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1982-2011年30年防城港市防城区基准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防城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就月平均雷暴日数与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降雨量、平均气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防城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年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3.25日,各月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主要呈“单峰”分布,雷暴日数2-6月逐渐增多,6-8月成为全年雷暴高峰月,8-次年1月急剧减少.防城年雷暴日数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温度的高低成正比;随年降水总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雨量也成正比;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气压的高低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3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6.6d,呈南北多中部少纬向型特征;54a来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减少幅度为1.9d/10a;该地区雷暴出现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5—9月之间,而夏季(6、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的73.5%;雷暴日数与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气压和水汽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水汽压存在较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通辽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3年夏季雷暴日数、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计算了各要素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了降水量、降水日数与雷暴日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通辽站53a夏季雷暴日数年平均为20d,阵雨日数平均为34d,≥0.1mm的降水日数为32d,其中,75%为小雨日数;(2)夏季雷暴日数和降水日数的年际波动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3倍,53a雷暴日数和降水日数均呈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信度检验。(3)通辽站夏季降水量、小到中雨日数、阵雨日数与雷暴日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通过了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但大雨及以上日数与雷暴日数相关不显著。近7a来该地雷暴日数、降水量、降水日数明显偏少,但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测和预警服务,对地方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东国家气象观测站1954-2013的逐日雷暴数据,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田东县近60a的雷暴日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田东县雷暴日数平均以-6.445d·(10a)-1的速度减少;田东县雷暴主要发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迅速减少;1-9月雷暴日数呈上升趋势,9月份之后...  相似文献   

5.
陆川年雷暴日数变化特征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50a陆川县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陆川县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就月平均雷暴日数与年月平均气温、年月降水总量、年月平均气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川年雷暴日数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温度的高低成正比;随年降水总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月平均...  相似文献   

6.
近30年西藏地区雷暴日数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藏地区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数据,分析了近30a来西藏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雷暴天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并由该区域向西南、东南部逐渐递减,且雷暴天气发生的中心位置随着季节有所差别。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雷暴日数最少。(2)近30年来年或各季节的雷暴日数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2000年之后最为显著。雷暴日数以2003年为突变点,开始急剧减少。(3)雷暴日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9-2013年贺州市4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贺州市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属于多雷区,近45年来,平均雷暴日数为72.7天;年际变化较大,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5.4天;各月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主要呈“单峰”分布,雷暴日数1-8月逐渐增多,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8-12月逐渐减少;初终雷暴日及初终间日数各地差异大;雷暴日数地域分布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地形较易发生雷暴.  相似文献   

8.
朱曦嵘  邱飞  刘波  丁旻 《贵州气象》2011,35(6):38-39
通过对册亨国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册亨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得到了一些对防雷减灾工作有积极意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望谟国家基本站1959-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望谟县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发现近年来望谟县雷暴日呈减少趋势。并分别将月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年总雷暴日数与年总降水量作对比分析,发现:月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通过了显著性为99%的t检验,表明月平均雷暴日数与月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总雷暴日数与年总降水量之间则不能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55年来宾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1956~2010年广西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年雷暴日数在46~106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2.4d;来宾市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天气,其中6、7、8月雷暴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57.4%。小波分析显示,来宾年雷暴活动具有较强的9年周期...  相似文献   

11.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1966~2005年海南地区18个市、县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丰要旱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全省雷暴集中发牛在4~10月,盛发期在5~9月;雷暴异常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表现在雷暴频繁年低纬地区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雷暴偏少年则副高较强,脊线偏西.不稳定凶子K指数和TT指数对海南的雷暴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克拉玛依气象站197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克拉玛依雷暴、闪电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气候特征.总结了雷暴出现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8a克拉玛依雷暴日年平均26.2d,闪电日年平均22.2d.20世纪70年代至今克拉玛依雷暴、闪电日均呈持续递减趋势.雷暴每天较集中出现的时间为13:00-21:00,持续时间以0.5h以内的短时性雷暴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皆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春季提前并略有加长;夏季加长了约4候;秋季延迟并缩短了约2候;冬季缩短了约3候。  相似文献   

16.
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4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冷积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探讨了南京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 56年来南京冬季平均气温是明显上升的, 而极端低温和冷积温上升更为显著; 南京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 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 90年代以后没有冷冬, 多为暖冬, 近10年为两年一遇, 80年代以来南京冬季明显升温, 90年代以来的南京冬季出现了持续的偏暖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包头气象站195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建立了高温和低温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56年来包头逐日气温的极端事件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的年、季、月变率。统计了逐日平均气温的各级别出现频数。结果显示:该地区56年里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每10年升高0.42℃;在56年时间尺度上平均气温有明显的由冷变暖的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87年;气候变暖后,高温事件明显增多,低温事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刚 《山西气象》2006,(4):28-29,46
利用山西省108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30a地面气候资料,对山西省平均雷暴日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为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山区多,中西部盆地和山区少。大同北部,朔州、忻州西部,五台山,晋中的榆社,阳泉的盂县为雷暴多发区,而运城为雷暴发生最少的区域;但各月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7月最易发生雷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