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鸿瑞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567-3575

智利三联点作为典型的RTT型三联点,伴随智利洋脊俯冲到南美大陆板块下方,通过建立纳兹卡—南极—南美—太平洋四板块系统,并基于GPS、地震滑移矢量、洋中脊扩展速率及转换断层方位角等观测资料,给出了前三个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的欧拉矢量,据此进一步得到了各板块两两之间的相对欧拉运动矢量.结果显示,整个智利海沟处,三联点以北表现为纳兹卡板块相对南美板块的约83.0 mm·a-1的近东向俯冲,快速下降到三联点以南的南极板块相对南美板块的约22.0 mm·a-1的东偏南俯冲,由于洋脊俯冲效应,智利三联点自5.3Ma以来,整体由南向北作迁移运动,同时因为智利洋脊被转换断层切割成多个小段,导致智利三联点的性质在RTT型与FTT型间不断转变,当智利三联点为FTT型时,其运动方向改变为反向自北向南迁移,使得部分地区会经历多段洋脊的重复俯冲,从而导致洋壳玄武岩多次经历800~900℃的温度条件和低压(10~20 km深度)下的部分熔融,使熔体与残留物从第一次相平衡后形成的中性岩石,在经历又一次的部分熔融后形成酸性岩,这也是我们在三联点交替向北向南迁移的位置,多处发现弧前酸性岩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智利三联点以北地震较多,智利三联点以南地震很少且热异常显著。为探究洋脊俯冲对由温度定义的孕震区的影响,以智利三联点区域的地质背景为基础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洋脊俯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俯冲角度和汇聚速率等因素对孕震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宽度减小,导致发生在智利三联点以南的地震远少于智利三联点以北。剖面附近的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大致反映智利三联点区域板块间的孕震区宽度和地表热流特征。当俯冲汇聚量相同时,板块间的汇聚速率越大,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则越宽且其下边界越深,海沟附近的地表热流越高。与汇聚速率相比,俯冲角度等因素对地表热流的影响较小。俯冲角度越大,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越窄。当数值模型包含剪切生热时,洋脊俯冲过程中孕震区宽度大约可减小至15 km,且孕震区很浅。这可导致智利三联点以南部分区域难以发生地震,出现观测不到和达-贝尼奥夫带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关东-东海地区1980年1月至1993年4月期间的地震资料,描绘出了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目前地震平静的边界。关东-东海地区的大多数地震,不是发生在上覆板块(欧亚板块)之内,就是发生在俯冲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之中,其震源深度不到30km。  相似文献   

4.
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确定构造块体在球面上相对运动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构造块体内的应变变化及参数的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讨论了将相对运动和应变变化综合起来以更充分地描述地壳运动和变形的模型。结合相对运动参数,提出了一种逐步趋近的变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建设省国土地理院在全世界首次成功  相似文献   

6.
东北日本是北美板块吗?石川有三1.东北日本属北美还是属亚洲?东北日本属于哪个板块是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而且早已明确,但实际上却还是不那么清楚的。例如,最近濑野(1993)重新研究了包括东北日本在内的板块相对运动,提出了把鄂霍次克...  相似文献   

7.
埃达克质岩是一类中酸性岩浆岩,在地球化学上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正的或者无Eu-Sr异常以及高的La/Yb和Sr/Y比值为特征.新生代火山弧环境中由俯冲洋壳(板片)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属于狭义的埃达克岩,主要出现于环太平洋火山弧区(洋内弧、大陆弧、陆缘岛弧).而新生代由碰撞加厚下地壳...  相似文献   

8.
李献华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Z1):184-194
综合了前人和作者最新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华南晚元古代晋宁期造山运动的演化提供了化学地球动力学制约晚元古代早期(0.97-1.0Ga)的皖南、赣东北和桂北蛇绿岩在元素地球化学上具有相似的岛弧特征,但它们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新获得的高精度结石U-Ph年龄资料表明,桂北地区的本洞、三防和元宝山等三个主要花岗岩岩体均形成于820-825Ma,排除了本区有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存在.扬子南缘中元古代到三叠纪各个时代地层中的泥质沉积岩的TDM在晚元古代早期从约1.8Ga急剧降低至约1.3Ga,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沉积物源区有大量新生馒源物质的加入.根据研究资料,提出了华南和扬子块体晋宁期陆-弧-陆碰撞模式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相对运动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支地块中生代的古地极位置较华南地块的古地极位置经度偏西、纬度偏南。此现象系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先是印支地块绕喜马拉雅山系的东枢纽(阿萨姆枢纽)顺时针转动了8°,然后华南地块自西向东移动了大约20°。此解释与主走滑断层迁移模式基本吻合。古地磁数据还表明,虽然红河断裂近期活动为右旋性质,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它曾是一条调节两板块相互作用的巨大的左旋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10.
季.  AB 陈保华 《内陆地震》1997,11(3):258-264
认识造山带及其构造的成因本质对研究地震分布规律非常重要。列出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造山带分类。作者综合地槽说和板块构造说,提出了造山带分类类型。认为,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地震活动造山带系属地台后的远程碰撞型,中亚造山带是在切向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阐述了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地貌构造和地震活动。不对称山脉是该区造山带构造的重要特征。地台后的远程碰撞造山带的最新构造特征,既可解释地震构造反常现象,又可确定地震活动规律,这些规律可用于判断孕震带和评定地震潜在区。  相似文献   

11.
由测井记录求热导率,对于研究沉积盆地热演化极为重要。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方法,首先根据矿物组成、孔隙度解释测井记录,然后由综合公式求实地热导率。对每种成分的体积比进行加权可求出各个热导率的几何平均。该模型的有效性已得到了各向同性样品实验测试结果的广泛验证。不过该方法还需在实地环境进行验证。巴黎盆地的两口测井平衡状态时记录的温度数据,为检验该方法提供了唯一的可能性:当导热态稳定时(傅里叶定俸),热导率一定正比于温度梯度的倒数。根据矿物组成,孔隙度以及岩屑和岩心实验测量结果标定出的传导率定律得出的热导率,可以定量解释解释测井记录。计算出的导热系数与梯度倒数吻合得相当好。对观测井剖面的3个实例,计算出的热导率与伟度倒数的对比较为合理。在3个例子中,每个都可确定一个深度范围,在这一范围里,视热流基本上不随深度变化,而且以传导方式为主。这使得强调以粘土为主的传导模型更趋完善:假定非粘土端测定的热导率已知,则可求得与温度测量结果拟合得很好的热导率,在这三种清况下,求得枯土热导率(1 .2一1.4w/m/K,低于假设的值(1 .sw/m/K),这可能是反映了各向异性的影响。最后检验了一个把容积热导率直接表示为测井记录的经验模型。一个剖面中所得结果与前述结果完全一致,但对另外两个剖面,该模型的稳定性和物理意义还有疑问。这可能是由于地下隐藏的矿物学模型中缺少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地幔粘度变化和板块运动的新资料暗示,作者以前的关于驱动和阻止板块构造的力的理论需要修改。在地幔中,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流动可能遍及整个地幔,而不是几乎完全在地幔顶部的薄的软流层中。本文的第一个任务是计算作用在半球板块上的粘滞转矩,该转矩是由在板块边界之下地幔中的垂直点力产生的。这个原始问题是足够简单的,即使软流层和中间层的粘度给的不同时也是这样,并允许使用一系列有关的球谐级数项来计算。它表明:岩石层和软流层中的力是作用于板块上的转矩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软流层粘度低的时候;按早先给定的项数给定截断项数时,会严重地低估软流层中力的作用。这些结果被用来指导如何近似地取更真实的边界条件。对于真实边界条件,用前述原始问题相同的方法,精确计算将太费时间。第二个任务是估计驱动和阻止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际转矩。它包括“洋脊推力”驱动机制的重新计算,该机制给出围绕地心的总转矩为零,它与Archimedes原理一致,而同Davis和Solomon的新近结论相反。重新计算不影响仍具有非零合力的“下插板块拉力”,其主要部分被板块系统相对于平均中间层的非零平均角速度平衡(本文认为,在中间层中存在“热点”)。这个角速度与观测资料符合得很好,对于驱动中未用的资料,它也给出了一个近似检验。对于每一板块帮发现了驱动转矩和阻止转矩之间的不吻合。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最佳的方法吻合程度要好一些。两者的共同结论是“下插板块拉力”应该对年龄和速率加权;最重要的阻力是整个板块区下方抗剪切流的粘滞阻力,而不是早期著作中所说的俯冲带的局部摩擦。  相似文献   

13.
吉林-日本区深震特征及板块俯冲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USCS地震资料:分析了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的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带上.其北支地震活动强于南支.同时也揭示了该区地震深度、地震频次以及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容易发生强震的地震层位在570-580km左右。由深度资料推断板块间的作用方式,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挤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其俯冲角度与俯冲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倾角越大,俯冲越陡.水平延伸距离越短;反之,倾角越小.俯冲越平缓,水平延伸距离越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用古地磁方法确定第四纪时期地壳块体相对运动状况,选择了分别处于陇西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内的兰州九州台和陕西洛川两个黄土剖面作为实验对象。在这两个黄土剖面的4个相同年代的层位采集定向大样,作黄土沉积剩余磁化矢量测量,并用虚磁极法拟合,初步结果表明,约110万a来陇西块体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作顺时针旋转,其转动量达9.0±4.7°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把地震灾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日本正倾注力量于地震预报和防灾措施。迄至目前,地震预报的研究究竟进行到了什么阶段,为了预防大地震的发生又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地震预报在日本,由国家下大力气搞地震预报研究始于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开端的1965年4月。现在,这一研究已进入第五次计划期间(1984—1988年)。1969年,以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了由大学和  相似文献   

18.
19.
<正>2015年2月5日,《Nature》发表一篇题名为"地球科学:一个地震构造板块的走滑基底"(Earth science:The slippery base of a tectonic plate)的文章。文章指出,当太平洋板块下沉到新西兰下方时,板块基底高分辨率成像揭露了一条10km厚的通道,该通道将板块从上地幔底部分离出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即岩石圈,由几个刚性板块构成,它们相互移动,  相似文献   

20.
自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针对我国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提出了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倍九法。这是一个经验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