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8 0 1和 5 34站位的侏罗纪地层1 .1  80 1站位的放射虫ODP80 1站位始钻于 ODP1 2 9航次期间 ,并且是太平洋中对侏罗纪洋壳进行采样的惟一位置 ( 1 8°3 8.5′ N、1 56°2 1 .6′ E,Pigafetta海盆 )。ODP1 85航次在 80 1 C孔钻入洋壳的深度为3 41 m。首先使用 HCL溶液分离出样品中的放射虫 ,然后用稀释的 HF( 1 %~ 3 % )除去碳酸盐组分。本文运用了放射虫个体组合带 ( UAZ)和 Baumgartner等 ( 1 995)的分类法。80 1 B孔的 1 2 9-80 1 B-3 7R-1 ( 0~ 6cm )和3 9R-1 ( 8~ 1 1 cm)样品中发现了保存中等至保存好的放射虫。1 2…  相似文献   

2.
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火山沉积作用的差异:矿物学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的沸石粘土沉积岩心(CP30和CCA121)的矿物学特征揭示了早中新世以来两个洋区火山沉积作用的差异。首先,中太平洋火山组分来自偏碱性的火山母岩,而且从早中新世到第四纪,母岩碱性增加;而东太平洋火山组分的母岩主要呈基性,从早中新世到现代,母岩具有由碱性向基性变化的趋势,表明洋壳或上地幔在时空上具有不均匀性。其次,两个洋区火山沉积物中都含有陆源物质,但东太平洋受到了较中太平洋强的陆源作用影响。同时伴随着火山沉积作用,东太平洋一直存在热液沉积作用,为结核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6,明显高于洋中脊环境产出的多金属硫化物中的平均Ag含量(2.78×10-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该热液区矿物组合、分期以及自然银的赋存形式,并初步探讨了自然银的沉淀机制。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此外还观察到针钠铁矾、重晶石、硬石膏以及自然银等矿物。根据矿物结构和共生组合,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的主要矿物组合为一期黄铁矿(Py1)、重晶石、硬石膏等;阶段Ⅱ主要矿物为白铁矿;阶段Ⅲ则有二期黄铁矿(Py2)、黄铜矿、粗粒闪锌矿、等轴古巴矿等矿物结晶。自然银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y1的边缘或者内部包体之中。Ag在Edmond热液区的主要迁移形式为Ag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