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凌  周飞 《广西气象》1999,20(1):22-24
对1998年7月-23-25日在广西产生的大范围低涡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预服难点和预报思路,分析得出;低涡北侧冷高压的加强和偏东北风带的扩大,变高北正南负的分布,是有利西南低涡南下产生大范围暴雨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5~2014年山东12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及1999~2014年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近30 a山东首场暴雨的气候特征,归纳分析了山东首场暴雨的影响系统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山东首场暴雨多发生在4~5月,以局地暴雨为主,大范围暴雨次之。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和清晨大、白天小。鲁西南和半岛地区是首场暴雨的易发区,但2区域的暴雨分布特征截然不同:首场暴雨在半岛地区出现频次较高,但最大日雨量和小时雨量并不大;鲁西南地区出现频次高,且最大日雨量和小时雨量也大。山东首场暴雨的影响系统有温带气旋和低涡切变线2类。温带气旋影响下以局地暴雨和大范围暴雨为主,低涡切变线影响下以区域暴雨为主。其中,半岛和鲁南地区较易受江淮气旋影响产生暴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则受低涡切变线影响较多。地面气旋位置是预报气旋类暴雨落区的重要指标,暴雨多出现在地面气旋倒槽顶端;850 h Pa形势场是预报低涡切变线类暴雨落区的重要指标,暴雨多出现在850 h Pa低涡切变线与地面倒槽顶端东南气流(暖区)中。气旋影响下的首场暴雨,其动力和水汽条件占主导,而低涡切变线影响下的热力条件是导致暴雨的主要因素。西南暖湿气流带来的充足水汽是首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冷空气侵入或冷暖空气交汇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使用1981~1996年6~8月长江上游19站日降水资料以及同期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分析了其间长江上游113个暴雨日的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按500hPa环流形势划分,可将长江上游大范围致洪暴雨分为北槽南涡类、低涡切变类、河西小槽类等三种类型,其中北槽南涡类和低涡切变类对长江致洪影响极大。同时,以1981~1996年6~8月08时500hPa、700hPa、850hPa资料为初始场,结合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归纳出了长江上游未来24小时内大范围暴雨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单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3~6日南宁市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受低涡、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而引起,西南季风云涌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和充沛的不稳定能量直接造成南宁市大范围的强降水,暴雨过程中的多个条件基本符合南宁市低涡暴雨模型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夏季西南低涡东移,常在江淮流域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性暴雨天气。因此正确预报西南低涡是否东移及其东移的路径和速度,是正确预报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西南低涡的形成过去有人认为西南低涡不同于温带气旋,其锋区结构不明显,由此推论西南低涡的形成斜压因子可能不是主要的。对于西南低涡的移动,根据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模拟试  相似文献   

6.

对2006-06-03西安、咸阳突发性暴雨天气进行预报讨论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预报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形势非常复杂,天气系统演变规律难以把握,对造成影响的中小尺度系统很难捕捉;高原东部低涡、切变突生机理认识不清;冷空气强度及入侵路径不明晰。②这次突发性暴雨天气是由贝湖冷涡东移、高原上多短波槽活动,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提供了大降水发生的背景条件;高空冷槽、上升运动、低涡辐合区汇合并叠加在西安、咸阳,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突发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持续上升运动区,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形成区,对流发展,强烈的低涡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形成与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出现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是造成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7.
对2006—06—03西安、咸阳突发性暴雨天气进行预报讨论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预报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形势非常复杂,天气系统演变规律难以把握,对造成影响的中小尺度系统很难捕捉;高原东部低涡、切变突生机理认识不清;冷空气强度及入侵路径不明晰。②这次突发性暴雨天气是由贝湖冷涡东移、高原上多短波槽活动,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提供了大降水发生的背景条件;高空冷槽、上升运动、低涡辐合区汇合并叠加在西安、咸阳,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突发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持续上升运动区,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形成区,对流发展,强烈的低涡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形成与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出现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是造成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8.
李丽荣 《气象》1997,23(9):54-57
对产生怀柔县暴雨的三类低涡(蒙古低涡、西北涡和西南涡)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各类低涡暴雨的个例对比分析发现,三类低涡暴雨有相同的不稳定度和水汽条件,但垂直运动条件则不同,这些为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造成山东不同天气的两个西南低涡异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飒  刘志红  张少林  程相坤 《气象》1998,24(1):20-24
1996年6月28-29日和7月3-4日两桨相似的西南低涡东移,造成山东降水的范围和强度却悬殊柝大,分析发现,西南低涡影响山东产生天气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导气流,物理机制和热力结构的不同,尤其是引导气流的差异,西南低涡的移向基本上沿引导气流方向,而其发展决定于高空冷却平流的强弱,给出了西南低涡造成了山东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安阳全区1963 ̄1990年6 ̄8月份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低涡类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特点,并进行分型,确定各型预报指标,建立低涡类暴雨预报判别方程,经过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02.5.13"黔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英 《贵州气象》2002,26(6):10-12,14
从环流形势特征、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2年5月13日黔南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暴雨天气的发生与高空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以及高、中、低层数值预报产品的有利配合密切相关。丰富的水汽输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抽气机效应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0801号台风“浣熊”登陆粤西,最强降水中心却落在粤东南,给该地区带来了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过程的原因:多个天气系统相互作用,500hPa上明显的南支槽发展东移,槽前正涡度热成风平流使低层西南低涡发展;台风减弱后的低压并入低涡向东北伸展和东海变性冷高形成对峙的形势,使低涡前暖湿西南气流和东路冷高压后部的东南气流在粤东南形成小范围急流并辐合抬升;深厚的湿层及水汽的持续积累共同造成了粤东南特大暴雨的发生。各层次的散度变化、水汽通量分布等物理量跟强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一次典型东北路径移动西南涡演变及产生的致洪暴雨进行研究.通过对低涡的生成源地、环流特征、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生命史及所形成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影响低涡致洪暴雨的天气系统配置,为影响河南地区的低涡及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种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年7月27-29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环流不同于四川盆地常见的四种基本类型,主要表现为500hPa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并在贝加尔湖南侧伴有大范围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线西端位于114°E附近,同时河套附近的冷涡为此次降水的发生补充了冷空气。大气低层伴有西南低涡,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维持一支8-12m/s的西南急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及暴雨区维持的垂直环流是此次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暴雨区的降水中心变化,与垂直环流的上升区域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但数值预报产品对降水量级的预报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气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方面对广西防城港市沿海地区9月3日一次华南低涡影响下产生大暴雨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西伸引导华南低涡西移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暴雨的直接原因;2低涡右侧辐合上升气流诱发副高边缘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增加降雨强度;3本次华南低涡非对称结构,左侧风小,右侧风大,但系统深厚,西移过程中发展并在防城港沿海一带形成明显的气旋性拐点;4低空急流带随着低涡西移而向西移动,强降水出现在低涡右侧和低空急流左侧的重叠区域;5垂直方向上的螺旋度在强降水产生期间和产生后量级相差10-3h Pa·s-2,在强降雨预报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次高空槽与西南涡耦合造成的华北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8-20日西南低涡东北上影响华北,造成了华北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 1o×1o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了本次西南涡北上加强的原因和造成河北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南涡是这次华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的持续与西南涡和中纬度高空槽(低涡)的耦合过程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发展和加强;高空湿位涡扰动下传,使得西南低涡发展加强;暴雨发生时,其上空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相耦合,强的上升运动对低层水汽辐合抬升产生暴雨十分有利;中低层的高能高湿为低涡的发展和暴雨的维持提供了能量和水汽。  相似文献   

17.
陈余兰 《贵州气象》2006,30(Z1):13-15
从环流形势特征、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5年5月22日独山县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暴雨天气的发生与南支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以及高、中、低层数值预报产品的有利配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西部两次区域性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13年5月24—25日(简称"5.24"暴雨)和6月8—9日(简称"6.8"暴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都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低涡切变等有利的环境背景下产生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西南暖湿气流。两次暴雨过程都发生在"西低东高"的形势下,"5.24"暴雨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较弱,副高偏强,低涡移动发展缓慢;"6.8"暴雨中高纬为宽广的槽区,冷空气强,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和快速移动,副高较弱。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贵州西南部地面均受热低压控制。"5.24"上升气流伸展高度相对较低,大的垂直上升速度范围较广;"6.8"暴雨上升气流伸展高度高,大的垂直上升速度范围相对较小,与暴雨落区也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9.
集合敏感性方法在高原涡和西南涡引发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集合预报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一次高原涡和西南涡作用下的四川盆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涡东移并和西南涡耦合加强导致了持续性暴雨的形成,集合预报的高原涡和西南涡之间的动力特征量(位势高度和涡度)的相关系数随时间逐步增大,表明两个低涡呈现出逐步耦合加强的特征;(2)集合敏感性分析可以用来揭示降水预报对于天气系统的敏感性,结合高度场和风场反映出低涡对暴雨的影响,此次过程暴雨对高原涡比西南涡更加敏感,在集合预报对西南涡预报不确定性较小的情况下,集合成员对高原涡的预报是影响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的关键因子,与实况更加接近的最优集合成员与控制预报相比,预报的高原涡强度更强,位置偏东;(3)30日,夜间降水量对低涡的动力特征量较白天更为敏感,主要是因为夜间暴雨是由高原涡和西南涡垂直耦合加强引发的,动力作用较明显,而白天的暴雨热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及都安县自动站资料,对都安2012年6月10-11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在暴雨发生前都得到积累,当低涡切变线的扰动产生上升运动时,都安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