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冬  聂瑛  胡森林 《江苏地质》2023,47(3):242-248
江苏沉积变质型磷矿带位于大别—苏鲁造山带东段,锦屏岩组是带内唯一赋矿地层,因其遭受过多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层序杂乱,勘查难度大。通过对磷矿带内各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区域早期复式褶皱构造控制着带内磷矿体的空间分布、厚度及品位,晚期复式褶皱构造制约着含磷岩系的总体分布;结合区域及各矿区的地球物理资料,建立了覆盖区隐伏磷矿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认为在面积性重力高异常区内,局部叠加剩余重力高异常,且伴随平缓正磁异常的地段是隐伏磷矿勘查的首选目标;通过钻探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为后续磷矿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梨树坪-下包包磷矿集区的成矿背景,总结出该区控矿因素包括寒武系渔户村组中上部地层以及古海凹盆地环境内碳酸盐相及碎屑岩、硅质岩相,且磷矿化受古洼陷海凹构造控制,而后期构造控矿作用微弱,但对磷元素的后期次生富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为含磷的陆源碎屑沉积风化物,并讨论了磷矿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3.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峨边县华竹沟磷矿位于九坝背斜的南东翼,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1m)的中下部,层状延伸,其产状与含磷层一致,层位稳定。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古构造、古地理环境,认为磷块岩矿床受古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的制约,经上升洋流、生物化学、潮汐机械沉积等成矿作用的反复叠加,形成本工业磷矿床。矿床成因属浅海生物化学盆内成屑再沉积成因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5.
鄂西磷矿的分布与产状受神农架背斜和黄陵背斜控制,为荆襄式晚震旦世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受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和水下隆起古构造等控制。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矿评价标志为:上震旦统陡山沱阶;浅海台地台坪亚相;磷块岩、泥(页)岩、白云岩含磷建造;成矿地段陡山沱阶厚度一般小于200m,最佳150~50m;水下隆起带;磷块岩矿床一般分布在冰碛砾岩为0m的区域;含磷建造等深线一般小于1000m。评价结果表明,荆襄、宜昌、新华、神农架和保康磷矿区的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资源远景,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湖南桃源县西安钨金矿床位于湘西矿化集中区西安金锑钨成矿带的中部,距沃溪钨锑金大型矿床约15km,是湖南重要的钨金矿床。前人研究注意到该矿区内含矿地层及断裂构造叠加对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文章通过矿区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测量,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和对前人资料的分析,发现该矿区还存在重要的褶皱构造。对该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提出了新的认识,该矿床的形成除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之外,还受到褶皱构造的明显控制,提出了:有利地层和缓倾斜EW向层间滑动断裂带叠加控制了矿化带的形成和分布,高角度NE向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构造,褶皱构造的叠加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次级褶皱尤其是背斜构造的叠加则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分布,该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是地层和层间滑动断裂带之上叠加了褶皱构造的地段。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灵山岛早白垩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等资料、地质统计等方法, 对山东省灵山岛老虎嘴剖面和船厂滑塌剖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船厂剖面发育滑塌褶皱、负载构造、阶梯断层、布丁构造、球—枕构造等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老虎嘴剖面发育层内褶皱、微阶梯断层、层内角砾岩等。根据形成时间、发育部位和形态特征, 将船厂剖面变形划分为滑塌前变形和滑塌中变形, 滑塌前变形又可以细分滑塌体下部变形和滑塌体内部变形。滑塌褶皱具有多级别、多尺度的特点;以厚岩层组成的滑塌褶皱为主, 尺寸为米级;岩层内部纹层形成的次级褶皱为辅, 尺寸为毫米级。滑塌过程中岩层不同部位应力不同, 伴生其他变形构造, 如拉张形成的布丁构造和挤压形成剪切褶皱等。滑塌前已经形成的负载构造等在滑塌过程中保持原来形态, 不因地层变形而变形。这些古地震触发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证明灵山岛在早白垩世古地震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8.
邴志波  王宗秀 《地球学报》2004,25(5):555-560
大连地区是稳定地台发生强烈变形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自中生代以来该区受多期较强烈构造变形事件的影响,强烈的改造、叠加造成该区复杂的地壳构造面貌,其中NS向剪切变形是区内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构造变形,形成大规模EW走向巨型平卧、同斜倒转褶皱,造成大范围地层倒转。本文以变形构造动力学为纲,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及构造解析,对大连地区的NS向剪切变形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其变形时间为晚印支期,认为晚印支运动是大连地区褶皱构造格架的奠基构造事件,这种大规模的板内变形是扬子板块和中朝板块陆一陆碰撞的陆内变形效应。  相似文献   

9.
安徽宿松群的甄别及时代归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原宿松群的深入研究,将其解体为蒲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南部经历了先侵入,后韧性剪切变形,再构造破碎的复杂过程,并非不整合接触;在北部为过渡或构造叠置关系。重新厘定宿松岩群的构造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甘田坳岩级(新建),柳坪岩组、大新层岩组、梓树坞岩组(新建)所组成人地层序列、微古组合、地质年代等方面谁了宿松岩群属新元古代,为重新认识大别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子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金山 《湖南地质》1991,10(1):33-38,67
葫芦磷矿床位于古丈背斜南西端,含磷岩系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下部,总厚度10m、分为A—B—C—D—E—F沉积序列。矿体呈层状,产状稳定,平均厚1m。P_2O_5平均品位氧化矿石为27%;原生矿石为20%,主要由胶磷矿(氟磷灰石)和隐晶石英、以及有机碳和黄铁矿组成。磷矿形成于陆棚至陆坡的静水环境。成矿物质来自海底岩石溶解、地壳深部、海底火山和海洋生物的磷质,它们在盆地中浓缩,在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磷质局部富集、沉淀成矿。矿床被认为是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2.
牟定铜矿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矾山磷 (铁 )矿床为一隐伏矿床 ,赋存在印支期碱性 超基性杂岩体中。矿床地处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 ,该处莫霍面深 39~ 40km ,并由陡变缓 ,矿床还处于张宣幔枝外围拆离滑脱带上。不同方向的深大断裂在矿床附近交叉通过 ,区域褶皱是印支期开阔宽缓的复式背向斜。赋矿的碱性 超基性杂岩体生成于 2 0 3~ 2 48Ma ,产状为岩盆 ,由三期侵入岩和一期脉岩组成 ,具层状岩系特征和韵律结构。矿体产于第一期岩石辉石岩带中。杂岩体航磁异常最高达36 0 0nT ,形态规则 ,地表剖面磁异常最高达 45 0 0nT ,剩余重力异常达 0 .2× 10 -4 m/s2 。在遥感影象图中 ,杂岩体与深部相连的同期岩体共同组成复合环状构造 ,并受北东向断裂和更大的环形断裂控制。据此建立了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石炭系阿羌岩组为本区的矿源层.灰绿色糜棱岩化强蚀变安山岩、英安岩夹中层状大理岩的绿岩组合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矿体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层控特点,是本区最具找矿意义的地层.从矿区地层岩性、变质作用、岩浆作用、脆-韧性变形作用等主要控矿因素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后经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改造,形成绿岩带中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金、铜、铁矿床,同时经脆-韧性变形,具有构造蚀变岩型金铜和磁铁矿型金铁铜共生的特征,区域变质、岩浆热液、韧性剪切共同作用促使了本矿床的形成.认为本矿床属于多型共生的多元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绿草泉沟磷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对该地区的含磷岩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绿草泉沟磷矿赋存于震旦系草大板组底部碎屑岩中,呈层状展布于复式背斜两翼;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磷矿体17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长度40~1840 m,厚度1.08~7.01 m,控制矿体斜深为40~240 m,品位w...  相似文献   

16.
银洞沟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世和 《地质与勘探》1998,34(4):13-19,33
就构造对该矿的控岩控矿作用和围岩蚀变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早期 层次滑脱构造控制了初放源层的形成、韧-脆性推覆型剪切作用控制了含矿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杨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2,16(4):224-228
广西鹰扬关—张公岭位于博白—岑溪—鹰扬关深断裂带的北东端。区内银、金矿的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热液 (或变质热液 )活动控制。主要矿床类型有破碎带硫化物型、破碎带黄铁绢英岩型、石英脉型。地球化学异常反映了该区的成矿特点。通过对银、金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及银、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区内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山背斜构造变形的野外观察,认为背斜两翼地层在厚度、变形特征及个别层位岩性上的差异,非沉积作用形成,而是由于各层之间的韧性差异以及不同岩性组合在褶皱后期的压肩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小范围内不同构造部位同一地层的变形差异,应按构造地层学的研究方法、手段去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磷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中国磷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磷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类型11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磷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在中国磷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综合成矿规律,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划分出22个磷矿矿集区.其中磷矿重要矿集区15个,基本包括了中国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前期的油气勘探和评价揭示了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和煤炭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岩心、钻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残留地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落实了侏罗系残留地层的分布。侏罗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统的湖西山组和小煤沟组,中统的大煤沟组及上统的采石岭组和红水沟组。下统主要见于冷湖构造带(湖西山组)和苏干湖盆地东部的向阳煤矿(小煤沟组)。湖西山组的下部岩性为厚层粗粒沉积物,表现为水下扇沉积特征,上部为大套湖相暗色泥岩;小煤沟组厚度较薄,沉积物粒度粗,发育煤层。中、上侏罗统主要分布于赛什腾凹陷和苏干湖盆地内的西部凹陷、中部凹陷、向阳煤矿。根据钻井显示,苏干湖盆地内中侏罗统主要发育大煤沟组五至七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泥岩夹灰色细砂岩、砾岩及薄煤层;其中五段为主力煤层和油气烃源岩层。上侏罗统岩性主要为棕红色、褐色泥岩夹砾岩、砂岩。残留地层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中心的迁移和断裂的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