到5.32%和5.95%,昭和站O_1和M_2振幅观测残差分别由10.84%和21.52%下降到1.91%和3.40%,说明海潮负荷改正的有效性.利用加汉宁窗的FFT变换,获得了地震频段的地震噪声等级(SNM),其值分别为1.574(中山站)和1.289(昭和站).而在潮汐频段,中山站的背景噪声比昭和站高一个数量级,主要由不同观测仪器和台站局部环境所致.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利用南极重力资料研究局部环境和全球动力学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最新结果和海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武汉台站GWR_C032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预处理的基础上作调和分析,获得反映地球内部介质特征的重力潮汐参数.基于卫星测高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同时考虑验潮站数据作约束条件获得的多个全球海潮模型,利用负荷理论和数值褶积积分技术计算了重力负荷,对周日和半日频段内的重力潮汐参数实施负荷改正,提出了“负荷改正有效性”概念,研究了全球海潮模型适应性.数值结果说明,海潮改正的有效性高达91%(O1,NAO99)和92%(M2,ORI96).基于11个海潮模型对主波(O1,K1,M2和S2)的负荷改正说明平均有效性为(86%,70%,73%和84%),振幅因子与理论模型间的差异分别从(212%,155%,116%和080%)降到(031%,039%,034%和008%),同时还说明利用NAO99和ORI96全球海潮模型能获得比其他模型更佳的负荷改正效果.文章还利用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网络其他7个台站的超导重力仪观测研究了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问题,结果说明不同模型中不同潮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早期构制的SCW80全球海潮模型仍可作为大地测量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比固体潮协作研究计划,比利时大地动力型 GEO783重力仪安放在广州地震基准台地下室进行重力固体潮观测。观测时间从1980年3月12日到1980年9月23日,共计206天。你们对观测资料,采用363个波的(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得到广州地区主要潮波的潮汐因子和位相差分别为:δ_0(O_1)=1.1833 φ_0(O_1)=-3.57δ_0(M_2)=1.1661 φ_0(M_2)=-1.68δ_0(M_3)=1.0664 φ_0(M_3)=0.04扣除海潮影响后的结果为:δ(O_1)=1.1451 φ(O_1)=-6.37δ(M_2)=1.1561 φ(M_2)=-2.33与比利时皇家天文台所得结果基本一致。δ_0(O_1)=1.1821 φ_0(O_1)=-2.39δ_0(M_2)=1.1649 φ_0(M_2)=-0.83δ_0(M_3)=1.0791 φ_0(M_3)=1.57δ(O_1)=1.1504 φ(O_1)=-4.81δ(M_2)=1.1549 φ(M_2)=-1.51经海潮校正后的潮汐因子比观测值下降1—3%,这些结果提供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参数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潮与固体潮的相互作用,对近海的泉州台用三台重力仪(二台LaGoste-G型、一台GS型)为期四个半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仪器的性能及误差来源。由分析得出: 1.由LaCoste-G型584和589重力仪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三台仪器对于主要潮波O1和M2波的观测结果也相符较好,其互差不超过8‰。利用Schwiderski图和我国等潮图作海潮改正后的潮汐因子接近理论模型值。但由于泉州为近海台,大的余差可能反映了局部地区海潮的影响。 2.LaCoste-G型重力仪的误差主要来自灵敏度的变化,应在基本台上作定期标定。 3.GS-207重力仪的观测结果受气压的影响较大,特别是K1和S2波,经初步分析得出约7微伽/毫巴。  相似文献   

13.
海洋潮汐对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四种不同作者给出的海洋潮汐图,用 Farrell 给出的 Green 函数进行卷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 M_2分波对我国北京、泰安等十二个观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影响。并对沙城、巴林和泰安地倾斜固体潮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14.
厦门台重力固体潮观测长期受海潮负荷影响.应用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时,需要对其海潮负荷的影响和改正进行研究.本文应用TSOFT软件对厦门台弹簧重力仪五年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获得重力固体潮潮汐参数.基于DTU10、EOT11a、HAMTIDE11a、GOT4.7、FES2004、NAO99b、TPXO7.2和TPXO7.2atlas八个较新的全球海潮模型,结合osu.chinasea.2010和NAO.99Jb两个区域海潮模型,研究了厦门台的重力海潮负荷特征并对其进行海潮负荷改正.数值结果表明,经过区域海潮模型修正后的厦门台海潮负荷为7.3μgal.八个全球海潮模型对主要潮波的负荷改正有效性的差异不大.应用NAO.99Jb区域海潮模型修正的M2波剩余残差值比osu.chinasea.2010小.观测残差负荷改正有效性大致在40%~70%.统计对比O1、K1、M2波的残差平方和结果表明,对厦门台进行海潮负荷改正时,应用经NAO.99Jb区域海潮模型改正的NAO.99b全球海潮模型残差结果最小,经NAO.99Jb区域海潮模型改正的DTU10全球海潮模型次之.这可能与NAO.99Jb模型考虑日本沿岸验潮站资料有关.考虑高精度近海海潮模型的构建和验潮站资料的弥补以及数据预处理方法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厦门台的海潮负荷的改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海潮负荷效应对卫星重力测量影响的基本理论,并采用不同分辨率的FES2004、TPXO7.2和GOT00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对卫星重力结果前60阶的影响;并用各个模型之间的差异作为海潮模型精度的估计量,计算了海潮模型误差对卫星重力结果的影响,与GRACE恢复的重力场精度的比较说明:海潮负荷效应主要影响卫星重力观测结果的低阶系数,35阶以下的影响都超过了目前重力场恢复精度;尽管由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全球海潮模型的分辨率及精度均得到很大提高,但目前的全球海潮模型用于GRACE重力场恢复的前12阶的改正还是不够精确.受近海地区特殊海岸线及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整体精度仍得不到提高,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中国近海模型对不同分辨率全球海潮模型进行局部精化,进一步提高了全球海潮模型的整体精度,同时改善了卫星重力场恢复中的海潮负荷改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庆鹏  朱文璐 《地震学报》1992,14(4):485-492
根据 Schwiderski 海潮图,利用笔者提出的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 Green 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海潮 K1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负荷潮诸分量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图.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K1分波应变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广东、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它们明显受南海海潮的影响;在西部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负荷潮还显著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在东部沿海地区,K1分波应变负荷潮的振幅可达固体潮振幅的15%-50%,在西部内陆地区亦可达百分之几.因而,在解释 K1分波应变固体潮在中国大陆的观测结果时,必须考虑负荷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潮误差是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中重要的误差源,目前发布的海潮模型中主要包含振幅较大的主潮波分量模型,在时变重力场反演中次潮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中的海潮误差主要包括受限于海潮模型误差和次潮波影响.本文利用轨道模拟方法检测了短周期潮波的混频周期以及次潮波对ΔC20,ΔC30的时序特征,并进一步通过轨道模拟结果分析了海潮误差对时变重力场反演的影响,然后通过实测数据解算分析了海潮误差对当前GRACE时变重力场解算的影响,研究发现:(1)利用轨道模拟能够有效地检测短周期潮波的混频周期;(2)时变重力场解算过程中,次潮波的影响大于海潮模型误差的影响;(3)海潮模型误差以及次潮波影响是当前GRACE没有达到基准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承压井水位固体潮M_2波海潮负荷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海潮M2波的应变负荷潮。通过调和分析和残差计算,对京、津、唐地区的7个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固体潮M2波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显示,观测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和相位漂移的标准偏差分别由改正前的2.263和24.57°降低到0.898和3.58°。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CSR4.0全球海潮模型精度已明显优于早期海潮模型,采用精度高的海潮模型重新计算海潮改正是当今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心须解决的问题,利用CSR4.0全球了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引起中国测站的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此结果对我国及应变观测数据处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地球模型对应的格林函数对倾斜及应用变海潮改正的影响,认类计算中国测站的海潮改正时,用中国近海海潮图取代全球海潮的中国近海部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佘山压容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调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安装在上海佘山地震台的YRZ-2型压容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未经海潮改正和经过海潮改正的调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各主要半日波的勒甫数l2与根据Gutenberg-Bullen地球模型A计算而得到的结果接近;(2)各主要日波的勒甫数l2较半日波明显地小,这可能是传感器和井壁之间的耦合状况以及整个观测系统的频响特征所致;(3)在上海,海潮负荷引起的应变效应在数值上与起潮力直接引起的应变效应相当,经海潮改正后,计算结果的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