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钟怡江  陈洪德  王峻 《沉积学报》2015,33(6):1170-1181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角洲是陡坡带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地震反射特征为楔形前积,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反映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作用;辫状河三角洲是缓坡带辫状河入湖形成的三角洲,向湖盆方向推进较远,地震反射特征为叠瓦前积,沉积特征反映牵引流作用。扇三角洲易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容易发育的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易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半深湖中的浊积岩体。古气候变化、构造-古地貌以及湖平面变化速率三者共同作用于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其中构造-古地貌是主控因素。结合二者沉积特征差异,建立了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图,以期能对相似构造背景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综合野外露头和钻井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特征,分析了鄂尔多斯晚古生代陆内坳陷盆地3个演化阶段沉积充填的差异性,认为盆地形成阶段以大型辫状河潮控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发展阶段以大型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成熟阶段以发育陆相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建立了3种适合研究区储集砂体预测和评价的"大平原,小前缘"三角洲模式,提出辫状河三角洲或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了粒度较粗、规模较大、厚度较稳定的有利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砂体,是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最有利相带,网结河三角洲和浅湖沉积了大量泥岩可作为盖层,加上太原组和山西组的聚煤作用,共同形成了该地区的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野外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的层序结构和微相类型,但两者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与曲流河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不仅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而且辫状河道沉积较发育,河道间洪泛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也可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根据野外露头的追索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从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看,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体具有分布较稳定、展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这就是本文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本文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青海砂西油田E3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200-3000m,厚多为5-10m,宽/厚比200-2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0-700m,厚多为3-6m,宽/厚比80-110。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是由于辫状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在油田开发中井网部署方案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野外露头、测井及钻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的层序充填样式和演化规律.于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的高潮期以充填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相对稳定期以充填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陆内坳陷盆地的成熟阶段以充填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各时期的三角洲具有"大平原、小前缘"的特点,这为河道的形成演化和砂体富集提供了空间.提出研究区内最有利储集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1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2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和网结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结点(C1型)亦是较有利储集体.总之,基准面的旋回控制的古地理面貌和层序充填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盒81下小层、盒82下小层、盒82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高,呈现宽条带状,属强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对比两者的区别,最终建立辫状化程度不同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同时,对该区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中心线叠合处理,得出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既存在继承性又存在迁移性的规律,继承性表现为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数量和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为分流河道始终向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期湖平面继续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晚期湖平面上升,沉积物有所变细。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地震沉积学是精细表征沉积体系时空分布特征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春光探区为例,首先对白垩系的层序界面和层序展布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然后综合分析地震、录井、测井、岩心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该区的沉积相类型,最后以地震沉积学思想为指导,利用地层切片等多项技术,对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的刻画。结果表明: (1)春光探区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7个四级层序。(2)白垩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异重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3)通过相位调整,建立了地震振幅与岩性的良好对应关系;利用分频处理、RGB属性融合和地层切片技术,精确地刻画了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呼图壁组沉积时期,春光探区西南角为扇三角洲,东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和异重流沉积,在切片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蜿蜒曲折的异重流水道及新月形的侧积复合体;胜金口组沉积时期是白垩系湖侵规模最大时期,最有利于东部异重流发育和保存,西南部扇三角洲继续继承性发育;连木沁组沉积时期,由于西南部抬升,只在东部接受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先前发育的异重流沉积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11.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资料、重矿物分析及地震资料,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马朗凹陷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在湖盆北侧大面积分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迁移,相互切割,叠置成厚20~50m连片分布的砂体。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马朗凹陷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有小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局部发育滩坝砂体。西山窑组沉积整体呈现出一个水进过程。分析化验数据表明,西山窑组砂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层胶结作用不强,以压实减孔为主,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储集层质量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2.
委内瑞拉盆地奥里诺科重油带MPE-3区块Oficina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定量刻画难度大,是制约该区块水平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在区域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芯描述和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该地区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心滩、复合心滩坝、辫状河道、决口扇/溢岸、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潮汐砂坝等微相。综合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现代沉积测量类比和经验公式等三种方法,实现了研究区主要沉积微相的定量刻画,认为辫状河河道带宽度介于1~5 k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在1 km左右,建立了心滩宽与心滩长、心滩宽与辫状河道宽度、水下分流河道单河道宽度与深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进一步阐明了Oficina组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规律,为提高研究区超重油油藏采出程度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pi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system. Taking the Chungua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Junggar Basin as an example,the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at first,and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 was thus built. And then the sedimentary types were identified combined with seismic,mud-logging,well-logging,core and analytic data.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epicted using several techniques including stratal slic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Cretaceous was divided into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seven fourth-order sequences in the Chunguang exploration area;(2)four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are identified,including fan delta,braided river delta,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and lake;(3)through the phase adjustment,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mplitude and lithology is established. The frequency decomposition,RGB blending and stratal slicing techniques were carried out,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in the study area was depicted precisely.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Hutubi Formation,fan delta was develop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and braided river delta and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ast,sinuous channels and lateral accretion packages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stratal slices. The lake transgression reached the maximum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Shengjinkou Formation,and it was favorable to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The inherited fan delta deposits were still develop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Due to the uplift of the northwest area,it could be only developed in the east area with braided deltas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hyperpycnal-flow deposits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Lianmuqi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含油气之一,随勘探不断深入,盆地东南部山2段-盒8段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单一层段储集砂体发育特征,而多层段整体沉积演化未进行深入探讨。在综合岩芯特征、测井相标志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识别三角洲相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变化、物源供给条件、古坡度恢复及古气候分析,明确了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控制因素,再现了其沉积转换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2段-盒8段沉积过程中,基准面逐步下降导致河流沉积作用逐渐增强;SN向与EW向物源供给逐渐增加;利用"压实模拟计算地层古厚度"的方法恢复的古坡度逐渐变陡;通过岩芯相与地球化学标志恢复的古气温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这些因素控制下,研究区由山2段曲流河三角洲逐步向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过渡。重建的沉积演化过程对区域内油气勘探及不同类型三角洲时空转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型海相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沉积动力复杂,其精细层序—沉积构型和演化规律是沉积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综合岩矿、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三维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对古珠江三角洲西侧的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曲流河道等河控三角洲的主要微相单元,同时也揭示出海岸砂脊等浪控三角洲中发育的典型微相类型。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揭示出单一典型层序内古珠江三角洲的演化特征: 低位体系域以河控三角洲为主,发育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河道规模明显减小,以小规模曲流河道为主,且易于见到海岸砂脊等波浪作用的典型特征。此外,针对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相带的系统编图和演化分析,在大约6 Ma时间内识别出6次河道大规模改道现象,推测恩平地区沉积演化明显受到自旋回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的主产层位,其储集砂体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研究区内主要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并对其沉积特征、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机理,以及岩相和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盒8段三角洲为辫状河-浅水型湖泊三角洲,在三角洲平原相区储集砂体为分流河道沉积;而在三角洲前缘相区则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席状砂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不发育。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玛湖凹陷斜坡区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砂体内钻遇工业油流,但其沉积成因还未见报道.以玛西斜坡区为研究范围,在岩心沉积特征观察、镜下岩矿成分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基础上,结合测、钻井资料等,对白碱滩组沉积相类型进行鉴定,并阐明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白碱滩组内包含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相类型,并可进一步细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库车坳陷中生代呈北陡南缓的箕状,其内连续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冲积-湖泊碎屑沉积体。湖缘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非常发育,它们的特征清楚、区别明显:(1) 扇三角洲为突发的、瞬时的灾变事件产生的重力流沉积与间灾变期正常牵引流沉积交替进行,并以重力流沉积占主导地位:其平原亚相类似于冲积扇沉积,河道砂体呈透镜状,厚度小、变化大。(2) 辫状河三角洲为正常的河流牵引流沉积,通常受到湍急洪水控制,为季节性沉积作用产物;平原亚相类似于辫状河沉积;河道沉积发育,砂体总体呈层状,内部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河道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交错层发育,尤以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特征,岩性以颗粒支撑的砂砾岩为主。(3) 曲流河三角洲为正常的河流牵引流沉积,沉积物输入量为相对连续的终年河流的产物,平原亚相类似于曲流河沉积:河道砂体呈层状,交错层发育,类型丰富。当然,这三种类型三角洲之间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不仅同一时期内可以并存,而且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冲积-湖泊沉积,由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和湖泊相组成,可分出14个亚相,35个微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最发育,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四种类型的三角洲。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构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是由含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三角洲中交错层理发育,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的野外剖面观察和盆地内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主要发育陆棚、海岸、冲积扇和三角洲等沉积相,海岸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潟湖和潮坪沉积,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和海岸沉积相,其中河流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可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而湖泊沉积相以浅湖沉积为主,海岸沉积主要为潟湖沉积。太原期,海相沉积占主导,主要分布于银川-榆林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并且从东西两侧至中部地区由浅海陆棚沉积和滨浅海过渡为潟湖沉积和潮坪沉积,其间发育障壁岛。盆地西北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广大地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自北向南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山西期,海水从盆地东南部退却,整体演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北部乌达-杭锦旗-鄂尔多斯一线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至靖边一带依次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靖边以南至延安以北地区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向南至同心-庆阳一线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盆地南部彭阳-泾阳地区主要为浅湖沉积,再向南发育物源来自南部的三角洲沉积,在东南部武乡-义马一带为潟湖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