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文博 《地质论评》1959,19(1):19-21
过去对于铝土矿床的成因,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成三种理论:第一种是红土化理论。这种理论创立最早,风行一时,虽能解释直接生于火成岩或变质岩风化壳上铝土矿的成因,却不能解释世界上褶皱石灰岩中巨大铝土矿床的成因。第二种是热液成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灰岩中的巨大铝土矿是富含氧化铝热液的残余物,但是在这样的矿区中丝毫没有热液作用的痕迹。第三种是沉积成因理论,这种理论是  相似文献   

2.
论豫西北无烟煤的变质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豫西北无烟煤产地,煤系岩石大都强烈蚀变,这些蚀变现象是一定类型、一定温度的气、液载热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以矿物包体测温和成因矿物学理论为根据,表明岩石大都遭受过200℃—300℃的中温热液作用。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和酸性构造岩浆的成因理论,豫西北的高变质无烟煤是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OIB源区都含有经俯冲作用或其他过程再循环进入地幔的地壳组分。早期研究一般认为再循环地壳组分为MORB,经过海底热液蚀变及俯冲作用后具有高U/Pb值,最终进入OIB源区形成具极端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特征(206Pb/204Pb20)的HIMU型OIB。但是用俯冲MORB型洋壳来解释HIMU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拉拉铜矿床为我国大型富铜矿床,长期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矿石可能经过了变质重结晶作用;气液包裹体的成分与变质流体或变质热液的成份相符合。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矾山明矾石矿的发现时间,有的说宋代,有的说明、清。解放前,最早为1927年,进行过一些地质调查。解放后进行了正规勘探和补充勘探。关于该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叶良辅(1931)认为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孙岳(1959)认为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陈益朗(1964)认为是“中低温热液矿床”。70年代中期,热液观点开始动摇,出现了“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气矿床(区测队田行舟,1975),“火山沉积再改造型矿床”(林奇、谢宪等,1980),“火山沉积—气液交代矿床”(李广有,1981)。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球化学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郑永飞 《矿床地质》2001,20(1):57-70,85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稳定同位素体系的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是国际上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概括了热液体系内成矿地球化学过程引起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定量理论模式,包括热液矿物之间的同位素平衡的判断、热液去气和矿物沉淀的储库效应、二元混合与矿床成因等。这些模型对于确定成矿温度、鉴定成矿流体源区和推测成矿地球化学机理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同位素数据定量解释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矿床成因分类形成独立的矿床成因类型的火山沉积矿床,一般分为火山碎屑冲积层、含矿熔岩和含矿水流、热液沉积矿层、热液淋滤和热液交代矿层四类.内蒙古中部元古宙火山沉积矿床是以火山喷气沉积和火山热液沉积为基础,伴随热液淋滤和热液交代的产物.苏联矿床学者B·E、波波夫,据沉积成矿的方式、矿石矿物成分和围岩(反映自己层序岩相特点的成分)特点,把火山沉积铜、铅、锌矿床分为三大组:1)含金属矿的熔岩;2)在火山活动带堆积起来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层中的热液沉积和上升热液交代的块状矿层(黄铁矿的、含铜黄铁矿的和黄铁多金属矿床);3)在离火山活动带很大距离内  相似文献   

8.
倪培  范建国  徐克勤 《矿床地质》1998,17(Z4):805-808
辽东半岛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赋存有众多的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的金矿床多受辽南地体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或其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产物——花岗片麻岩的控制。对这些金矿床,目前的成因观点主要有岩浆热液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和多成因(变质热液成因;大气降水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多成因观点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刘伟  黄擎宇  白莹  石书缘 《地学前缘》2021,28(1):225-234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中国震旦-寒武纪古老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已经证实微生物碳酸盐岩可以形成储层,明确这类储层成因并进行有效预测对于古老碳酸盐岩勘探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提出了诸如同生-准同生期溶蚀、埋藏/热液溶蚀或多种流体综合作用等成因解释.本次研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白牛厂矿床是滇东南地区三大锡多金属矿床之一,银、铅、锌、锡都达到大型或超大型规模,同时还伴生丰富的分散元素(h、Cd、Ge、Ga等).关于矿床成因,江鑫培(1990)认为是岩浆热液成因,白金刚等(1995)认为属喷流沉积成因,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华仁民等,1997;周建平等,1887、1998;陈学明等,1998,2000;祝朝辉等,2008);同样,对于成矿物质来源也存在不同的认识,高子英(1996)认为成矿流体以古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震旦系、寒武系和下泥盆统;邓军等(2000)及陈学明等(1998,2000)认为成矿流体以深部建造水为主,成矿物质由燕山期花岗岩浆及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提供.  相似文献   

11.
野外地质和室内光学显微镜、EPMA和XRD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烂泥沟金矿矿石中存在4种不同成因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云母类),即碎屑成因白云母、成岩或变质成因水云母、基质热液蚀变交代成因伊利石和热液脉状充填成因绢云母.后两类矿物与金成矿过程中的热液蚀变有关,其中热液脉状充填绢云母形成于第四成矿阶段,其39Ar-40Ar阶段升温测年法获得坪年龄为(194.6±2)Ma,代表了成矿末期热液蚀变的年龄,即成矿时代的上限.  相似文献   

12.
细碧岩成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和评述了六种主要的细碧岩成因假说。其中岩浆结晶观点如原生岩浆结晶说、派生岩浆结晶说、混染岩浆结晶说;后成改造观点有内源热液交代说、外源热液交代说、变质热液交代说。笔者认为,用后威改造作用,其中主要是循环海水的低温蚀变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来解释细碧岩的成因可能比较合理。因为,这一假说既能比较满意地解释细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细碧岩的低温矿物和高温组构与现代洋底蚀变玄武岩之间的相似性;又有实验资料,尤其是海水—玄武岩交换反应和钠长石化实验中,元素迁移和矿物变化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作支柱。  相似文献   

13.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表1),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图1)  相似文献   

15.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学报》2015,31(10):2795-2815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金矿床成因分类历史的简单回顾和对国内外流行的主要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的简要介绍认为:(1)不同历史阶段的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集中反映人们对金矿床成因的研究和认识水平,有一个的历史发度过程;(2)由于分类的原则与依据不同导致分类的不统一;(3)变质岩区热液金矿床的成因归属问题是当前金矿床成因分类争议的焦点之一;(4)金矿床成因分类既体现成矿理论研究成果,又是勘查评价的依据,每一成因类型实质上是指导勘查评价的一个模型;(5)我国金矿床类型齐全,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找矿远景,在加强地质类比的同时要重视起类型的预测评价;(6)要重视我国学者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硫化物型钨矿床的脉动-沉淀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彤 《地质科学》1959,2(10):300-305
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问题,是近代矿床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正如研究矿床地质方面的其他自然规律一样,对指导找矿勘探工作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自从1907年司泼尔(J.E.Spurr)提出金属矿床分带原理以后,五十多年来,不少矿床学者曾先后提出了这种或那种理论来解释分带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成矿作用概念的现代发展和金属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应以主要成矿时期成矿作用的特点作为矿床成因分类的基础。根据近二十年来成矿作用概念的发展,建议金属矿床作如下成因分类。岩浆(侵入)作用矿床类:(1)岩浆分凝矿床,(2)岩浆(侵入)热液矿床;火山作用矿床类;(3)矿浆喷溢矿床,(4)火山热液矿床,(5)火山热液沉积矿床;渗流作用矿床类;(6)变质热液矿床,(7)叠加变质热液矿床,(8)热卤水矿床,(9)热卤水沉积矿床;风化—沉积作用矿床类;(10)陆漂沉积成岩矿床,(11)陆源(热水)再造矿床,(12)风化淋滤矿床,(13)砂矿床。讨论了各种热液矿床的鉴别和特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铼-锇同位素体系对揭示矿质来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几年以来,由于铼-锇同位素体系逐渐应用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中,对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许多过去被认为是由幔源物质形成的岩浆型矿床(例如Bushveld、Sudbury等),其实地壳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由于铼-锇同位素体系揭示了源于地壳之放射性成因锇的存在,新的成矿观点也就应运而生。例如,一些学者用热液成矿作用来解释Bushveld矿床中地壳成因的锇同位素特征;陨石撞击成因被再次用来解释Sudbury的成因,因为陨石撞击能有效提供形成Sudbury复式岩体所必须的地壳物质(地壳物质所占比例大于60%)。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发育了大量与早白垩世(约130 Ma)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这类矿床的特征为具有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透辉石)矿物组合,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 IOA)或基鲁纳型(Kiruna-type)矿床。玢岩铁矿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其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矿浆、岩浆热液及矿浆-热液过渡的观点。近年来的高精度年代学揭示出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玢岩铁矿在约130 Ma集中爆发成矿。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次火山岩体,且成矿早期流体具有高温(550~780 ℃)和超高盐度(可达90% NaCleq)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成矿岩体及周围火山岩在成矿早阶段发育大规模钠质蚀变相吻合;但同时S-Sr等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在铁成矿过程中还有外来壳源(如膏盐层物质)流体的加入。一些研究工作还表明玢岩铁矿与夕卡岩型铁矿具有相似的热液蚀变演化过程,暗示两者或许存在某些成因联系,很可能是相似流体与不同性质围岩及在不同温度下水岩交代产物。这些新的证据为探讨玢岩铁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也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早期流体性质、玢岩铁矿与夕卡岩铁矿及其外围新发现的金铜矿化的成因联系等角度,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的主要新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当前IOA型矿床的成因研究成为国际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长期争论的矿浆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最近提出多个了岩浆-热液复合成矿模型,如岩浆磁铁矿-气泡悬浮模型及富水铁熔体的上升、脱气和侵位成因模型。将IOA型矿床成因争论的焦点逐渐聚焦在岩浆到岩浆后(岩浆热液)阶段,铁质究竟是以含铁岩浆热液、铁矿浆 (Fe-O或P-Ca-Fe-O),还是岩浆磁铁矿微晶或其他未知的形式来富集成矿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对以上的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并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