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超声普查发现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后,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后找到积水原因,得出影像诊断分析结论。方法:超声筛查均无尿路结石,但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60例小儿主要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致肾输尿管积水扩张及一侧肾缺如、异位。分析CT表现,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发育异常的诊断正确率为98.3%(59/60),优于传统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一种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手段,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作为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具有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显示泌尿系的全过程,是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的理想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超声和CT表现,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纯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明显低于超声和CT,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在于评价先天性胆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及首选检查方法。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68例术前经腹部平片、胃肠钡餐检查、静脉胆道造影、ERCP、PTC、B超、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是B超简单,可重复检查,阳性率74.6%;CT能清晰显示胆管囊肿的部位,大小,类型。对Carolis病有特别价值,ERCP检查痛苦,对小儿不适宜;PTC为创伤性检查,静脉胆道造影显示病变不隹;腹部平片,胃肠钡餐造影仅能显示病变间接征象。结论得出:对胆管囊肿的检查诊断,首选CT和B超,ERCP和PTC,应该做为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55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CT平扫与动态增强及肝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比较了CT平扫与动态增强的影像表现,探讨了动态CT扫描的特异性征象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手段和判定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的临床应用为脑部血管异常的检查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手段。本文观察了11例脑血管畸形的MRI表现,6例有CT对照资料,4例有血管造影资料,8例手术证实。MRI结果表明:畸形血管常呈线条状迂曲的低信号或无信号影,如果与畸形血管呈垂直切层时常呈点状和蜂房状低信号影或无信号影.在检测畸形血管钙化中,CT优于MRI,而在检测后颅凹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而在检测后颅四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血管造影虽是有创检查,但对于观察畸形血管的全貌非常有用,目前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双螺旋CT血管造影: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37例双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表明双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下腔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主干,大脑动脉、肺动脉、肺静脉、腹腔动脉及股动脉主干和它们的1-3级分支,门静脉系统和3支肝静脉和它们的1-3级分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U或IVP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9例纳入研究。50例CTU检查提示诊断46例。29例IVP检查提示诊断13例。CTU诊断率高于IVP。泌尿系结核的CTU征象主要有:肾实质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肾内点片状钙化灶、肾盏不均匀扩张、尿路上皮增厚、输尿管僵直、"串珠样"改变及膀胱挛缩等。结论:CTU能准确反映泌尿系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差和IVP显影不良的患者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总结了40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CT表现及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脑实型16例,脑膜型4例,脑室型2例,混合型18例。作者认为CT诊断脑事虫病具有很大的特征性:(1)低密度囊状病灶,(2)高密度点状或结节状病灶(3)低密度囊状病灶壁有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CT检查在显示脑囊虫的数目,位置及分型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检查。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对RB主要采取眼球摘除。 但为避免误诊,所以术前必须要正确诊断,应用各种影像手段来检查。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统计的RB 81例应用CT检查均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有钙斑者29例,占CT检查者的75.0%。视神经增粗6例,眼球增大5例眼内肿物向眶内蔓延3例,眶腔扩大1例。 由此看来,CT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眼内的病变,还可观察眼外蔓延及眼球周围结构的改变,在发现眼外蔓延的肿瘤方面,CT检查优于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有泌尿系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排泄期全尿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动脉期及排泄期VR、MIP、MPR、CPR重建图像。结果:58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结石28例,肾癌6例,肾盂癌4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3例(已经侵犯输尿管),外压性输尿管狭窄11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4例。本组中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5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A及CTU联合成像,均可直观、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的正常解剖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和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血管期与排泄期联合成像能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泌尿系统正常解剖和病变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 超及CT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CT 的组织分辨力为普通X 线的十倍,并能提供二维图象,对肾囊肿,结石等疾病可作出定性及定量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有禁忌症限制。B 超受到肠道积气及脂肪影响。4cm 以上肿块行B 超导引穿刺,而深部小于4cm 病灶应行CT 导引下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入院就诊,经超声、CT平扫怀疑肾占位性病变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双源CT成像特征,并比较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及实质期碘浓度和NIC(标准化碘浓度)、肾透明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碘浓度和NIC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32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7例非透明细胞癌,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扫描,透明细胞癌患者在皮髓期和实质期碘浓度及NIC均较非透明细胞癌患者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肾透明细胞癌在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Ⅰ级、Ⅱ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碘含量及NIC均显著高于高级别(Ⅲ级、Ⅳ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以实质期NIC界值0.70为标准时,对肾透明细胞癌及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83.67%)和特异度最高(77.5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通过将碘定量分析技术区分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还能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P)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在输尿管梗阻病变中检查的价值。方法:将临床疑诊为输尿管疾病患者首先行IVP检查,从IVP检查中选出输尿管梗阻患者40例再行MSCT平扫为研究对象,将原始资料传至AW4.2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比单纯IVP及IVP+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在输尿管梗阻检查中的定位、定性准确性。结果:IVP+MSCT确诊38例,诊断率95%(38/40);单纯IVP确诊27例,诊断率67.5%(27/40),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IVP与IVP+MSCT在输尿管梗阻定位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VP+MSCT平扫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并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小肾癌进行分型。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3例小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凸出型小肾癌23例,CT表现为肿瘤凸向肾轮廓之外或凸向肾盂、肾盏,增强扫描时,肿瘤内部造影剂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是探讨肾肿瘤的鉴别诊断。采用的材料与方法是对27例肾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肾癌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变1例,恶性淋巴瘤并右肾侵犯1例,肾盂癌1例,肾盏癌2例,肾嗜酸性细胞2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为各种肾肿瘤都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CT扫描可以对大部分肾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与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在两周内先后进行超声和CT检查,保留有完整的图像检查结果,且术后均经病理学证实。应用超声和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17%、93.06%和92.77%,明显高于超声和CT;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03%和15.62%,明显低于超声和CT(P<0.05)。结论:超声应该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但超声和CT诊断各有优缺点,应该联合应用超声和CT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从而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