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地震预报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的到来,对20世纪的地震研究作一些回顾,对中国几十年的地震预报的道路进行反思,可能是很有意义的,这对我们编制“十五”规划也有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地震预报:现状与展望朱传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的地震预报是抗震减灾和采取有效的地震对策,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世界各国经过30多年有计划的探索,地震预报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使地震预报从完全束手无策的状...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6.
海城地震预报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各方面学者的研究资料和深刻见解,对90年代地震预报前景提出了超前的预测,面对严峻的形势,探讨了走出困境、摆脱危机的可能途径,提出了应急反应的办法及应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有辽阔的海疆。近20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很多海洋工程都是重大建设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这些海洋工程场地都应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文章对我国海洋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40年来,河北的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地震工作者和各有关部门,为建立、推进和发展我省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特别是“九五”、“十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防震减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加大投入、夯实监测预报基础,加强综合防御、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与成绩。认真、全面、科学地对河北省40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于我们发扬成绩、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如何看待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研究至今已4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社会和民众对准确预报地震的期望十分迫切,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一些群众对地震预报工作产生怀疑和不理解。地震预报研究到底有无作用?本文从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预报的难点和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作一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地震预报实效提出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光阴荏苒,转眼迎来《湖泊科学》问世十年之庆.十年中,《湖泊科学》由出生而逐步成长,目前虽未臻成熟,但已是五官端正,具备了自家面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更于近年跻身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之列,表明工作有成,可喜可贺.成绩的取得,首先应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慧赐稿件,为刊物输送丰富的营养,成为《湖泊科学》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成绩也与编辑部同仁的努力难分难割,作为杂志的“保育员”,他们竭尽全力,夙兴夜寐,保证并提高了《湖泊科学》出版的周期和质量.总之,《湖泊科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产物.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统计、收集山西师范大学各类建筑物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各类建筑物进行了震害预测和经济损失估计,给出了各类建筑物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结果和经济损失值,为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生中强地震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选取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的地震序列资料,将(6.0,7.0]级地震作为样本,建立了预报地震发震时刻的动态模型。选取了最佳模型对日本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函数变换的观点,对GM(1,1)模型进行了广义解释,指出序列建模必须从满足光滑度的时刻计起。大量计算表明,用“足够小量”样本建模比大量样本建模拟合与外推精度要高,并从信息论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对推进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一些政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地震预测、预报不能只是地震局工作的改进,国家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政策的调整。当前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基本上沿用气象工作的模式,但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要把科学研究放到首位,在地震工作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方面都应有一个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县级地震工作机构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通过对云南省县级地震工作机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归纳了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并对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