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气候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习水县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利用1959—2022年贵州省习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2010—2022年24个乡镇区域站日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习水县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习水县暴雨多发生在习水河谷和赤水河谷的迎风坡及东部喇叭口地形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北多南少;年区域性暴雨日数呈增长趋势;区域性暴雨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征,主要出现在5—9月,占比94%;区域性大暴雨日数月分布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6月、8月。习水县暴雨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夜雨特征明显,大暴雨夜雨占比81.1%;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19时—次日06时,占比76.9%。习水从春季至秋季都有暴雨出现,暴雨日数频次大值区自西向东移动,夏季暴雨出现最多,占比69%。将造成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低涡切变型、冷锋低槽型、梅雨锋型、台风外围型等4种类型。低涡切变型产生暴雨最多,占比77.3%。【结论】习水县暴雨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区域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夜雨特征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开展习水县暴雨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955~2000年发生在南宁市的强对流暴雨的降水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5~8月是强对流暴雨多发期,以单个雨团影响最为普遍,易发生在水汽和不稳定层结垂直分布极不均匀的环境场中。  相似文献   

3.
对1955~2000年发生在南宁市的强对流暴雨的降水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5~8月是强对流暴雨多发期,以单个雨团影响最为普遍,易发生在水汽和不稳定层结垂直分布极不均匀的环境场中。  相似文献   

4.
5.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条南北向暴雨带的降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卫星云图、雷达探测和自动气象站记录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6日20时~7日20时形成于广西中北部的一条南北向暴雨带的降雨性质及成因,发现暴雨带北段主要是高空低槽前暖湿气流受整层抬升而形成深厚的层状云而产生强降雨,降雨性质属于间歇性降雨。虽然层状云间歇性降雨强度不大,但由于云层深厚而稳定,降雨时间长,累积降雨量大,形成了环江县、河池市等地的桂北暴雨区;在低槽底部,由于存在低层辐合区,槽前处于强位势不稳定。低槽过境时,槽后冷平流触发强对流运动,产生强阵性降雨,形成了以上林县为中心的暴雨带南段大暴雨区。  相似文献   

7.
李海红 《青海气象》2000,(1):33-36,61
本文重点对1981-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5次大-暴雨大气过程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10日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形成暴雨的云量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的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对预报员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余市十七年来连续暴雨的成因,从天气形势基本特征,卫星云图,大气稳定度以及单站综合要素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新余市连续暴雨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7,21(1):8-10
1994年7月1日至11日安顺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对这种连续暴雨天气形势的分析和预报能力,本文对形成这次连续暴雨的天气系统作了分析,还分析了水汽,平流等的物理因子的贡献和地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5月河南久旱转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环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高空槽前、中低层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出口左侧强的低空辐合区。将干旱期间与暴雨时段大尺度环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干旱期间500 hPa高度场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暴雨时段环流迅速调整为"东高西低",上游也由干旱时期的高度正距平转为负距平,下游由高度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干旱期间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主体均较偏南,暴雨时段二者均快速加强北移,暴雨区恰好位于二者交汇的高空强辐散区。干旱期间AO指数及NAO指数均为正值,当二者先后由正值转为负值时,有可能预示着后面将有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加密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NCAR的1°×1°全球同化数据系统分析的资料,诊断分析2012年11月28-30日广东中北部一次罕见的秋季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西太副高偏强、脊线位置位于15°N附近,孟加拉湾低槽偏强,西风带在中高纬维持“两槽一脊”型,东亚大槽,中低纬波动等有利于这次暴雨过程;2)西南急流、冷空气、中国东北部到日本海的地面低压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3)水汽条件、强烈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条件等非常有利于这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散度、垂直速度、整层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这次持续性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3.
1概况10月13日下午3时,9516号热带风暴在广西合浦县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往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进入梧州市的西北侧,以后受南支槽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热带低压东移且减弱缓慢,自西向东影响粤北,造成粤北普降暴雨到大暴雨。2热带风暴登陆后的移动热带风暴登陆减弱后的低气压的移动,仍受500hPa引导气流的影响。12日20时,原青藏高原上空的冷槽加深东移到100”E,槽后的冷平流和槽前的正涡度平流迫使副高在110oE附近断开,热带风暴继续北上。13日08时,该槽东移到105”E附近,槽后的冷平流仍很明显(凸T24max—-7℃…  相似文献   

14.
利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机场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等资料,对2018年2月14~15日茅台机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是一次典型平流雾天气过程,在北方“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和南方南支槽东移的背景下发生。大雾前半段机场近地面主要受暖平流影响,后半段主要受弱冷平流影响,期间锋面过境对大雾有短暂清除作用;暖平流雾阶段,机场受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的影响,为平流雾的发生和维持创造了水汽条件;弱冷平流雾阶段,近地面有辐合中心,南来水汽与机场西北面赤水河谷水汽在此汇聚;大雾过程中,机场上空的逆温(或等温)层为冬季云贵准静止锋的锋区所在,它使得大气层结更加稳定,有利于大雾生成和维持;冷空气主体南下至贵州北部后,冷平流造成的低层下沉运动和水平扩散条件的改善是导致大雾最终消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泰安市2004年7月16-17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前后的高空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通过对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得出暴雨发生时相关物理量场分布特征以及中小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揭示泰安夏季暴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暴雨发生时不同层次上的水汽通量、流场、垂直速度、涡度等有明显变化,尤其是24小时增量对暴雨预报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过程简述 1994年10月7~9日在湖南省西南部与贵州省东南毗邻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其特点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有10个站,其中10月8日湖南省的怀化、新晃、芷江、黔阳,贵州省的玉屏、三穗6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均大于80毫米,72小时内总降水量均大于150毫米,最大的降水中心在湖南省的芷江,24小时降雨量为96.7毫米,72小时内降水量为170.6毫米。  相似文献   

17.
台风龙王中尺度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林毅  刘铭  刘爱鸣  黄美金 《气象》2007,33(2):22-28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省,在福州地区引发特大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诊断分析表明,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其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出现分支而形成的两支气流在福州地区的再次交汇,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垂直剖面上θe的非对称鞍形场结构、湿位涡的下负上正分布及高空强辐散和低空强辐合互耦,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发生在驻马店地区的1997-07-17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流场、能量场、稳定度、水汽条件及单站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此类特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95.8”大暴雨过程的全面技术总结,揭示了多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对产生大暴雨过程的贡献,并指出了云团的发生及其发展源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低空急流持续影响所形成的两个中间尺度重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上海市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智强  戴新甫  梁旭东 《气象》2000,26(9):24-28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对1999年6月23日20时至28日14时上海市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稳定条件下,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同时还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等因子在暴雨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