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截至1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设定的提交期限截止前,共有55个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提交了到2020年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这是各国为促进气候变化谈判取得成功而发出的积极信号。共有35个工业化国家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20个发展中国家提交了限制排放的中期目标。提交承  相似文献   

2.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09,(10):46-49
即使从现在起,温室气体全部停止排放,由于温室气体历史的累积,气候变化也在所难免,这种效果已经表现在北冰洋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5月底宣布,他将在今年秋季召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15个国家开会,讨论如何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立一个长  相似文献   

4.
李健  王广策 《海洋科学》2011,35(7):122-12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首要环境问题,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大规模微藻培养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湿地土壤是一个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调查了夏季福建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大气界面3种温室气体的通量并分析土壤环境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3种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通量分别是0.27~2.45、-0.28~341.43μmol/(m2·h)和-0.49~17.00 mmol/(m2·h),表明九龙江口夏季红树林土壤总体上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根据3种温室气体的平均通量及其增温潜力计算它们的CO2当量通量以反映3种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CO2当量通量为82.33~674.92 mg/(m2·h),而CO2是最大的贡献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因林地和滩面而异,CH4通量受林地的影响,但N2O通量则不受林地和滩面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红树林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土壤有机质、氨态氮和总氮含量是影响N2O和CO2通量的主要因子,而CH4则只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消失在大气层。然而,近期的研究显示,与地球或大洋相比,大气层储集CO2的可能性最小,温室气体在这个储集地正迅速饱和。关于温室气体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碳的多价合,即俘获矿物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并储存之,使其不能进入大气层的过程。近期关于碳的多价合的讨论已转向将深海作为储集地。在去年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会议上,美国矿物能源首席代表助理R.Kripowicz提出,在大洋中熔解的CO2约为40000Gt。目前世界范围每年净释放量为3.5Gt,只是“沧海一粟”。围绕大洋储存碳…  相似文献   

7.
碳标签通过赋予消费者有关产品碳排放的知情权,促进企业不断进行低碳技术更新,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碳标签的应用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此也产生了被滥用形成贸易壁垒的可能。文章着重研究了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第二号通知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将于1995年9月25日至2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该会议组委会现已发出第二号论文征集通知书,其主要内容如下: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的海岸港口工程师提供一个可以...  相似文献   

9.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11):48-4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7,(3):4-4
2月中旬,美国西部5州的州长同意加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称他们所在地区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如近期的干旱以及恶劣的火灾季节。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州长经协商后一致表示,他们将发展一项区域计划,目的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建立一个旨在帮助此项事业实现最终目标的项目——虽然这一目标尚未确定。 加利福尼亚的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说这样一个被称为“帽子交易”的项目,通过让达不到减少排放目标的公司购买那些已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公司的股票,可以提供“一个可发展为全国范围内‘帽子交易’计划的有效框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蓝色新事     
<正>北极熊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生存带来威胁美国政府机构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北极熊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科学模型显示目前全球北极熊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北极熊。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科学模型预测以下两种情况对北极熊  相似文献   

12.
过去百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改变了全球海洋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并且,这种变化在未来很可能持续下去.基于IPCC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IPSL-CM5A-MR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2100年)中国近海区域的海洋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来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区域海温升高、溶解氧(DO)含量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并且温室气体排放越多上述变化越显著.东中国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盐度可能会增加,而南海盐度会降低.在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东中国海区海温增加、溶解氧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幅度均显著高于南海区域.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期(2090~2100年间)东中国海相对于历史时期(1980~2005年)的升温幅度可能将分别会超过2、4℃,海水pH值降低幅度将可能分别超过0.15和0.30,并且海洋变暖和酸化还将很可能引起DO含量和叶绿素a浓度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影响整个海区的环境与生态.因此,未来东中国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面临严重风险,这也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13日,往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幕一天后,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德·肯特即宣布该国将邀出《京都议定书》,这意味着加拿大将不冉履行根据这一议定书承担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这算得上是加拿大送给全世界人民的一份独特新年大礼。肯特还借机批评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  相似文献   

14.
<正>1温室气体水平影响大气和海洋2014年9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第10号温室气体公报。公报主要用于报导大气中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最新全球现状。这份公报与海洋学专家合作,首次确定了全球海洋酸化长期趋势信息。公报报导了三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年平均全球丰度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革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不断上升……这些说法,恐怕是这些年人们听到最多的有关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已经笃信我们所处的地球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气候变暖考验。不断消融的冰山、频发的飓风与其他气候灾害一次又一次敲打人们脆弱的神经。地球的气候状态是不是到达了危机四伏的临界点?各种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灾难会不会一触即发?这些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更激起了全球一波又一波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必要手段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运动。不过,人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地球的气候系统造…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12):29-30
非洲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世界的4%,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却首当其冲。据估计,未来几十年非洲大陆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会使非洲在农业、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遭受巨大损失。这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观测事实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了显著的变暖过程,并且在人类活动排放的CO_2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未来变暖将会持续下去.利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34个CMIP5模式对于未来不同CO_2排放情景下的输出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中国近海海表温度(SS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当前人类的CO_2典型排放速度(RCP4.5),中国近海的大部分海区在2030年以后普遍升温并将接近或超过1℃(相对于1970~2005年的历史海温).其中,中高纬度海区的升温速率最为明显,黄海、渤海和东海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南海,在2030~2039、2060~2069年和2090~2099年间的升温将会分别超过1、2℃和3℃左右.在CO_2加倍排放的情景下(RCP8.5),渤海在21世纪末最大升温可能接近5℃,从而成为全球升温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由此可见,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环境生态将面临严重挑战,这也使得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计算 ,当前平均每人每年释放到地球大气圈中的 CO2 大约为 1 t。但对不同的国家来说 ,这个数字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如在美国每年进入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换算至每个公民超过 5t。对日本和西欧国家来说 ,这个指标也很高 ,为 2— 5t/ a。然而 ,对发展中国家 ,每人每年释放的 CO2大约仅为 0 .6t,而在 50多个这样的国家中 ,CO2 的释放量换算到每个人还不到 0 .2 t/ a。为了预防 CO2 在大气圈中的浓度增至十分危险的水平 ,即超过工业化以前时代的 2倍 ,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平均释放量每人每年应降低到 0 .3 t(做出这种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气候危机四伏及探寻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北海道八国峰会未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出足够的领导力,错过了个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加速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机会。他指出,八国同意致力于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半,这是本届峰会的一个积极成果:但与全世界所企盼的、IPCC所要求的以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功举办所必需的进展相比,这显然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20.
海底气体排放是海洋环境中碳物质从岩石圈进入到水圈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理解甲烷在该过程中的迁移方式和表征是定量评价海底甲烷排放在全球碳循环中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本次研究使用2013—2016年采集的多波束回声测深以及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展示了与海底气体排放有关的地球物理特征,在水体、浅部地层中以及海底界面处分别识别出了束状羽状流、柱状裂隙气体疏导通道和下伏有碳酸盐岩的海床凸起,它们被解释为气体排放的地质表征,这些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呈现了冲绳海槽中部气体排放特征,研究选取典型实例刻画了这一地质过程并总结了模型。经过分析断层与气体排放地质表征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冲绳海槽研究区内海底气体排放的分布受到了盆地构造活动的控制,冲绳海槽发生的斜向裂谷作用导致了研究区张扭断层的形成,以拉张为主的断层为富甲烷流体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致使气体排放沿正断层分布。研究表明海底气体排放可以广泛发育在以拉张应力为主的地质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