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李璞 《地质科学》1959,2(3):71-72
根据已知資料,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在我國的出现有以下三种情況:第一种情況是成帶狀出现在地槽之中、地槽边緣、地槽中的背斜帶及地槽中次一級降起的兩侧或其中;第二种情況是呈分散狀态出現于地台区的古老地块(隆起区)之中;第三種情況是成帶状出现在兩种不同大地構造單位的鄰接帶。而超基性和基性岩体分布的位置常常更接近凹陷区(或过渡帶),特別是古老地块与鄰近的凹陷帶(或过渡带)。  相似文献   

2.
1.超基性岩的成因类型在卫国战爭以前的文献中,曾使用各种不同的名称来表示超基性岩杂岩体,如等,甚至还有(中文沒有其他的譯名--譯者註)。但所有的人在这些名詞下所理解的都是一种岩石。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本文对该区蛇绿岩套中之层状超基性岩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为研究我国超基性岩提供一些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4.
《地质科学》1959,2(7):201-201
为了满足国家对铬、镍矿产赞源的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于1959年5月在长春召开了东北三省超基性岩--基性岩及其有关的铬、镍等矿产研究工作的专业会议。  相似文献   

5.
解广轟 《地质科学》1965,6(3):278-283
超基性岩同围岩接触,一般都很少见到明显的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现象,特別是后者更为少见。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首先,超基性岩浆本身“活动组分”较少,如果沒有特殊有利的条件(包括岩体大小、侵入深度、接触面的形状产状、围岩成分以及构造条件等),这些组分不易集中,也就很难同围岩产生接触交代反应。  相似文献   

6.
翁礼巽 《地质科学》1960,3(3):137-147
一、引言世界上超基性岩的分布同不同时代的褶皺山带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超基性岩都产生在地槽中。根据不完全資料,中国主要的超基性岩也分布在地槽中。如中国北部超基性岩产在古生代地槽华力西褶皺带中;西北超基性岩产在加里东褶皺带中;西南超基性岩侵入于中生代地层中(属于中生代末期燕山褶皺带);也有侵入于新生代可能属于喜馬拉雅造山期的地层中。超基性岩在我国地盾区中也有分布,如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某些超基性岩均产在震旦纪地盾中。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下拉地超基性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西秦岭下拉地超基性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下拉地超基性岩具有低SiO2、富Mg和贫碱特点;变质原岩主要属于橄榄岩类;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下拉地岩体的原生超基性岩岩浆主要起源于上地幔,成因类型属于俯冲带地幔橄榄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壳源物质的加入和海相碳酸盐物质的加入,造成下拉地超基性岩高Al2O3、高CaO的特殊地球化学组成特点。笔者对由于蚀变作用影响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攀西基性岩-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在扬子克拉通西缘,隶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体与峨眉山火成岩省玄武岩形成世代均为晚二叠世,有一定的相关性。攀西地区攀枝花和红格两个区域的基性岩-超基性岩岩体作为典型代表,解释岩浆演化的过程及与成矿的相关性。研究区的含矿岩体在岩相带划分上略有不同,总体上表现出典型的韵律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帕布什地质队,在普查铬铁矿时详细地研究了超基性岩体构造位置和构造特征及地质构造。查明了60余个超基性岩侵入体,其中十个含铬。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组成含铬和无铬岩体的超基性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目前中波布日耶超基性岩经研究可划分出两种建造:含铬纯橄岩-斜辉辉橄岩(超基性岩)建造(以下简称含铬建造)和不含铬辉长岩-橄榄岩-纯橄岩建造(以下简称不含铬建造)。含铬的和不含铬的岩体具有不同的构造位置、结构、成分、造岩矿物和金属矿物的化学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可作为划分建造的准则(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正>地质作用过程中独特的物理化学行为使得稀土元素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稀土元素及其同位素的丰度与分配等数据对研究岩石与矿物的成因及分类、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沉积与变质作用,地壳与地幔乃至月球、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德潜等,1990)。在超基性岩研究中,稀土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甘肃北山和金川地区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超基性岩数据的基础上,与GEOROC和PetDB两个数据库中的全球板内超基性岩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甘肃北山、金川地区与铜镍有关的超基性岩与全球板内超基性岩各元素平均值较接近(除稍富集LILE之外),而北山地区以高的Th/Nb和富集HREE与金川区分,同时Cu、Cs、Nb、Ta、Rb/Nb、CaO/REE等元素或元素比可作为甘肃北山和金川地区超基性岩是否含矿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表明,虽然甘肃北山和金川地区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超基性岩的产出位置、形成时代及源区特征均不同,但是具有很高的地球化学相关性,而WPU(板内超基性岩)与WPUT(大陆溢流、大陆裂谷和板内超基性岩合并)及WPU中坐标值相近的数据相关性较差。WPUT内部本身相似性极差,但其平均值却与甘肃北山和金川地区的超基性岩相似性极高。同时,笔者选取了白石泉、石西、葫芦、黄山东等26个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超基性岩数据,与甘肃北山、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超基性岩数据进行比对,整体显示出极高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断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超基性岩在形成过程中虽受到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但总体上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彭礼贵 《地质科学》1987,(2):138-151
本地区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在温度约800—1200℃、压力约0.9—1.68GPa、差异应力0.2—0.35GPa和比较干的条件下发生了塑性变形作用,形成一套以残碎斑结构为主并有糜棱结构的超基性岩质糜棱岩。在残碎斑状矿物和造矿的铬尖晶石中的原生全结晶化硅酸盐熔体包裹体和熔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和研究,证明该类岩石是在温度约1200—1300℃、压力约1.1-1.38 GPa,大致相当40-50 km深处,庄物理化学条件相对恒定的环境中,经硅酸盐熔浆液态分异形成的岩浆岩。在重结晶次生橄榄石和辉石中未发现任何包裹体,说明超基性岩塑性变形作用是在岩浆成岩之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本区古生代蛇绿岩底部阿尔卑斯型镁质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成因岩石学、矿物学和矿物包裹体研究,证明它们是由镁质超基性岩浆经液态分异成化学成分有差异的熔浆体,在上地幔环境中结晶形成的岩浆岩和岩浆矿床。该类岩石在多期次地质构造热动力作用下相继发生了塑性变形→蛇纹石化→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多种变质作用叠加的变质超基性岩。根据蛇绿岩各层序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资料,它们均具对应的变化关系,说明镁质超基性岩与上覆的基性岩和火山熔岩是由上地幔物质局部熔融并分熔成不混溶的镁质超基性岩浆和基性岩浆后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化而成。这些蛇绿岩的组合成因属上地幔的同源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4.
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南祁连山一条重要岩带,其内产出若干基性-超基性岩体。通过对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化隆群结晶基底的综合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该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岩体都不同程度侵位于化隆群中,并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加之带内几处典型的铜镍成矿表现,可见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具有较好的铜镍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现有的野外工作及找矿实践亦表明了在巨厚红层覆盖下所发育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表现了重要的铜镍矿化显示,同时提示在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还有发现新的同类型岩体和铜镍矿床的潜在条件,其资源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大洋中脊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是普遍的地质过程,反应产生了蛇纹石、水镁石、磁铁矿等并释放氢,该过程可为洋中脊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命物质,是生命起源主要的水岩变质反应。然而,在生命起源初期全球高浓度的CO_2使超基性岩(包括科马提岩)同时发生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这种情况下初始生命物质的产生机制与在洋中脊热液环境中截然不同。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超基性岩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贫CO_2和富CO_2条件下,超基性岩的蚀变机制、化学反应、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的耦合关系,以及氢气释放的有效途径及其制约因素,以增进对初始生命物质来源和生命起源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1958年袁棨林在我国北部一地槽区曾注意到有两类超基性岩体。第Ⅰ类有橄长岩-异剥辉长岩分异脉岩(以下简称分异脉岩)的岩体,其造矿铬尖晶石为较富铝的富铬尖晶石亚种和富铁富铬尖晶石亚种,组成低品位冶金级矿石;第Ⅱ类为无分异脉岩的岩体,其中合富铬贫铝的铬铁矿亚种和富铁铬铁矿亚种,组成高品位冶金级矿石。它们虽然都是镁质超基性岩,同样是以斜辉辉撖岩为主的纯橄榄岩-辉橄岩杂岩体,而且都显示了较强的动力分异作用,只是由于出现或不出现与晚期岩浆铬铁矿有成因关系的分异脉岩,而使造矿铬失晶石成分有明显地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语:生命起源/演化是重大而又最具争议的科学问题。对蛇纹石化超基岩寄主生物圈的研究,有望获得地球上古老而独特的前生命/生命有机质成因和演化的重要信息。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生成非生物成因烷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和初始物质,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变质水化反应。本专辑收录了王先彬和张明峰课题组,研究蛇绿岩中蛇纹石化橄榄岩的部分成果。该组论文从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岩石-矿  相似文献   

18.
某超基性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辉橄岩中由辉石组成的流层及纯橄榄岩中由附生铬尖晶石构成的流层)十分发育(图1),其分布也很有规律,产状亦较稳定。作者在进行室内研究时,发现同一薄片中各橄榄石颗粒的干涉色极其相似;费氏旋转台的研究发现在同一切面上的原生造岩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的光性方位也比较相近,因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了阐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同时也为了了解岩体原生构造与分异作用和成岩过程的关系,我们作了一些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超基性岩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是作者初次尝试,若干现象尚未能完善的加以解释,希读者指正。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何作霖教授的指导,朱寿华、郭金弟和何永年等同志也给了许多帮助,作者仅向他们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9.
金川南延地区出露近百处基性-超基性岩体,查清这些岩体的活动规律及其与金川含矿岩体的关系,对南延地区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显微镜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及岩石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金川南延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与金川含矿超基性岩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延地区出露的变辉橄岩与金川含矿岩体有类似的矿物组成、相近似的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岩体在不同地段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冯国桢 《地质科学》1960,3(5):259-259
最近我們在閩北南平县大历口王源村周围找到数处蛇紋岩体。在0.4平方里的范围內共发現三处,长度分别为200米,200米,500米;寬为100米;150米;200米。本区蛇紋岩显深黑綠色,偏光鏡下鑑定結果,纤維蛇紋石及叶蛇紋石占90%以上,具网状結构,网脉由蛇紋石和粉末状磁铁矿組成,网脉間分布着蛇紋石之隐晶貭变种--胶蛇紋石。40个样品化驗結果,MgO一般占38-42%。另外从有关单位踏勘資料証明,建阳县崇雒北历村附近也有超基性岩体,并驗証了該地航测磁异常系因此而成。經福建省地貭局实驗室鑑定为蛇紋岩。浦城县九牧西瓜坪也发現輝石橄欖岩,它們呈小岩株状侵入于前震旦紀片岩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