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企业文化对知识密集型的勘察设计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挥企业文化的应有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科学思维在未来地质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地质学源于西方,已发展成为西方科学中重要的一员,它为工业现代化、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未来地质学面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资源危机两大难题.为了解决如此巨大,多变的复杂性难题,地质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和方法,引进强调整体、有机、动态的、相互联系、辩证的中华科学思维和方法,中国地质学家必将对未来的新地质学做出开拓性贡献.李四光教授在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质》2008,(5):70-72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度高。这就要求我们国土资源系统上下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好"小部门与大事业"、"土地经营与土地调控、坚守耕地红线"、"矿产开发与资源及环境保护"、"依法行政与便民服务"四个关系,积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武音茜 《矿物学报》2011,31(3):449-452
地质遗迹资源不仅在地学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美特征,对于促进和发展旅游业来说,是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贵州板庚滩保存了大量三叠纪物种大灭绝和生命重新复苏的地质历史遗迹,是全球保存最好、研究程度最高的三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大贵州滩”的核心区域。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申报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制定《“板庚滩”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板庚滩”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打造“板庚滩”的世界名片和科学文化内涵;整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以提升“板庚滩”的人文内涵;开发以“板庚滩”奇石和石材工艺品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以科学文化和人文内涵为灵魂,围绕新农村建设开辟集科普、民俗、休闲于一体的专门旅游线路;发掘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发展民居式旅馆,发挥牛车、马车等传统交通方式的优势和特色,使“板庚滩”成为不可复制的精品旅游点,推进贵州旅游产业升级以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玉的名称的讨论,涉及到矿物学、宝石学、文化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从历史发展、科学进步、市场公平的角度论证了玉名的讨论与确立必须遵循3个基本原则,即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文化传承,有利于公平竞争。最后认为,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质科学的发展已进入大科学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地质科学已由矿产型转变为社会型,其目标和任务,专业结构与组织形式,工作部署与科学发展战略,教育政策与人才培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地质科学的发展已进入建立新一代知识体系的重大转折时期,要想认识地质科学的前沿及前景,首先必须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和地质科学沿两条轨迹发展的历史,然后才能洞悉现代地质科学沿两大主题开展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传宝在2008年局工作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是我局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向上队伍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发展途径,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要以加强支柱产业建设为重点努力开创江西核地质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这一主题告知我们: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我们必须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必须维护土地管理法制,努力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9.
建设廉政文化,是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如何建设廉政文化,如何科学把握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科学把握廉政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廉政文化作为大文化的范畴,既有其内在的独特性,也与其他文化有相通性。所以,要科学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廉政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廉政文化泛指人们关于廉洁从政从业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固体地球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科学在20世纪的诸多进展中,对后来科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基本认识之一是地球演化的行为具有整体性,其不同的圈层确实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且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演化的重要营力之一。这些认识导致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使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成为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地球不同圈层、不同单元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而科学研究必须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视野出发,但研究过程又必须从关键区域入手。我国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未来研究应立足地域优势和特色,攻克全球性重大科学问题,解决社会对地球科学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垦利县国土资源局以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为手段深化挖潜,做好“四篇文章”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一是在用地计划上做足文章。扎实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科学分配用地指标,服务大项目引进,争取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列入省用地单列和点供计划。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年底,天强管理顾问承接中设设计集团企业文化的战略咨询项目,大半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企业文化的调研、理念的设计、讨论共识等的咨询工作阶段。项目临近尾声,回顾大半年的工作,又一次引发了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再思考。企业文化对组织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到底怎样的企业文化咨询才是有价值的……这些问题始终萦绕着我们。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和探测手段的现代化,必须对所获得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的工作只能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于使用大、中型计算机受到一些条件限制,所以利用微型计算机处理地质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开发微型机的应用,我们在Cromemco微型机上建成了一个功能比较强,使用比较方便灵活的地质数据统计程序包。本文叙述了此种程序包职能设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韩俊 《湖南地质》2009,(6):40-41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中。应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它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变化 ,而且也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创新的时代 ,科学文化的时代。创新不仅要求我们物质上创新 ,理论上创新 ,而且必然导致科学文化的创新。现在这一切是如此静悄悄的 ,但却像深层流一样的已经到来。使我们曾习惯于暴风骤雨式的变革的人们 ,在这个时代里 ,对现实的感觉不是那种“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胫警悟 ,而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警觉。历史的好处就是因为它是过去的现在。在…  相似文献   

16.
环境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境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地质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质环境受自然与人类两大主要因素的影响,涉及的范围大很广,所以在对环境地质科学的研究中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创立一个美好的环境地质科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如何让原生态自然村落不再随着新农村的盲目建设而销声匿迹?如何让原生态村落成为一种特色文化而去创造价值?让原生态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结合,在两者相碰撞的火花里寻求一种特殊的保护途径,既让原生态环境完整的保留,又让其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更重要的利用生态学的科学方法来设计并且实施规划,参考成功案例,从细节做起,真正意义上做到对试点村落的生态化维持和规划。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人类的又一场灾难,也震惊了全世界。悲伤过后,我们痛定思痛,在科技发展到今天的21世纪,人类对地震科学的预报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尽管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精确预报地震的发生,但是,面对地震,我们不能坐等地震预报的奇迹瞬间发生。我们要发挥所有潜能主动出击,在地震预报上尽全力做得更科学、更理性。本期我们刊登美国和日本的地震预防经验,以期对我们的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2012年地球日主题为:"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提醒我们:找矿突破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必须全力推进,要通过启动和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来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测绘文化,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实施,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单位做大做强,实现单位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培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测绘文化,提高单位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