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同位素比值C~(13)/C~(12)和O~(18)/O~(16)在水文地质学领域的应用正在日益扩大。应用同位素方法示踪、测年和测温有助于解决下述问题: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和补给方向;确定地下水起源与形成;鉴别古代地下水提供古水文及古气候信息;测算地下水流速及  相似文献   

2.
从岩体产出的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岩石熔化实验,Sr~(87)/Sr~(86)初始比值等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岩体成因属壳型(相当徐克勤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但由於岩浆近地同化混染白云质灰岩,致使造岩矿物黑云母富含镁质,又具有过渡型(相当徐克勤的同熔型)花岗岩的某些特点。而钨、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与该岩体有着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所对老岭群珍珠门组含矿性及找矿远景综合研究中,于荒沟山铅锌矿床及珍珠门组做了大量硫、氧、碳和铅同位素工作。根据同位素组成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荒沟山铅锌矿床属层控型沉积变质改造矿床的新观点,并指出了找矿方向。本文就上述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讨论。 1.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模式年令荒沟山、天湖沟和银子沟6个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Pb~(208)/Pb~(204)为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是指以祁连山东段为主体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山系交汇地段。本文根据野外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现代高山冰缘带特征及晚第四纪古冰缘现象,对主玉木冰期以来冰缘环境发展作了探讨。文中引用C~(14)年龄是由兰州大学C~(14)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的。  相似文献   

5.
一、U~(238)/Pb~(204),Th~(232)/Pb~(204)及Th/U比值的计算 一个方铅矿或其它不含U、Th,而含Pb的矿物当已测定铅同位素比值,在进行了矿物形成的模式年龄计算后,代入铅原始增长公式(公式1及2)就可求得矿物形成体系的U~(238)/Pb~(204)及Th~(232)/Pb~(204)二个常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水溶液中Sr~(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纤维加入量、Sr~(2+)初始浓度、作用时间等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采用SEM、EDS和FTI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纤维加入量为2.0 g/L、Sr~(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纤维对Sr~(2+)的吸附在4 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实验条件下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6.22 mg/g。等温吸附拟合结果表明,ZH型重金属螯合纤维对Sr~(2+)的吸附可能是以单分子层为主的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纤维对Sr~(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H_2和—COOH等基团进行配位络合从而吸附在纤维表面,—CH_2—和C=CH_2等基团参与此吸附过程。能谱分析表明Sr~(2+)与纤维上Na~+和Ca~(2+)还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7.
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末期,第一批研究成果于1949年分别由H·G·舍德、J·麦克纳马拉、C·B·柯林斯在加拿大和A·B·特洛菲莫夫在苏联发表.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虽然开始较晚,但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目前研究的完善程度、应用范围以及投入的研究力量等方面,都超过了较早开始研究的氧、碳、氢等元素而与铅成为稳定同位素地质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自然硫有四种同位素,它们的丰度分别为:S~(32)-95.O%, S~(33)-O.74%,S~(34)-4.2%, S~(36)-O.014%.S~(33)、S~(36)含量少,其丰度变化难于测定,所以在同位素地质工作中以S~(32)/S~(34)比值代  相似文献   

8.
铅铜的选择性螯合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科 《岩矿测试》1990,9(3):238-240
曾应用SO_4~(2-)释放Ba-EDTA中的EDTA,当有Pb~(2 )存在下,Pb~(2 )同BaSO_4共同沉淀。当Ba~(2 )量超过Pb~(2 )的10倍以上,Pb~(2 )全部掺入到BaSO_4晶格中,形成混晶沉淀。这种沉淀比PbSO_4更稳定。利用这一性质,曾掩蔽Pb~(2 )直接螯合滴定Zn~(2 [2-5])。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微酸性介质中加入SO_4~(2-)Ba~(2 )可以定量释放Pb-EDTA中的EDTA,生成更稳定的硫酸铅钡:  相似文献   

9.
川南大湾剖面栖霞、茅口灰岩古岩溶的氧、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南古宋地区的大湾剖面中采集了45个海相灰岩和7个次生方解石样品,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灰岩中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与沉积环境有关,同样展示出,从88至86层,84至82层以及81到76层随着层位朝向阳新灰岩的底部逐步富含C~(13)和O~(18)。作者认为海相灰岩和次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用来识别古岩溶的存在。并指出,古宋地区的二迭世灰岩中88层,84层和81层是三个古岩溶侵蚀面。  相似文献   

10.
硫同位素研究是推断矿床硫源,进而划分成矿类型的常用工具.以往多采用简单的统计类比法.该法以假设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S~(34)等同于成矿热液硫同位素组成δS_(∑S)~(34)为前提,将未知成因矿床的硫化物δS~(34)值与自然界各地质体δS~(34)的统计分布进行简单比较,凡δS~(34)变化小且近零值的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凡δS~(34)值变化大且偏离零值的矿床,则为生物或沉积成因.然而,实际上常出现令人困扰的情况:有些类型相同的矿床,其δS~(34)值却大不相同;相反,类型各异,δS~(34)值又相同;此外,不少矿床δS~(34)值范围介于上述不同类型矿床之间,似乎并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1.
试论澜沧含银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运用地壳演化中历史分析的方法,试图阐明澜沧含银铅锌矿带成矿作用的复杂过程:海槽裂谷的地质构造环境,完全控制了成矿带的发育;晚二迭世,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喷发,是其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老厂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测定结果(S~(32)/S~(34)为22.138—22.241,δS~(34)为O.92—3.7‰)证明了这一点。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使矿源层中的金属离子活化迁离,最后在断裂带中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通过对每一个原子计数,发现可以迅速测定C~(14)与C~(12)的比值,而确定这种比值是测定古生物年代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通常测量C~(14)同位素的衰减要花几个星期。而这种新方法使用高能质谱仪,只要几天就可测定极其微量的样品中C~(14)与C~(12)的比值。加利福尼亚州圣乔治州立大学A·B·  相似文献   

13.
矿石中硫的测定以重量法较为准确,燃烧法较为快速,但均需较特殊设备。在例行容量测定中,由于干扰元素较多,难于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了适应地质野外化验工作的需要,我们采用逆王水(或碱熔)分解样品,把矿石中的硫氧化成SO_4~(2-),在2%的硝酸介质中,用EDTA络合Pb~(2+)、Sr~(2+)、Ca~(2+)等干扰元素,然后加入Ba~(2+),使生成BaSO_4沉淀,经过滤分离大多数干扰元素后,用EDTA法测定Ba~(2+),换算出硫的含量。此法适于测定2%以上的硫。我们曾对十个矿种的样品进行过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西南部太古宙花岗岩中全岩样的O~(18)/O~(16)比值(σ值,‰)属于加拿大地盾部分的相似太古宙岩石的范围(即5.0到8.9‰)。具有不同Rb-Sr年龄组合和不同的构造位置的片麻岩和侵入的花岗质岩石表现有广泛σ数值组合。虽然现有的氧同位素和其它化学资料不足以作年龄或化学组分紧密对比,最老的片麻岩的氧看来是非麻粒岩相中最年轻的(即σ值约6.6‰)。从杜姆布列杨格(Dumbleyung)区取的一些太古宙酸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卓资—阳高一带区域变质岩中某些共生矿物的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变质作用温度、与磁铁矿、石英平衡的水的δO~(18)值和一些矿物的δO~(18)值变化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卓资—阳高一带区域变质岩中某些共生矿物的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变质作用温度、与磁铁矿、石英平衡的水的δO~(18)值和一些矿物的δO~(18)值变化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金岭铁矿属接触交代型矿床.沿金岭闪长杂岩体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石炭统本溪组砂、页岩的接触带上分布有肖庄、侯庄、铁山、北坑、北金召、东召口、王旺庄等多个大小不等的矽卡岩矿床.通过对分布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膏盐、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岩体赋存的硫酸盐、硫化物进行δS~(34)的分析,获得了金岭闪长岩体的硫同位素组成δS~(34)=-0.4~14.6‰,δS~(34)的众值范围:4.3~9.8‰,沉积围岩的δS~(34)=-1.4~18.1‰,δS~(34)的众值范围:7.2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74年,1977—1978年测定了北京地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54个样品的C~(14)年代数据。其中,考古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了34个样品(标本由陈方吉、张子斌、孙秀萍等提供,编号ZK),有6个数据已发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了20个样品(标本由本实验室和一○一地质队等采集,编号CG),有4个样品的数据已发表。现将44个样品的C~(14)年代数据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同位素可以解决许多水文地质问题,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应用氧同位素确定地下水在含水层巾的停留(径流)时问是一个定量的方法一、方法原理1970年Kusakabe等人提出了一个解释O~(18)季节变化的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平均停留(径流)时间.该方法后来由Tron等人进行简化并应用.这个模型首先设含水层是均质的潜水含水层,其中水的体积为V,O~(18)的大量为δ_v;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入口流量为Q_E,O~(18)含量为δ_p;含水层的出口流量为Q_s,O(18)含量为δ_s.含水层中O~(18)平均含量δ_v的更替,在给定的时刻由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矿物浮选、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金属阳离子(Fe~(3+)、Zn~(2+)、Fe~(2+)和Pb~(2+))对重晶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作用原理。浮选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磺酸体系下,4种金属阳离子Fe~(3+)、Zn~(2+)、Fe~(2+)和Pb~(2+)在p H值为4.0~11.2范围内对重晶石的可浮性都具有活化作用,其中Pb~(2+)对重晶石的可浮性活化效果最好,Fe~(2+)次之。Pb~(2+)活化机理研究显示,Pb~(2+)主要以Pb~(2+)、Pb(OH)~+的形式和重晶石表面吸附的OH~-结合并脱水,然后吸附在重晶石矿物表面并促进十二烷基磺酸根阴离子在重晶石表面的吸附,从而增强了重晶石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