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9年我在田林县浪平乡中学支援山区教育时,当地的朋友跟我提起了乐业“天坑”——大石围,讲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于是我抽空与朋友一起来到乐业大石围,目睹了“天坑”的风采,领略了大自然这位神工巧匠的杰作。 走近大石围,一个巨大的天坑展现在眼前:大石围的形状像一个巨兽张开的大嘴,近似圆形,坑内四周皆被刀削似的绝壁包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显得深不可测。下面是一片极为罕见的茂密的原始森林,来到近处,只见一棵棵不知名的大树拔地而起,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各种花草争奇斗艳,空气特别新鲜,处处鸟语花香,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最近,旅游部门在豫北淇县云梦山发现一巨大“天坑”,引起地质专家和旅游爱好者的极大兴趣。该“天坑”为圆形,直径约50米,深30多米,上小下大呈瓮形,在"天坑"的底部有一高约3米的三角形开口,俨然一天然石门,供游人进出。  相似文献   

3.
天坑有几乎封闭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植物王国、动物天堂,也是探险家的乐园。然而,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户外运动的高手,更谈不上是探险家,使得一般游客观赏天坑有些难度。不少游客慕天坑之美名而来,往往因天坑群数量大、路途艰辛和只能从上面窥视等多种原因,很难感受更多的天坑之美,最终抱憾而归。要想以最少的体力和时间感受天坑壮观、壮美的风景,我们可以先去看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天坑。除了前文提到的大石围天坑和白洞天坑,我想向大家再介绍两个天坑。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实际资料,指出"岩溶天坑"一词早有文献记载,不属于首创命名;并对大石围天坑形成时代及演化历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塌陷型天坑不是最年轻的岩溶地貌形态,现代溶蚀速率不能作为推断天坑地质时代的主要依据,强调大石围天坑形成初始地质时代为古近纪,最终定型于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秘天坑     
正"tiankeng"一词是由我国著名岩溶地质学家朱学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并在2005年国际天坑研讨会中确定其定义,由中文"天坑"音译而来,大致相当于英文的sky hole或heaven pit,是继"石林(shilin)""峰林(fenglin)"以及"峰丛(fengcong)"之后第四个来自中国的国际通用岩溶科学术语。何为天坑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  相似文献   

6.
正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碧波盈盈,远眺海堤外是一片生长茂盛的红树林,扑面而来的海风给人一种静谧的享受。这是2018年3月30日,笔者在合浦县闸口镇海岸线上看到的一幕。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到处是满目疮痍的"天坑"。经过恢复治理,这里面貌一新。雷霆出击:关停20家采石场,吊销12个采矿许可证这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天坑"。初到"天  相似文献   

7.
乐业的山是伟岸的,总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乐业的天坑是雄奇的,总给人一种高深神秘的感觉。我不止一次走近乐业天坑,心的深处就藏着缕缕与山与石与天坑相关的情结在萦绕。说真的,我最早是由于山的诱惑,才有了走进大山深处的念头,才感受到了天坑奇观的壮美。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北京市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系统》,是北京市"八.五" 重点攻关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1995年底基本完成了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系统包括地下管网子系统、地形图子系统、规划道路子系统、规划拨地子系统、控制网子系统和综合用户管理与服务等。该系统输入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种类22种,总长度3200公里,坐标点数87200个,是一个较完整的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造天坑"吞噬房屋、阻断道路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些"天坑"主要是人类对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留下的大面积采空区塌陷后所形成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本文叙述了采用瞬变电磁法对某地石膏矿采空区范围圈定的一次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测道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探测出地下采空区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城西部,以典型的喀斯特天坑群地质遗迹景观闻名于世,被岩溶地质专家称为世界第一天坑群,并荣获国际岩溶与洞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2004年初,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人选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面积17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天坑群为主体并具多种旅游功能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处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百  相似文献   

11.
50岁的曾凤最近几日面色红润,逢人便笑,"从山上搬迁下来后,再也不用担心半夜时房屋塌陷,睡觉安稳多了." 曾凤是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陶塘街道的居民.被誉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的储量、开采量和冶炼技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近一个多世纪的锑矿开采,造成该地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面积地下采空区,其中最高采空场深达地下30多米,矿下顶板距地表最薄处仅20厘米.曾凤所在的宝大兴地区是锡矿山最严重的采空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步入融安大良石门地质公园,沿着石阶山路继续往里走约1 000米后,我们这才发现,自己被山包围了。原来我们走进了一个天坑,底部和崖壁上都是翠绿的山林,抬头望天,自成苍穹,因此并没有什么紧迫感,反而感觉是被山妥妥地保护着。但周围的景致也只是南方最平常不过的山地风光,从外表看,并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惊叹的景色。然而,抬头往天坑西北端围岩仰望,眼前一亮,那竟然有一道门,一道大石门!正高高静静地立  相似文献   

13.
乐业天坑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生态旅游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文章在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特色,并提出打造乐业天坑生态旅游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去过桂林芦笛岩、南宁伊岭岩的朋友,欣赏到喀斯特洞穴之绝美后,再去其他地方的岩洞,难免会觉得大同小异而出现审美疲劳。就如同笔者,当得知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除了"天坑之都"外,又有"洞穴之城"的美誉时,心里就打鼓:这些溶洞还能变出什么更奇异的花样?然而,天外有天,洞内还有洞。前面我们走过的乐业天坑群、凤山三门海天窗群,还有  相似文献   

15.
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N~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奇观。为了解汉中天坑群生成演化机理,进一步加强汉中天坑群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以系统工程方法为基础,采用复杂性理论、协同理论、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汉中天坑群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的综合调查研究系统,探讨了汉中天坑群综合调查研究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从多个维度分别建立了地球科学系统内的多学科体系研究、地质遗迹资源构成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生成机理研究、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研究和保护利用研究等6个子系统。随着汉中天坑群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中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使得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城"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星罗棋布的城市地下管线,就像是埋在城市"皮肤"下的"毛细血管",承载着一个工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基础服务输送:从城市地面到地下9米,是电力电缆、水管、燃气管、信号电缆等与居民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管线;地下9米  相似文献   

17.
正"为什么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意回去的地方?"这个沉重的问题,在邓强先生的《回望故乡》散文集的字里行间,在对过去的"老家"那些温情画面详细描绘之后,不经意地冒出伤感的芽。现代中国人心中的"老家"是在农村在远方,这从每年春运的人群流向可以得知。很多都有大迁徙或时尚地说为"漂"的经历,故乡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过去时。特别是20  相似文献   

18.
自陈述彭院士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我国第一个GIS研究室以来,GIS在我国得到了巨大发展.无论是早期的"技术驱动",还是后来的"应用牵引",抑或是现在的"理论先导",GIS总是与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许多专家对GIS中的"S"曾给出一系列的解释:从软件(software)、系统(system)到科学(science)、服务(service),甚至是标准(standard)或体系(system),但无论如何,GIS都被印上了技术和工具的胎记.事实上,对于应用来说,GIS到底是什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GIS能做什么又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李丙春,一个小小的乡镇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寄生于土地拆迁领域,疯狂作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堪称中国"最贪镇长"。2012年2月24日,李丙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庭审中,公诉人严肃指出,李丙春以侵吞、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指使孙七十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特别巨大;此外,其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从"拖拉机手"到"最贪镇长",人生就像抛物线李丙春1960年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区农村,上有两姐,下有一弟。他初中毕业后入伍参军,当了三年兵,退伍后  相似文献   

20.
地球系统科学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水文地质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的新范式,其产生和发展,从方法论上为地下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下水流系统组持续开展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回顾与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地下水问题受多因素影响,研究应以"目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靶向准确,才能在信息浩渺中不失方向,向着目标前行;研究时应采用"假设演绎法",先依据已有认识和资料演绎出应有的现象,再有目的地观察和寻求证据,或修改假设继续求证,直到假设被证实或证伪;演绎寻证过程,可以采用"控制性实验""信息提取与组织""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融合"等技术方法。实例分析证实,控制性模拟实验使我们得出了地下水流模式的新认识;采用多通道的信息提取、加工和组织,构建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各类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多学科与手段融合、各种信息相互验证,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以实例研究为基础,从研究方法上的总结能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推进新理论和新思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