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时容易漏记露的现象。一是在夜间雨后转晴的时候。入夜雨停后,草上布满了水珠,但通常此时大都不再考虑记露,有的观测员记了露,有时也被认为是误记。其实,雨后空气潮湿,入夜后近地层气温由于辐射冷却而下降,此时水汽较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形成露。辨别的办法是在夜间雨停后,把观测场里地温表和其它仪器上的雨滴擦干,或在开阔地段选择两处有代表性的浅草层,人工将草层上的雨水珠尽量消除干净。如果过一段时间会在这些仪器或草层上形成露珠,应当记露。二是在日界前容易漏记露。在20时观测时有露,没有立即记入…  相似文献   

2.
对地面观测疑难问题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泽民 《气象》1988,14(1):55-55
在地面观测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笔者在此列举两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1.在夜晚,前半夜下雨,后半夜雨停云散,并有露产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在通常情况下。观测员只记雨而不记露。记雨又记露,会使报表审核员产生疑问,从而有可能计算错情。笔者认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应该如实记录,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天气状况。降落在地面上的雨与凝结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露的区别是较明显的。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天气意义也不一样:雨是降水的标志,露是晴天的反映。 2.当露与霜同时并存时,如何记录?对于这一  相似文献   

3.
夜间降水停止后的露和雨点极容易混淆,以致于发生漏记露或多记露的现象存在。该文从露的气象定义以及露的生成条件着手,讨论夜间降水停止后露的辨别方法。认为:①雨止后,地面植物尖端发现有形状规则的圆形水珠生成,即使植物躯干上存在降水湿斑,都必须记录露;②雨止,只有残留在地面植物上的边缘不规则的扁平湿斑,不能记成露;③切记连续降水过程中记录露。  相似文献   

4.
雨露相继露霜并存之我见于红莲在地面观测中,偶遇一些相继或并存的天气现象,常使观测员取其一而避其二。列举两例,并提己见,与同行共商。在夜间,前半夜下雨,后半夜雨停云散,并有露产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夜间不守班站的观测员只记雨而不记露,...  相似文献   

5.
是记霜还是记露我站是3次观测站,夜间不守班。在春末晴朗的日子里,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夜间地面最低温度低于0℃,08h观测时只有露。有些同志认为,夜间最低温度低于0℃,08h有露,夜间必有霜,08h的露是太阳出来后霜融化而成。因此,按规定不记露,只在夜间...  相似文献   

6.
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露,规范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常生成于夜间,有时也生成于夕阳街山的傍晚,清晨以后,随着湿度的逐渐回升受热力蒸发而消失。有时也因受雨水的冲刷而消失。实际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蛙声如潮的夜晚,星空下掠过几丝淡淡的云彩,在干燥的地面飘下几滴斑驳的雨点,而微量降水以前就已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形成了露。微量降水以后露是否仍然存在呢?因为微量水降微乎其微,不足以将露冲刷掉,应视为存在.三次观测站的夜间出现的露,应转记于天气现象白天栏.笔者曾细心地作过几次观察,发现微量降水与露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降水后的露和暖湿气流控制天气条件下的露不易观测。为防止露的漏记或多记,根据平时的观测经验,总结出3点观测、判断露的注意事项:是否记露要结合当时的气象要素;区分清楚露珠与"植物吐水"现象;区分清楚雨滴与露珠。  相似文献   

10.
我站虹吸雨量计近一段时间发现无降水时有时却有 0 1~ 0 2mm的抬升 ,而有小降水时有时却不抬升的现象 ,如 1 999 0 7 2 8 2 0时换纸后 ,至 2 0∶2 3分自记纸有 0 1mm的抬升 ,但此时段内本站无降水。 1 999 0 8 0 1 1 5∶41~ 1 6∶2 8分本站有阵雨 ,实测降水量 0 3mm ,而雨量计自记记录却无抬升 (无记录 )。根据自记录情况分析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 1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太大 ;( 2 )浮筒直杆与各孔洞间的磨擦太大 ;( 3)容器口面不水平。经检查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适中 ,容器口面亦水平 ,最终原因是浮筒…  相似文献   

11.
露的判定依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校对观测记录中常发现多记或漏记露的现象,这里根据露的形成条件,结合观测经验列举一些实际观测记录作为判定露的依据,以供参考。 1 掌握露的形成条件 (1)露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或地物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在晴朗微风的傍晚或夜间,地面或  相似文献   

12.
聂祖美  袁为栋 《气象》1990,16(4):53-53
《气象》1989年第9期刊登了雍延和同志关于《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下简称雍文)的文章。雍文对由夜间栏延续到白天栏的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的转记问题提出了两个新观点。1、既看露、霜的有与无,又看露、霜的多与少,凡其覆盖  相似文献   

1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根据定义:露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霜则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上述两种天气现象,从定义分析,其生成条件分别是凝结、凝华,生成条…  相似文献   

14.
雨后的露     
雨后的露叶志红(百色地区气象局533000)露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或地物上凝结而成的水滴。这种天气现象对于每一位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记录的天气现象,它不用记录始止时间,也不用来编发报文,只是作为一种气象资料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每年夏半年 ,在台风靠近或影响浙江期间 ,国家气象中心和省气象台根据需要可向有关台站发布台风加密观测指令。有时指令传递到基层台站已临近发报开始时间 ,这时前 1 2小时的实测气温一般都缺测 ,而台风加密报中的海平面气压的查算又需用到前 1 2小时气温 ,此时该如何处理呢 ?中国气象局《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的第三章加密观测部分规定 :“求算海平面气压时 ,若没有前 1 2小时的实测气温 ,可用经订正后的自记值计算 tm;若无自记仪器或自记记录中断时 ,则用当时的气温代替 tm。”有前 1 2小时实测气温或自记气温的情况 ,处理比较简单 ,本文…  相似文献   

16.
露是水汽凝结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水珠,是由近地面的空气层内所含的水汽同辐射冷却的地面及近地面物体表面接触而形成的,大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而雨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降水。很显然,有雨的天气不利于露的形成,二者一般不能同时记录。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我站某日夜间无雨,在08时定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发现近地面的物体上有大量的露珠。在07时45分开始降间歇性小雨,由于雨滴非常小,直至08时以后都可清晰辨认出草上的水珠是露珠而不是雨滴。在这种情况下,我站一致认为,天气现象栏里露、雨应该同时记录。…  相似文献   

17.
测报值班中常遇到有时天空一直是雨层云并为连续性降水 ,但突然闻雷 ,而当地整个云层与降水性质均无变化 ,这是暖锋云系 (或缓行冷锋云系 )上产生的局部不稳定现象。此时虽闻雷 ,但要根据情况判明Cb云量 ,正确判断降水性质。当降水阵性较明显 ,本站气象要素也随之有剧烈变化时 ,这时的云层就不再是雨层云布满全天 ,而在相当一部分或天顶部分已为Cb云控制 ,这时应将雨转记为阵雨。雨和阵雨的转换@王元秀$固始县气象局!河南固始465200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站在天气现象的记录里,有时会把植物吐水误记为“露”,造成记录失真。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弄清了“露”与“吐水”的概念,在观测中认识了这两种现象,杜绝了误记。露是水汽在地物上的凝结物,而吐水则是植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初春或盛夏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9.
1 虹吸提前记录笔尖不到 10mm迹线就开始虹吸 ,其原因是虹吸管的出口端存有积水 ,加上虹吸管的进口端也开始增水加压 ,两端封闭 ,空气不能充分补充进来 ,于是虹吸管内的水面高于浮子室内的水面 ,因而笔尖不到 10mm自计纸线就提前虹吸。遇到这种情况 ,可将虹吸管下部的胶皮管口剪成斜口状 ,以免存水 ,故障即可排除。这种现象一般不影响记录的连续性 ,可正常整理。2 自记迹线上下限不稳定在整理雨量自记纸的过程中 ,经常发现自记迹线上限有时在 10mm以上 ,有时在其下 ,虹吸后的迹线下限有时落在 0线以上 ,有时在 0线以下。遇到这种情…  相似文献   

20.
在气象观测中,象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是有自记仪器的,借助与自记仪器记录的比较,能很快地判断实测要素是否正准无误,这也是老观测员减少错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在比较中,我们发现有时器差值为正,有时器差值为负,有时器差值大,有时器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