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南沿海B/M界线附近的群发地质事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距今0.7Ma的B/M古地磁极性界线附近,华南沿海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包括火山喷发、断裂、褶皱、不整合、侵蚀、玻璃陨石撒落及气候突变事件。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群是受地球星体运动统一控制的,并具有某种周期性,可与中国北方和其他大陆对比。文中提出了新灾变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俄罗斯、加拿大合作生产的GT-1M海洋重力仪与德国KSS31M海洋重力仪的工作性能,验证GT-1M重力数据的可靠性,将GT-1M采集的3条重力剖面与KSS31M重力仪采集的重力测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GT01剖面与26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31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2.51mGal;GT02剖面与11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78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1.97mGal;全部交点差均值为–0.01mGal,均方根(RMS)为2.32mGal。GT01剖面与KSS31M测网网格化切割的剖面的变化趋势一致,重力变化幅值基本吻合,相关系数为0.98;而GT02剖面位于KSS31测网边缘,网格化切割的KSS重力剖面不能反应真实的重力场,虽然GT02剖面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系数仅为0.94,在相位上也明显有误差。考虑到测网位于海底地形崎岖的深水区,而且两次测量时间间隔达3a,因此GT-1M重力仪测试的结果还是基本与KSS31M重力仪吻合的,数据是可靠的。该分析结果对今后的重力测量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玉祥 《海岸工程》1991,10(1):10-16
本文例举了港口锚地设置实例,分析了锚地选择的环境条件,讨论了海港锚地的选择规模及布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尚不完善的集装箱堆场规划问题,讨论了港口堆场规模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关系,按堆场类型,分别研究了前方堆场规模、后方堆场规模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关系,同时考虑了堆场的工作时间、集装箱堆箱层数以及各种不平衡系数对集装箱堆场规模的影响,给出了前后方堆场规模与吞吐量等因素的关系式,对目前港口堆场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以北仑港为例,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了目前北仑港各港区的堆场需求规模,再将结果与现状情况对比,作出分析,得出目前北仑港的堆场规模满足各港区的集装箱疏散,论证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未来北仑港各港区堆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北仑港集装箱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湛江近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汐模型,在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下,采用潮汐调和常数作为控制模拟精度的方法,模拟了洪江附近海域M2分潮的运动特征。模拟所得的潮汐调和常数同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的M2分潮的同潮图,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振幅和迟角的分布特征以及M2分潮的传播和发展规律。模拟得到的M2分潮分别在涨憩、落憩、涨急和落急几个典型时刻的流场,揭示了湛江附近海域M2分潮潮流的分布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D/F=F/F M=F/Z MF表达什么生物学概念?》的作者,针对《捕捞对世代数量的影响》一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焦点是Bevertou—Holt模式中的“捕获尾数在死亡尾数中所占的比例”问题。后者用数学推导方法证明这一比例等于F/F M;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海峡内各种与潮波相关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在地形及岸线的影响下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的潮波的相互作用。近20余年来台湾海峡潮波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即使作为台湾海峡主要分潮的M2分潮,其相关研究中也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从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分布特征及解释研究出发,并针对以往各种研究中差别较大的M2分潮潮流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分歧:(1)对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的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2点,包括对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海峡的潮波的作用范围的研究以及台湾海峡内部潮波系统形成机制的探讨;(2)台湾海峡M2分潮潮位分布研究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台湾岛西岸潮时潮差的分布特征的解释;(3)台湾海峡M2分潮潮流研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对最大潮流同潮时线分布特征的描述,其实质仍为对潮波作用范围的描述;对应于M2分潮最大潮流同潮时线研究观点的差异,在M2分潮圆流点是否存在、圆流点存在位置及圆流点旋转方向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台湾海峡内部椭圆率为零的分隔线位置的讨论,主要分歧在于该椭率零线靠近台湾岛附近及澎湖列岛附近时的分布状况。此外,最强流区的位置判定及极值区潮流流速量值的大小问题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付昱华 《海洋预报》1992,9(4):29-34
本文提出如下改进的无因次P—M谱 S(ω)=Aω~(-5)exp(-Bω~(-4-(?))并给出确定参数A、B、e的方法.改进P—M谱满足下述条件:谱峰通过给定点,谱面积等于1.  相似文献   

9.
王彬  李峣  袁东亮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79-1485
本文采用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结合中国海军司令部发布的海图地形资料, 对西南黄海M2分潮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利用近岸4个验潮站水位资料和一组2008年夏季鲁南海槽中30m水深处潜标测流资料, 对模拟的潮汐和潮流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式模拟的M2分潮振幅与青岛、石臼所和吕泗这三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符合良好; 但与连云港验潮站的实测振幅相比, 模拟振幅明显偏小, 推断主要原因是连云港港口实际水深值与海图地形中的水深值相差较大, 造成模拟结果的偏差。模拟的潮流结果与潜标测流资料在上层和中层较接近, 模拟的近底层潮流结构与实测资料相比存在较大偏差, 推断是由于模式的垂直混合系数误差造成的。使用该模式研究了西南黄海M2分潮对模式地形的敏感性, 发现采用海图地形数据和ETOPO5地形数据所模拟的西南黄海潮汐和潮流有显著不同。使用较平滑的ETOPO5地形数据所模拟的结果中, 西南黄海近岸海区M2分潮振幅偏小、相位偏大、潮流偏弱。研究表明, 鲁南海槽的存在增大了海州湾的潮汐振幅, 苏北浅滩对向南传播的潮波起到了阻挡作用。以上两个西南黄海近岸海区地形的重要特征在ETOPO5地形数据中没有被体现出来, 因此造成模拟误差。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深和岸线的演化显著地影响着该海区的潮波系统。本研究收集到了1972年及2002年水深及岸线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ROMS模式建立了渤海海域潮波数值模式,模式采用正交曲线坐标,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平分辨率优于500m,其它海域水平分辨率优于2km。模式首先模拟了2002年M2分潮潮波状况,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1972年M2分潮潮波状况。对比分析表明1972—2002年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向东北方向迁移约30km;期间莱州湾西侧M2分潮振幅明显增强;莱州湾M2分潮迟角呈现由前进波向退化的旋转潮波系统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mummichog (Fundulus heteroclitus) has been shown to be responsive to peroxisome proliferating agents (PPAs). Peroxisomes function as important sites for fatty acid beta-oxidation.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by PPAs or starvation can lead to changes in the size and number of peroxisom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omega-hydroxylases (CYP2K1/2M1 in rainbow trout). Mummichogs were subjected to 96 h fasting or 96 h recovery from fasting. Expression of PMP70- and CYP2K1/2M1-like proteins in vehicle-treated or non-treated controls was compared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Fasting and vehicle produced decreases in PMP70- and CYP2K1/2M1-like proteins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In reproductive females, decreases due to fasting and vehicle treatment were greater than in female fish that were not gravid. Recovery from fasting resulted in levels of CYP2K1/2M1 near control levels in males while in recovered females, about 2-fold higher levels compared to controls were not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nder, reproductive status and diet can produce changes in the expressed levels of peroxisomal PMP70 and microsomal CYP2K1/2M1-like proteins in the mummichog.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分析了20 条水产养殖环境中常见的四环素抗性tet(M)基因的序列特点、多态性及系统发育, 并对其细菌寄主分类、环境介质来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20 条基因序列有4种单倍型, 其中tet(M)-b 和d 是两种远缘基因型, 而a 和c 则是二者之间的序列变异。系统发育树分成三大分支, tet(M...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方法的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海洋模式,建立了渤海高分辨率的二维潮汐潮流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模式成功模拟出了M2分潮在渤海的2个无潮点和3个圆流点,位置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2分潮流在渤海中央为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流,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基本为...  相似文献   

15.
文蛤属(Meretrix)16S rRNA基因及ITS1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的方法,以近缘属的青蛤(Cyclinasinensis)为外群,对文蛤属的文蛤(M.meretrix)、丽文蛤(M.lusoria)、帘文蛤(M.lyrata)和斧文蛤(M.lamarckii)4种贝类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经ClustalX多重比对及DNAsp软件分析后,用PAUP4.0分析软件,计算出种间序列的碱基转换/颠换频率,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帘文蛤与该属其他三种的分歧时间较早,两类序列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在0.25866—0.28218和0.15644—0.20104之间。文蛤与丽文蛤间的16SrDNA及ITS1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4805和0.04201,拓扑结构图显示关系很近,并且二者的分布区大面积重叠,其序列间的转换/颠换频率接近种内单元型(haplotype)间的序列变化,鉴于它们的贝壳形态有一定差别,应归为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地理亚种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Mbius变换f,g不动点的关系对它们的极限球或超球之间位置的影响。证明了,在〈g,f〉离散群且二者的不动点集合相等时,当g,f为抛物变换时,范数越大,极限球越小;当g,f为双曲变换时,迹越大,超球越小;当g,f为椭圆变换时,旋转角越大,超球越小。如果〈g,f〉是离散群且二者没有公共不动点,并且f,g共轭时,则存在一个正数,使得f,g的极限球或超球不相交。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 long-term wellbeing of Māori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New Zealand) are interdependent and degradation of landscapes risks the progressive degradation of Māori wellbeing. 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ed an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Ki Uta Ki Tai (holistic-mountains to the sea- management philosophy advocated by Ngāi Tahu) for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cover and Māori values to enable predictions of cultural values through space and time. We used this framework to predict how two Māori values (Overall Health and Cultural Land Use) have been altered as a result of landcover change between 2001–2012 in three Canterbury catchments. The area of native vegetation declined while exotic pasture increased between 2001–2012, and there were corresponding declines in both cultural health sco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in landcover has reduced the ability of the landscape to support Māori values. This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hanges in Māori values with respec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y identify opportunities for Māori to better engage in land use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