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壩址及水庫工程地質问題 (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質现象舆水利工程 1.地形、地貌與水利工程地形就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的形態或形狀。地形的生成與發展有着外在的因素,如氣候变化等所引起的風化侵蝕等。而主要的還是受着內在的因素如岩石的性質與地質構造的控制。一  相似文献   

2.
鄭光永  金奎勵 《地质论评》1957,17(1):108-113
地質學報1956年36卷1期發表了莊前鼎“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與特性圖解研究”一文。這一報告表明作者對於煤分類問題的興趣以及在計算和圖解方面進行了頗多的工作。在這一工作中,作者企圖利用元素分析的數據相互混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貌及其分析方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造地貌是指受构造内动力作用控制,通过内外地质动力的相互作用所奠定的能够反映一定构造特征的地貌形式.构造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为:地貌与构造的关系、构造地貌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地貌过程所揭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动力过程;其分析方法可归纳为构造地貌格局分析法、构造地貌形态分析法、构造地貌相关沉积分析法和构造地貌年代分析法.构造地貌学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来分析构造过程,涉及不同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响应了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可以预见,构造地貌学将在圈层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朝着信息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勘探工程位置矿層質量厚度比較及採样平面圖:这一种圖紙是利用勘探工程分佈圖(1:2000,不繪地形等高綫,並將矿層露头部分表示在圖上)为底圖而編制的。其作法是在每一鑽孔位置画一小圓,圓內分为若干扇形,代表这一工程內曾經採取的不同性質的試样。如为槽探或井探則用方塊內划分小菱形表示,並將各槽探、坑探及鑽探工程中試样偏号、矿層厚度、品位分別制成小柱狀圖繪于其旁(如圖1)。从这張圖上可以反映出:①每个工程位置的矿層厚度、品级;②全区矿層質量的变化情况;③各品級矿  相似文献   

5.
石油普查的地球化學方法是蘇聯在1932年發展起來的。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實驗研究,以及在野外大規模生產工作的結果,證明了這種方法在石油普查中已經起了極大的作用,但是方法本身還未臻完善的地步,何在繼續改進與發展中。地球化學方法的理論根據,簡單說來就是:油氣  相似文献   

6.
近來參加了一些矿產地質资料的整理工作。整理的方法是根据矿產种類收集地質资料,再按矿產地作摘要說明,其說明內容包括:礦產地名称、位置、一般地質情况、矿床類型及矿体形狀,矿石質量及有用礦物成分、儲量、礦區發展遠景及研究、開採情况等等。最後將矿產地標明在地圖上,並作矿產的總的說明。下面分別談談工  相似文献   

7.
一、室內整理和研究工作: (一)测繪工作:包括有区域水文地質圖,地貌圖,第四紀地質圖,礦床水文地質圖,当按照一定的观測路綫和观測点結束野外工作后,即進行室內整理。区域水文地質圖,主要是根据含水层的含水类型、含水特征、分布范围、以及湧水量和水質資料進行分区,从这个圖上,主要是了解区域水文地質条件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8.
风沙地貌分为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两大范畴,风积地貌即指各种沙丘.沙丘地貌虽然是风沙堆积的产物,但其形态和类型是风沙蚀积时空变化规律的表现,在堆积形成之后,风蚀作用在沙丘形态塑造过程中有时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侵蚀型沙丘.但由于有悖于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长期被忽视.然而,在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和分布规律研究中,已发现大量的与地球常见沙丘地貌具有微妙差异的沙丘地貌形态,并将其归咎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重温法国学者Mainguet沙丘分类方案中关于侵蚀型沙丘的论述,以及经典风沙地貌学理论关于沙丘形态控制因素的概念框架,明确指出研究侵蚀型沙丘的必要性.系统分析了火星沙丘地貌形态特征后,初步辨认出火星的10种侵蚀型沙丘,分析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及可能的形成机制.地球干旱区广袤的盐碱地是极有可能发育侵蚀型沙丘的地区,具有类似火星沙源供应不足的环境,在中国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发现了多种侵蚀型沙丘地貌.据此推断,侵蚀型沙丘在地球上比较普遍,其研究对发展风沙地貌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尋找與偉晶岩有關的稀有礦物及分散元素時,某些矿物指示體能起很大的輔助作用,根據那些矿物的存在,可以預測在某種偉晶岩內大約可能發现稀有元素。眾所週知,當找尋那些元素時是較為困難的。因為偉晶岩內並不經常發現稀有元素,有時僅能在個别地區或個别地帶內產出,也不露出地表。通常,偉晶岩的表面並不含有稀有元素矿物,只  相似文献   

10.
现代地貌学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地貌学的发展史 ,认为现代地貌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 ,需要深入研究地貌演变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陆地系统的关系。综合分析了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认为地貌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沉积学方法及动力过程方法。传统地貌学的研究多偏重于沉积学的方法。过去是认识现在的一把钥匙 ,沉积学方法是研究地貌发展历史与过程的有力工具 ,但要深入认识地貌演变的过去与现代动力过程与机制 ,进而预测地貌过程的演变趋势 ,必须采用动力过程分析的方法。动力地貌研究的发展应该汲取过程反映学派及数学地貌学派的经验教训 ,避免过于重视工具 ,本末倒置 ,甚至演变为数学游戏或模型游戏。动力地貌学的研究将彻底改变过去人们眼中对传统地貌学的印象———仅仅是现象描述和宏观分析。动力地貌学通过引进动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方法和技术 ,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全面深入探讨各种地貌产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它具有动态性和较强的预测功能 ,从而可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实践服务。文中还探讨了地貌学的各个发展方向 ,认为环境地貌、灾害地貌、城市地貌、旅游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应用地貌学分支近年来发展迅猛 ,主要是因为这些分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结?  相似文献   

11.
深空探测时代的风沙地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深地、深空"探测为地球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地球科学开始迎接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高潮。中国将于2020年实施火星探测计划,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行星地学研究,包括风沙地貌学,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基于风沙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将发展历史划分为只关注风沙地貌本身的经典研究、关注地球系统的现代研究和关注地外星球的未来研究3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的特点,认为深空探测时代的行星风沙地貌学研究已水到渠成。随之重点总结了行星风沙地貌学的发展与成就,指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现已探明在火星、金星和土卫六上有多种类型风沙地貌发育,风成过程甚至是这些星球最活跃的现代表面过程。不同星球风沙地貌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但差异也很明显,意味着风沙地貌发育机理的统一性和形成条件的多样性,风沙地貌学理论需要通过不同星球风沙地貌的对比研究逐步完善和拓展。地外行星上较为简单的形成条件在展示风沙地貌形成规律和机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深空探测时代的风沙地貌学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在用泥漿進行鑽探時,因为泥漿或水內含有不同程度的砂粒雜質,沉澱在缸套下部,因而泥漿泵的缸套與皮碗磨損很快。必須經常更换缸套或皮碗,才能保持足够的水壓或水量。根據對缸套內徑被磨損部位的分析,AB部份磨損最为嚴重(如圖),因此,我們採用了切削磨損缸套內徑,加大皮碗的辦法來延長缸套的使用時間。其具體作法是:當缸套內徑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將缸套內徑削去一層,削去多少,应根  相似文献   

13.
“地質與勘探”第五期發表了黎彤同志「关于用量的概念來理解金属矿床勘探類型的问题」一文,在該文中强調了確定礦床勘探類型的主要標誌為矿床的規模大小,形狀的複雜或穩定程度、矿化的连续性、金屬組份分佈的均匀程度,還着重强調用數學分析方法的一些數據作為划分類型的「尺度」,作者并根據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把与第四纪断层作用有成因联系的地貌形态统称为断错地貌。断错地貌学是构造地貌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随着活动构造调查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构造调查中,地貌学指标是识别及定性-定量地研究活动断层的重要手段。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散见于国内外大量已发表的著作中,但据作者所知,从构造地貌学角度加以较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还  相似文献   

15.
王植 《地质论评》1957,17(4):437-440
筆者寫這篇短文的目的,不是企圖評論馬杏垣最近所發表的兩篇文章的全部內容,而僅僅是對於這兩篇文章內有些附註中提到本人的地方,想作些補充說明,以便讀者閱讀時容易了解。 馬杏垣在第一篇文章中“山西地台前寒武紀地層對比表”([1]第26頁)下面有一脚註:“中條山區前寒武紀地層的順序至今尚未清楚,  相似文献   

16.
构造地貌学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已涵盖构造—气候—地表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地貌演化的影响。我国的构造地貌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逐渐发展,21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长期积累和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构造地貌学研究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呈现出不断与其他邻近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通过梳理近20年天山构造地貌研究在新生代山体隆升扩展与剥露历史、山麓晚新生代砾岩相沉积的年代与成因、山麓与山间盆地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变形、山麓晚第四纪河流地貌(结构、年代与成因)、山地流域侵蚀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探究学科交叉、新方法的引入对我国构造地貌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最后指出构造地貌研究未来可能仍需要关注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问题,如不同时间尺度的对比研究和河流阶地年龄等。  相似文献   

17.
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风沙地貌是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甚至部分湿润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学是研究在风力作用下物质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空间组合规律及其形成演变的科学,是地貌学中以风为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对象的分支学科。风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基础,其贯穿整个风沙地貌学研究。风况决定了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特征和演化过程,同时,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风沙地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沙丘形态特征、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风沙地貌观测方法、分析方法和形态动力学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风沙地貌形态、形成风况以及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全站仪、三维地形扫描仪等新的形态观测设备开始应用于风沙地貌形态测量,使得大范围风沙地貌形态精准测量成为可能,为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地形特征资料。同时,三维超声风速仪等高频风速观测仪器也广泛应用于风沙地貌动力学观测,从而探讨风沙地貌形态—近地层气流的互馈机制。但是,针对具体的分析方法,如风况与沙丘形态的对应关系,近地层气流的分析方法以及形态—气流互馈关系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金相录 《地质科学》1960,3(2):105-105
此书是1957年12月20-24日苏联科学院В.И.維尔鈉茨基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学院举办的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的地球化学的学术报告专輯。在十几編报告中,根据岩石与矿物中稀有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資料,探討了岩石的成因問題,因此对解决岩石成因问题及稀有元素分布規律方面均具有实际意义。其主要的內容包括: 1.与火成岩及矿物中稀有元素Sc、V、Zr、Hf、Nb、Ta、Be、以及碱土金属K、Rb、Pb、Zn、Mo等元素分布規律有关的資料。 2.以晶体化学及类貭同象的观点來闡明稀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存在状态。 3.用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含量比的特征来探討岩石的成因問題。 4.岩浆結晶作用与分异作用对稀有元素分布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19.
孫以諫 《地质论评》1957,17(4):441-450
地質學報1956年第1期內,發表了莊前鼎先生的“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特性的圖解研究”一文,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近來,在地質學報和其他類似的雜誌上,很少看到關於討論煤分類和煤質研究這類問題的文章。在這種情況下,莊先生提出這方面的問  相似文献   

20.
薩烏科夫的名著「地球化學」一書的译出標誌着新興科學之一的地球化學已開始在我国地質勘探工作中引起應有的重视,在各門科學大力發展的今天,本書的出版對祖國科學工作尤其是对地质科學工作無疑的将起着很大的作作。本書材料新颖,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而成,以簡單明瞭的方式來叙述現代地球化學的主要問題。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