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因素与地震灾害关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与众多天文因素的变化有程度不等的联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因素与地震灾害关系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描述了引起地震活动性变化的主要天文因素,文中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太阳活动、日月引潮力变化对地震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可能影响地震灾害的其他一些天文因子,如地磁变化、极移等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球自转变化与全球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天文观测的日长变化序列和全球地震资料,研究了全球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十年尺度起伏,以及季节性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全局性联系,而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差异.尤其是位于北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欧亚地震带(不含东南亚地区)和下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东部地震带的地震,与地球自转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根据上述联系,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监测全球地震活动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云  张济世 《高原地震》2008,20(4):27-31
对1811-2008年近200年来全球地震活动与月相、日地距离、地球自转速度这三个天文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月相不论与全球地震还是全球大地震之间似乎无统计关系,全球地震的发生与日地距离似乎无统计关系。本文还进一步对全球M≥7.5的大地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M≥7.5的大地震与地球处于近日点似乎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不太明显。全球除了8.0〉M≥7.0的地震基本上符合发震的自然概率外,在M≥9.0、9.0〉M≥8.0、6.0〉M≥5.0、4.0〉M≥3.0这些震级段地震发生的机率在地球自转减速期比较小,在地球自转加速期发生的机率比较大,似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全球地震活动有一定的促发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天文因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符合当代科学发展潮流。本文介绍了用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与地震的各种关系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的17个实例。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天文因素影响地震活动的机制问题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震级饱和问题明朗化之后,有必要对于八级以上巨大地震目录予以重新修定。又由于近年来,有许多人研究地震与天文、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需要尽可能的八级以上地震目录以资对比。例如哈雷慧星活动周期、太阳黑子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火山活动与巨大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收录了全球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八级以上地震目录。我们采用古登堡——里克特——金森震级系统把历史上的地震记载与震中烈度折合震级进行了换算,在  相似文献   

6.
郭恒祖 《内陆地震》1991,5(3):267-271
中国西部及周邻地区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一定关系,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加速期关系更为密切。中国西部及其邻区76%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相对加速期。本文通过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对帕米尔-杭爱山地区本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地震危险性作了趋势性估计。  相似文献   

7.
李语强  胡辉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6):1980-1984
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从大的长期天文背景来看,玉树地震发生于中国大震频发的月亮白赤交角由极大变到极小时期,并且是太阳活动的偶数周;从短临看,玉树地震正好发生在地球自转与太阳黑子数发生突跳的时期,且此时震中所受的天体引潮力加速度又处于其变化速率最大的极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天文因素对玉树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太阳黑子活动,地球自转运动。大气降水和气压等环境因子与帕米尔及其邻近地区(新疆部分)大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在α=0.05置信水平的统计检验是显著的。认为,环境因子与大震活动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地震的孕育不仅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调整,而且还有地球外部的地震环境因子的调制和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法国地震科研与监测方面的考察概况综述。应法国国立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奥伯特先生的邀请,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考察团一行四人于1983年5月25日至6月8日对法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文章概述了法国的地震活动、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法国从事地震与地球物理研究的主要机构情况以及法国在这些领域的科研现状及动向。文章最后指出,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和某些方面的科技合作,对促进中法两国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小黑洞是地震的起因吗?自两年前提出在地球内部环行的小黑洞可能触发火山活动以来,一位俄国物理学家现在又把这些存在尚属假想之中的怪异物体同地震活动联系起来。原苏联天文大地测量学会明斯克分会的特  相似文献   

11.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能量分布,是地壳各种构造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温泉是被地下热源加热的深部地下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壳深部区域热状态及其变异。研究温泉出露规律、成因类型及泉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等,对于探讨地壳深部热状态、区域应力状态和孕震构造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而研究预测发震标志是有意义的。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全球地震活动之间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文中以太阳黑子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数据和全球7级以上地震总应变释放量作为预测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模预测中国大陆年度地震强度,预测效果较好,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预测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由浅入深”、“由静到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大陆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实际资料,把地震活动与深部物性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了M≥6级地震在空间上的活动范围受岩石圈厚度控制;断层只在一定岩石圈厚度范围内对强震震中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由于软流层的物质活动与相邻板块活动的历史有关以及对流单体活动区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地震活动也将发生变化。地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强地震的活动也是地球内部物质活动的表现。研究地震活动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区地球物理场与地震构造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的不均衡状态是地球物理场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区域地球物理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圈的不均衡及其构造活动的背景.本文在对南京地区地震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力异常、地热场、深部速度结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它们与本区地震构造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研究地震活动,从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15.
组建云南天文时纬测震网的意义及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在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认为光学天文时纬观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云南地区,组建一个天文时纬测震网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其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早在1891年慕尼黑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都曾记录到与地震相伴出现的地电变化。但有意识地研究与地震有关的地电变化,只是在六十年代后,由于全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人们甚为震害担忧,尤其对于多震国家。因此,各国地球物理学家总希望能否通过某些前兆观测,特别是对于震前各种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以获取一定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大地震前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结果的短周期异常波动涨落。这种现象最先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M=7.8)后被发现,其后对大量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更证实了它确与地震有关。对于造成这一异常波动涨落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当地的垂线变化。垂线异常变化可能是由地下物质迁移引起的。结果显示,经典的天文观测结果不仅对于地震研究和预测是有价值的,而且对于垂线变化研究和其它的地球物理现象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内陆地震》2005,19(4):318-324
通过对类地行星——月球、金星和火星天文期的研究表明,这些行星内部和地球一样发生地震,而且现代构造活动性具有差异。地球具有高地震活动性特征,其内部能量以地震形式损耗每年达10^17-10^18J,震源分布深度达700km,地震的应力降达几百巴。月震震源可追踪到1200km深度,每年平均观测到5次月震,释放能量约10^9J/a。火星地震活动性高于月球而低于地球。金星内部地震过程规模和速率远远低于地球。  相似文献   

19.
天文环境因素对青海地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东  张雅玲 《地震》1993,(3):58-63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球自转、太阳黑子和月相对青海地震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地震发生的优势时间分布以及月近地合星与地震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天文环境对青海地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地球表面的任何方向的水平运动,在惯性空间中看来都是转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矩是地壳极移运动的原因,极移使地球发生相应的形变,也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地球自转产生的Coriolis力是重力分异中的地球各圈层产生差异旋转运动的原因,地球的差异旋转是地球自转速率近十年变化、黄赤交角的非摄动长期变化以及近周日自由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