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燕娟 《地震研究》1998,21(2):179-184
本通过对下扬下子黄海地区1960年 ̄1994年间的地震研究表明,本区的特征有:地震迁移性;地震周围性;海陆相应性;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主震过时,P波初动方向改变。研究此特性对临震监测有定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地区地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5.
云南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地震序列和强震震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云南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总体上云南全区地震断层以走向滑动为主,地震序列以主余震型为主.考虑到非走滑地震断层和非主余震型地震序列所占的比例,可以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 滇中(A1)走滑-主余震型区、 滇西北(A2)斜滑-震群型区、滇西(B1)走滑-双震型区和滇西南(B2)准走滑-主余震型区.   相似文献   

6.
黄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分区特征:兼论黄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光兴  郭爱香 《地震》1991,(6):68-72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及部分邻区中强地震构造: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北纬36°—42°;东经111°—125°范围)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ML2.5的918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采用FOCMEC方法计算震源机制,根据参与计算的清晰初动数量及振幅个数,以及在分别采用5°、10°、15°不同步长搜索震源机制解结果必须为同一组接近解的原则,我们共得到57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对于震级相对较大且波形低频部分信噪比较好的地震,同时采用TDMT全波形反演方法反演了矩张量,最终得到14个地震的矩张量,并与利用FOCMEC方法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比较.同时我们还搜集了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根据震源机制类型特征及构造特点,我们从空间上对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相对复杂,但仍能看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有显著的分区特征,震源机制主要类型是正断型和走滑型,并且大部分正断型震源机制分布在山西断陷带、唐山老震区、海城老震区内.该现象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变形以平移和拉张为主;同时通过大于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可得出,走滑型应力在华北地区应力场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局部地区的正断型应力也比较显著,比如山西断陷带、海城老震区、唐山老震区、渤海内(烟台—蓬莱段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茫崖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对区域应力增强较为敏感,区域内发生的震群和3、4级地震对本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具有预测意义。区域内震群和5级以上地震活动又与青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平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注茫崖地区地震活动有助于青海地区的震情趋势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龙岩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岩地区断裂规模、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数次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对该地区的震群活动可能所具有的“地震窗”效能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出一个有效判断该地区地震活动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粤桂琼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若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粤桂琼交界地区震例的基础上,研究了它的地震活动特征:地震空间分布受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强震具双震和成对性,地震活动与西南地区强震存在单向相关、地震条带是强震前兆、ML≥4级地震迅速增加是强震中期信号、第二周期尚储存7.4级地震能量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和印缅地区8级地震活动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8,21(3):205-210
本分析了1900年以来北纬15°-32°,东红85°-105°,中国西南及印缅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时空特征,得出M≥7.5级地震有密集-平静现中活跃期持续时间长、短交替、印缅地区7级地震启动是8级地震的重要标志,8级地震发生在7级地震密集区附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重点对比分析了该区域1970年以来三个活动时期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认为本活跃期期间(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总体上与第四个活动期期间(1970年~1979年)比较类似,但活动水平要低,时间上还将持续1年至1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背景的分析,结合2007-2009年福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概况,综合认为福建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可能也预示着东南沿海整体地震活动水平的抬升。从7个ML4.0级以上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古田水口水库地区的地震表现为倾滑的正断层性质,其余地震的走滑性质更为明显;且各个地震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多个地震的分区综合节面解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地区中等强度地震活动显示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在不同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有所差异:福建中北部近海地区为北西向,中北部内陆地区为北北西-南南东向;福建南部及其近海地区为近东西向。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广西北海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认为北海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1970-2004年北海地区b值和缺震时间进行扫描分析,认为b值高值异常和缺震低值异常可能是该区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滇南地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重点分析研究了1965年以来研究区(N23°—24°50′,E102°—104°)七次M_s≥5.0级地震前各种异常的演变特征,如:地震活动图象、能量、频度、震兆窗等,发现震前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异常均出现在主震前10个月以内。进一步分析滇南地区中强地震前空间环境,发现该区76.9%的M_s≥5.0级地震均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峰年(M)至谷年(m)的下降段,且在(M+2)位相年上发震频次最高;地球自转相对减慢年段有利于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球自转减慢年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是地球自转加速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的9.94倍。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环境背景属“旱—震”型,且主震前两年内研究区部分气温、气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