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刺沙蚕的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刺沙蚕(Nereis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敏殖时离开河口向盐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  相似文献   

2.
日本刺沙蚕摄食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刺沙蚕为典型的沉积食性底栖动物,通过大量吞食沉积物来获得能量,以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作者于1996年10月在山东省丁字湾北部泥滩潮间带采集日本刺沙蚕,利用肠道内含物分析方法测定了日本刺沙蚕对自然沉积物的摄食率,其结果为5.71±2.76mg.mg-1.d-1,并估算出日本刺沙蚕饱食沉积物所需时间约为6.58h。日本刺沙蚕在摄食沉积物时偏向于选择较大的颗粒,这与最适觅食模型的结论相反。这一结果可用底栖生物对其栖居环境适应方式的特殊性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日本刺沙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iaponica(Izuka)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日本的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为中国和日本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刺沙蚕大规律移植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与湖沼》1993,24(5):520-526
  相似文献   

6.
虾池纳潮期日本刺沙蚕幼虫数量及其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2月27日-5月30日在文登市高岛盐场养虾场,对日本刺沙蚕(卵、各期胚胎和幼虫)的纳潮数量和幼虫的沉降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养虾生产有意义的纳潮期有3个。3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12d,数量为(25-50)×103个/m3,主要组成是受精卵、各期胚胎和担轮幼虫。3月甲旬的满月潮持续7d,数量为(2-5)×103个/m3。4月上旬的新月潮持续8d,数量为(2-3.5)×103个/m3。纳潮量与潮汐关系密切,但与平均潮高无显著的相关。各潮期的纳潮数量比应是4:4:2。对16个纳潮虾池测试的平均沉降量为4492个/m2。据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日本刺沙蚕幼虫的沉降期可划为暂时沉降(5-6刚节)和变态沉降(7—10刚节)。出现暂时沉降(4月15日以后),便可执行纳潮后的排水等虾池早期管理。纳潮的定量监测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可用来指导虾池的纳潮。  相似文献   

7.
日本刺沙蚕大规模移植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1月—1992年5月在文登市高岛盐场总面积1665亩的30个虾池进行了日本刺沙蚕的移植研究,沙蚕的总投放量为1849/kg,每亩平均11.11kg。3月中旬测得的幼虫平均密度为20130个/m~3,4月中旬测得的定着幼虫和幼体的平均密度为3352个/m~2。对两次6组随机抽样总计1215条成体沙蚕测得的雌雄比为1:2。成熟雌体的平均怀卵量为24×10~4(±3.6×10~4)个,平均粒径为209(±3.7)μm。在移植沙蚕的虾池中,沙蚕幼虫定着的数量和生长发育的情况同自然纳潮虾池中的情况无任何差异。提出了两个简易的公式,以便计算对虾生长盛期为保持一定数量的沙蚕密度每亩所需投放的沙蚕数量。  相似文献   

8.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9.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Iznka)大规模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产实践 ,模拟野外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 ,在较大规模的育苗池环境条件下 ,对日本刺沙蚕胚胎和发育作了生殖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 ,为人工增养殖日本刺沙蚕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刺沙蚕(Nereis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繁殖时离开河口向盐度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成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时的游动速度.但不诱导配子释放。在许多沙蚕中有着性信息素作用的5-甲基-3-庚酮,在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没有发现,也没有性信息素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水域环境修复作用,本文研究了水培海马齿对不同盐度水质的碳汇作用以及不同形态氮的利用情况。实验设计0、10、20、30、35盐度梯度,海马齿水培时间82 d,然后测定植株干重、营养元素含量以及积累速率,最后在抑菌与不抑菌条件下研究海马齿根际与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无机磷(PO43-)以及色氨酸(Trp)吸收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盐度10条件下海马齿植株干重、有机元素含量以及积累速率最高,有机碳、有机氮与有机磷积累速率分别为(5.572±1.611)、(0.313±0.058)、(0.057±0.013)mg/(d·ind.),而高盐环境35盐度条件下对海马齿生长造成一定胁迫。盐度0~35范围,海马齿均未出现死亡现象。不同盐度抑菌培养条件下,色氨酸与无机氮共存时均能被能被海马齿利用,色氨酸利用量远高于硝态氮、铵态氮;不抑菌条件下铵态氮则表现出增加的结果。海马齿作用在盐度...  相似文献   

12.
何渊  杨娟娟  沈颂东 《海洋与湖沼》2021,52(5):1191-1200
为证明R2R3-MYB转录因子在浒苔响应非生物胁迫例如盐度和光照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酵母双杂交系统、亚细胞定位等技术,研究获得了浒苔UpMYB44基因1 43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编码478个氨基酸,属于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并通过烟草叶片转化确定其定位于细胞核,UpMYB44参与浒苔响应光照和盐度的胁迫过程,其中在低光和高盐胁迫下UpMYB4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筛选出了与UpMYB44互作的UpCPP5蛋白,该蛋白与浒苔的生长和细胞分裂有关,推测UpMYB44可能通过与UpCPP5互作,形成蛋白复合体参与浒苔的增殖过程。研究为日后深入探究MYB类转录因子家族调控藻类生长发育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研究浒苔快速繁殖的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控制不同温度、盐度对塞内加尔鳎幼鱼的存活及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体长13.06±0.42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3~32℃,高于32℃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重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6℃,高于26℃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5~50,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0~2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将海水鱼类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从盐度为26.6的海水直接转入淡水,考察渗透压的急剧降低对黑鲷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及其受体(growthhormonereceptor,GHR)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黑鲷从海水直接转入淡水后48h有33%的鱼死亡,对照组无死亡现象;(2)黑鲷在转入淡水48h内其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肝脏及鳃中GHR及GHRmRNA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3)黑鲷在转入淡水48h后其肾脏中GHR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肾脏中GHRmRNA含量在24h及4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从GH含量看,黑鲷从海水环境到淡水低渗环境与鲑鳟鱼类从淡水到海水环境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有差异,而黑鲷肾脏中GHR的含量变化可能参与黑鲷对外界环境渗透压的这种急剧降低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6.
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下免疫机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盐度变化下免疫机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α2-巨球蛋白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1d内3类血细胞和总血细胞数量明显下降,1d后趋于稳定,且与盐度值呈正相关;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溶菌和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在3d内呈峰值变化,其中血细胞吞噬率、溶菌活力均于0.5d时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类α2-巨球蛋白活力分别于0.5d或1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各免疫指标与盐度变化呈明显的正、负相关性,3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合凡纳滨对虾在盐度变化下的免疫响应机制和免疫适应性,提出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淋巴溶菌活力可作为衡量对虾在盐度变化下免疫健康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球形棕囊藻为实验材料,从营养盐利用及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以尿素为氮源的藻密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以NH_4Cl或NaNO_3为氮源的藻密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硝酸盐还原酶(NR)及脲酶(urease)活性表达受培养基中氮源浓度及吸收速率调控,硝酸盐还原酶在以NaNO_3为氮源条件下活性最高,脲酶在以尿素为氮源条件下活性表达最强;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及脲酶活性,发现脲酶活性远高于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这可能是以尿素为氮源条件下球形棕囊藻藻密度更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氮饥饿状态的球形棕囊藻对NH_4~+具有很高的初始吸收速率,8h左右将NH_4~+快速吸收耗尽,在随后的实验期间保持着较低且平稳的比生长速率,可见球形棕囊藻能快速吸收氨氮并储存在细胞内,当培养液中氮源耗尽后用于维持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三十烷醇对海带三个品系雌配子体克隆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海带雌配子休克隆为实验材料,通过施用三十烷醇处理。结果表明,三个品系在供试条件下,LH36生长最好,LH30发育率最高。它们对TA的反应为浓度在0.5~1.0×10-5mg/L时,都有促生长作用,其中LH30反应最敏感,LH10次之。浓度在1.0×10-5mg/L时,发育率最高,其中LH30发育率为51.5%,LH10为18.0%。LH36对各浓度处理的发育反应,差异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涛  李琪 《海洋与湖沼》2017,48(2):297-302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自然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沿海、日本有明海以及韩国沿海地区,具壳质坚硬、肉味清甜等特点,是巨蛎属牡蛎中重要经济种之一。为阐明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和温度范围,本研究分析了6个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40)和5个不同温度(16、20、24、28和32°C)对熊本牡蛎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显示,盐度15、20和25组中熊本牡蛎稚贝壳高和壳长显著高于盐度35和40组(P0.05),且随盐度增加,稚贝壳高、壳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20组存活率最高,与盐度30和40组差异显著(P0.05);熊本牡蛎稚贝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0—25,适宜存活盐度为15—25。温度实验结果显示,稚贝壳高和壳长在温度28°C组最大,随温度的降低,壳高、壳长也逐渐减小;温度20、24和28°C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温度16和32°C组(P0.05);熊本牡蛎稚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C,适宜存活温度为20—28°C。熊本牡蛎稚贝对低盐高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六株硅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为22±1℃,盐度为18‰、28‰和3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6株硅藻(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 B13; 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B211;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mutum B114, B118,B221;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B222) 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6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盐度对六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均有影响,但作用结果因种而异.B13的相对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B114和B222的相对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B13的干重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盐度为38‰时达到最大值(0.21);B118、B114、B221 和B222的干重均在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对B211的干重影响不明显(0.35~0.36).六株硅藻的主要脂肪酸为16:0、16:1(n-7)和20:5(n-3),B211还含有较多的20:4n-6(5.6~7.4‰),B13含有较多的14:0 (20.O~30.9%).B211、B221和B222的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盐度为18‰时达到最大值(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分别为41.7%、37.6%和31.7%).而B13、B118和B114的饱和脂肪酸总合在盐度为2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48.1%、31.0%和33.0%).B118、B114、B221和B222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而B13和B21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B13、B118、B114和B22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合在1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31.3%、23.4%、19.6%和18.6%).B211和B221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合在2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25.1%和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