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在鉴别脊柱急慢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双能量CT及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急性压缩性骨折(共60个椎体)、35例慢性压缩性骨折(共48个椎体).所有病灶椎体均有MRI诊断结果作为参照.将双能量CT图像数据进行虚拟单能量重建,分别得到40...  相似文献   

2.
笔者分析59例累及79个椎体脊柱及脊髓损伤的低场MRI表现,着重讨论MRI在显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内及椎旁血肿,韧带损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脊柱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5例,女性7例.结果 CT诊断共计86节椎体骨折,累及T11~L2椎体依次为8节,30节,36节,12节.结论 CT能正确的评价脊髓损伤的类型,了解椎管内受损程度,判定脊柱稳定与否,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技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对脊柱损伤给出正确的影像学评价,是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影像学的任务是建立创伤的诊断,分类、判断属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当影像诊断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骨质畸形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螺旋CT,其次是平片上,软组织损伤,如脊髓损伤,韧带断裂最好的评价手段是MRI,骨折分类依赖于损伤的力学机制与骨折部位,正确合理及时选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脊柱创伤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CT与CR检查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颈椎间盘膨,突出症的影像认识。材料与方法:100例患者均行CT与CR检查,个别病例行CTM检查,结果 因颈椎间隙通常比胸腰椎间隙窄,CT扫描受扫描层数的限制,致使颈椎间盘显示不够完全,但CT摄影是比较简便的方法,而且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结论:对CT与C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分析,能够加深对颈椎间盘膨,突出症的影像认识,并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病变的CT平扫诊断与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颈椎间盘病变的CT表现按节段,类型,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是导致椎间盘病变的主要因素;颈椎间盘膨出和脱出均较少见,以突出为主;单节段发生较少,多节段发生常见,以C5/6,C4/T,C6/7多见;突出程度多在2-5mm之间。结论:CT检查能显示颈椎间盘病变的节段,类型以及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S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经我院确诊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的特征。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MSCT图像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线状、楔形及不规则形骨嵴残留,椎体终板多发裂隙样碎裂,一侧附件受累,椎体及附件均呈膨胀性改变,病变侵犯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MSCT能直观显示病灶影像。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都为男性)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例右侧,4例左侧。除1例为跌倒致伤外,其余5例为运动损伤。X线平片检查6例,CT平扫2例,MRI平扫3例。结果:X线平片表现,根据Ogden’s分型,1例ⅠB型,1例ⅡA型、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单个胸腰椎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影像检查进行分析,探索一种术前通过影像检查预测PKP术中骨水泥最佳灌注量的方法、标准及准确计算方式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42例胸腰椎外伤后单个椎体新鲜压缩骨折并进行PKP手术患者,每例患者在术前不超过1周期间内都进行CT和MRI检查。回复性分析相关患者影像数据,并对每例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多种后处理,对重建图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2例发生部位分别为T10椎体2例、5例T11、9例T12、11例L1、7例L2、5例L3和L4椎体3例。42个伤椎平均骨折压缩率为14.3±1.2%,PKP手术骨水泥灌注量为1.6~6.3 m L不等。结论:尝试通过术前CT和MRI检查的后处理预测PKP手术骨水泥最佳灌注量是可行的,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复查的监测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SWI、MR常规序列、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扫描。分析上述序列对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检出率及在SWI上的分布特点,并根据SWI序列上CMBs的检出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对所搜集病例中行溶栓治疗的患者48h后复查。结果:在64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SWI序列、常规MR序列、DWI序列、CT扫描对CMBs的检出率分别为:39.0%、0.03%、7.8%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比例分别为20%、64%、16%。CMBs中度患者最常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后复查,SWI检测出新出血灶,并且微出血灶体积增大、数量增多,SWI比常规MRI更敏感地检测出脑出血灶。结论:SWI与常规MR、DWI序列及CT相比,在CMBs的检出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筛查及评估具有重大价值。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复查中能敏感地检测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重要的预后监测作用。SWI有望替代CT扫描,成为急性脑梗死伴有微出血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环枢椎冠状CT扫描因其受到人体结构及设备的制约,技术难度较大,故很少有单位开展此项检查。我院影像科与北医三院脊柱外科协作,为了临床的需要,解决环枢椎外伤及术前术后的诊断问题,我们对环枢椎的直接冠状CT扫描进行了尝试。结果令人满意,达到了临床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较大样本宫颈病例的MRI表现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种类宫颈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从而评价MRI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宫颈肿瘤患者620例,共655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探究宫颈恶性以及良性病变的分布情况;分析MRI对浸润性以及非浸润性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超声造影与MRI在诊断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通过MRI检查,可发现宫颈恶性病灶405个,良性病灶250个,其中良性病灶中位直径1.50cm,恶性病灶中位直径2.32cm;良性病变中位年龄40.42岁,恶性病变中位年龄46.57岁;宫颈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敏感和特异性高于非浸润性宫颈癌(P<0.05);MRI在诊断宫旁浸润的准确率为9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3.4%,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95.2%,均高于超声造影准确率(P<0.05)。结论:宫颈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敏感和特异性高于非浸润性宫颈癌(P<0.05);MRI在诊断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P<0.05)。研究表明MRI在宫颈癌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MRI技术的熟练与改进有助于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烧(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全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最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最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最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