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倾山地区横跨秦岭地槽和巴颜喀拉地槽两大构造单元,归属为秦祁昆地槽系(据黄汲清等)。以F1断层为界,其南、北各分跨二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北为西倾山隆起带和尕海—郎木寺沉陷带,其南为玛曲褶皱束及黑河沉降带。西倾山隆起带包括:忠格扎拉—巴列卜恰弧形断裂走滑...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赤峰——开原——和龙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为界,其南为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其北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华力西晚期褶皱系。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华力西晚期(早二迭世末)北区大面积区域性隆起运动之后,结束了地槽的历史,经过晚二迭世——早三迭世过渡阶段,到晚三迭世南、北两区便形成一个整体,并沦为  相似文献   

3.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4.
青海亚曲硫化物铜镍矿床,位于青海省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祁连山地槽南部隆起的东南边缘,北临祁连山地槽扎赖—大通山地向斜,东南钦接秦岭地槽海西—印支地向斜,西南为昆仑山海西地槽,呈一由青海湖经日月山、拉脊山向东南延伸的长条隆起地带,构造线方向北西西,局部向北偏转。由于在三个构造单元的交接处,故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相当复杂,分布最广者为一系列基性—超基性杂岩,该杂岩普遍含镍较高,与本区硫化物铜镍矿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阿拉善是一个稳定的陆块,其上缺失古生界。新近资料表明:阿拉善陆块于晚古生代发生强烈的活化,并形成北大山裂陷槽插入陆块内,东延至内蒙巴彦乌拉山北东端的北侧封闭,西延与甘肃北山南部印尼喀拉塔克—红柳园海槽相通。位于雅布赖山隆起带以北的石炭、二叠系属内蒙地槽范畴。裂陷槽内的沉积建造、古生物群、构造—岩浆作用等均与天山—内蒙地槽区雷同。通过实际资料的初步总结和探讨,对中国西部地壳演变的认识和构造单元的划定,及开拓新的找矿途径,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南戈枕金矿带与戈枕韧性剪切带密切有关,该韧性剪切带位于海南岛琼中地槽褶皱区西部,昌江—琼海和尖峰—万宁深大断裂之间的抱板—尧文隆起带中(彭少梅等,1993)。戈枕金矿带受戈枕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产于构造岩中,为典型的构造岩型金矿,具有同韧性剪切成矿特征,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土外山、抱板、北牛、红  相似文献   

7.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8.
西藏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1],通过对前人资料系统整理,以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由北而南将西藏大地构造划分为三大构造单元: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并进一步阐述了三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10.
沔阳—当阳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 :桐柏山—大别山基底卷入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大洪山叠瓦逆冲断裂构造带、沔阳—当阳拗陷变形带、宜昌—沙市前陆斜坡带、黄陵—松滋前缘隆起带。盆地的形成与南大巴山—大洪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南秦岭洋盆、北华南洋盆的两次“开 (降 )、合 (升 )” ,燕山早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盆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断陷的演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具三套有效烃源岩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海陆棚相泥页岩 ,二叠纪滨岸沼泽相含煤泥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湖泊—沼泽相暗色泥页岩、煤系泥岩和煤岩。中三叠世—早第三纪为油气生成高峰期。油气运移指向主要为南西方向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11.
格尔柯金矿 (即大水金矿 )是产于西秦岭南带西倾山—迭山逆冲褶断带南缘的特大型金矿。矿床控矿地质条件为构造单元界断裂带、深源浅成花岗闪长斑岩小侵入体、下三叠统马热松多组 (T1m)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与金矿关系密切的矿化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和方解石化 ;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热水溶滤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2.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反映出盖层浅层滑脱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地轴为中朝准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其南北均以大断裂分别与内蒙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和鄂尔多斯拗陷为界,地理位置西起内蒙乌拉特中旗海流图,东至集(宁)二(连)铁路线,东西长400公里,北起白云鄂博(约42°),南到北(京)包(头)兰(州)铁路线,南北宽120公里,展布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14.
天山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中国天山的研究,不同大地构造学派有着各自的看法,如李四光先生所创立的地质力学派将天山归于阴山—天山构造带西段—天山北山带;张文佑先生认为天山属西域断块区的准噶尔—天山海西断褶带中的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即北天山海西断褶和南天山海西断褶;张伯声先生视天山为交织而成的菱形结环式地槽系;黄汲清先生则认为天山褶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山区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区在构造上包括组成天山地槽褶皱系的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天山中间隆起带、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及塔里木地台北缘的库鲁克塔格断隆和柯坪断隆(图1).天山地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条—扬子旋回、加里东旋回、天山旋回(海西旋回)、印支一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伴随地槽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均有程度不同和规模不等的岩浆侵入及喷发活动,而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往往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并具多期、多次的  相似文献   

16.
秦岭泥盆系金矿陈淑德(西北地勘局陕西西安710000)秦岭泥盆系沿礼县一样水海西日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期冒地槽褶皱带展布,长约800km,有4条EW向深大断裂及若干SN向断裂。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以临潭-山阳深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带。产于泥...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羌塘盆地可分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在早及中三叠世,羌塘盆地具相似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北羌塘坳陷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海槽的海侵作用,表现为陆表海沉积,而南羌塘坳陷和中央隆起带此时处于剥蚀环境。至晚三叠世,受班公湖-怒江洋扩张作用的影响,除中央隆起带西段继续遭受剥蚀外,羌塘盆地普遍接受沉积。南北羌塘水域虽经双湖海峡连为一体,但盆地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构造岩相组合也明显不同。南羌塘盆地为班公湖-怒江洋北侧的扩张边缘海盆,而北羌塘则是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作用下的前陆盆地。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具有“东西呈带,带中分块”的格局,这一特点是区域构造演化和基底断裂联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基底属性和深部构造特征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最新获取的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发现北羌塘整体表现为"磁力高、重力低",南羌塘与之相反,并且北羌塘基底磁性明显强于南羌塘;基于航磁数据计算的基底深度显示出南、北羌塘具有明显差异,北羌塘基底深度普遍在7.0~15.0 km,凹陷中心多达6个;南羌塘基底深度稍浅,多在5.0~13.0 km,凹陷中心只有3个.南、北羌塘截然不同的重磁场特征表明羌塘盆地并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南、北羌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构造单元.E—W向的"中央隆起带"将羌塘盆地一分为二,使其整体呈现"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1个凸起区和9个凹陷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大兴安岭东麓碱性侵入岩带纵贯华北地台和内蒙海西地槽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又处于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壳厚度陡变带和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之东侧,受NNE向超壳深大断裂的控制。该带中碱性岩体有20多个,但出露面积较大、研究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6个碱性岩体(由南到北):河南安林地区九龙山霞霓正长岩体、河北永年洪山辉石正长岩体、易县紫荆关石英正长岩体、北京雾灵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体、内蒙扎鲁特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黑龙江碾子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