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常数及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研究了南海海绵Haliclona sp.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南海海绵Haliclona sp.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十六烷基甘油醚(Cetyl ethers of glycerol,1)、正十二烷酸(Dodecanoic acid,2)、2'-脱氧腺苷(2'-deoxyadenosin,3)、尿苷(Uridine,4)、2'-脱氧尿苷(2'-deoxyuridine,5)、2'-脱氧胸苷(2'-deoxythymidine,6)、a-乙基葡萄糖苷(a-ethyl glucoside,7)、对羟基苯乙胺(Tyramine,8)、异戊胺(Isopentylamine,9).化合物4、5、7和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我国南海海域的蓖麻海绵Biemnasp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 4个结晶化合物。经FT -IR ,MS ,1 HNMR ,1 3 CNMR ,DEPT等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正二十八酸(Ⅰ) ,正十六酸 (Ⅱ) ,穿贝海绵甾醇 (Ⅲ )和biemnamide (Ⅳ )。报道了 (Ⅰ) ,(Ⅱ) ,(Ⅲ )的化学结构和 (Ⅳ )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雁茹 《海洋世界》2004,(8):24-25
在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名叫泰蒙的小岛。从这个岛延伸出去的许多珊瑚礁浅滩上,矗立着一座座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垒起的高达4米多的建筑物。远远望去,怪石嶙峋,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杰作,近看仿佛是一座座神庙。这就是南·马特尔遗址。传说它们是居住在波纳佩岛上历代酋长死后的坟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散落在长1100米、宽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它们之间环水相隔,形成了一个个小岛。从高空俯瞰,犹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故而人们又把它比喻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相似文献   

4.
龚琳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6,40(11):52-56
作者记述了两种深海海绵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和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其中薄管海绵属为新记录属。由于采集时海绵已经死亡,骨针脱离海绵,只具有骨骼形态,缺乏骨针形态,所以两种海绵只能鉴定到属或科。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隶属于真网海绵科(Euretidae),薄管海绵属(Chonelasma),由"蛟龙号"于2013年7月7日采集于南海3 551 m处。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隶属于绢网海绵科(Farreidae),由"科学号"于2014年4月18日采集于冲绳海槽1 190 m处。文中描述了两个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丰富了中国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海绵标本长期、完整的保存是开展海绵分类学及分子进化研究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以建立通用的海绵动物标本的保存方法及快速、完整的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为主要目的, 通过对硅质的山海绵(Mycale sp.)和钙质的白枝海绵(Leucosoleniidae sp.)为材料进行–20℃冰冻、乙醇固定、冰冻后风干和乙醇固定后风干等4 种保存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采用酚-氯仿法、高盐法、CTAB 法等3 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测试了4 种保存方法的DNA 提取效率。实验结果显示, 海绵样品的4 种保存方法以及3 种DNA 提取方法对于硅质海绵以及钙质海绵虽然在提取的DNA 得率上有差异, 但都能获得较高纯度基因组DNA。从经济成本、方便性、潜在的污染等因素考虑, 高盐法是首选的提取海绵基因组DNA 的方法; 乙醇固定保存的海绵样品DNA 得率最高, 冰冻的海绵样品得率最低, 推荐采用乙醇固定保存海绵样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海大陆架六放海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放海绵(Hexactinellida)又称三轴海绵(Triaxonida),或玻璃海绵(Hyalospongia)。主要特征是具有由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所形成的六辐骨针。其他骨针的各辐间都以90度角或180度角相连接。骨针硅质,没有钙质或海绵质骨针。 六放海绵是深海动物,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在大陆架边缘。许多六放海绵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并具有精致的结构,构成一个很特殊的动物类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75-1976年进行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时。在大陆架外缘,水深131-210米海域,采集到35个标本及若干碎片,共有4种,隶属于两科两属。其中三种,即欧氏偕老同穴,堂皇偕老同穴和饭岛围线海绵,是本水域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海绵清除大肠杆菌的过程,研究海绵净化细菌的机理。作者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等手段,监测和分析了绿色荧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体内、体外水环境中数量变化过程。在1 L含有3×107个/m L绿色荧光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入鲜重(1.02±0.11)g的繁茂膜海绵24块,处理7 h,海水中的荧光大肠杆菌数量逐渐降低;而海绵体内荧光大肠杆菌数量在2 h时内逐渐增多,之后的2 h趋于稳定,4 h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水体中大肠杆菌不仅进入海绵体内,而且进入海绵细胞内。含有荧光大肠杆菌的海绵块转入无菌海水中后,海绵体内及细胞中大肠杆菌逐渐消失,而且大肠杆菌没有被释放到环境海水中。分析表明,繁茂膜海绵能够以摄食的方式净化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基因多态性的RAPD-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分离手段对中国南海海域的细薄星芒海绵(Stelletta tenui(Lindgren,1897)1、皱皮软海绵(Halichondria rugosa(Ridley&Dendy))、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Carter))、贪婪倔海绵(Dysidea avara(Schmidt))4种海绵体内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随机挑选64株芽孢杆菌属细菌(每种海绵16株)进行了RAPD-PCR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表明,一些海绵微生物是可以通过传统分离手段得到的,来自同一或者不同海绵的微生物均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分析了黄海潮间带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和肾指海绵(Reniochalina sp.)的无机元素,其中硅是两种海绵中最多的无机元素。繁茂膜海绵较肾指海绵的锌含量高,参照文献数据推测这可能是该属海绵的特性。测定了2种海绵的含水量,有机碳、氮、氢元素和氯基酸在海绵干质量中的比例。分析了繁茂膜海绵在2002年8月到11月中主要无机元素的变化,发现繁茂膜海绵中的硅含量在降低。繁茂膜海绵的氨基酸总量远高于肾指海绵,2种海绵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是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元素与氨基酸分析将对海绵细胞培养基开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独特的摄食、滤食系统使其体内体表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结构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正在成为开发海洋药物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按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及其结构类型简要介绍近几年来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江泓 《海洋世界》2021,(2):61-65
故事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海边的峭壁,溅起白色的浪花。你肯定想象不到,2.45亿年后,这里将变成云南省西部的山区,关于海洋的记忆则储存在岩石之中。当浪花从天而降,冲刷着突出海边的礁石,在礁石上几只怪模怪样的动物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是雕像,它们是滤齿龙。一只齿龙缓慢的向礁石边缘爬去,然后一个猛子扎进海里。潜入大海的滤齿龙一改迟缓的状态,只见它摆动着身后的长尾巴,快速游向珊瑚礁。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8年已报道砗磲13种,分别隶属砗磲属(10种)和砗蚝虹属(3种),在我国常见的有6种,分别是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又名:圆砗磲、红番砗磲、红袍砗磲、大砗磲(又称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观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水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水流温度高达380℃,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从1种中国南海海绵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中追踪分离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甲酯(1),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乙酯(2),麦角甾-5,7,22-三烯-3-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胆甾-4-烯-3-酮(5),3-吲哚醛(6),3-吲哚酸(7)和5-吲哚醛(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株HCT116和A549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BH4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株来源于海绵的真菌Aspergillus sp BH4的次级代谢产物,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对其活性组分一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文献及NMR,MS波谱数据确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3):9-9
据估计,人类每年会倾倒7.6万立方米废油。这些废油最终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难以处理。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吸收材料(比如活性炭)可用来处理废油,但这些材料通常价格昂贵、效率较低。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新泽西州的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超轻的固体气溶胶。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对大连黄海海域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sp.)在自然海域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近2a的观察。结果表明:繁茂膜海绵的生长呈现周期性变化,分为4个阶段:复苏期(3~5月)、生长旺盛期(6~8月)、衰退期(9~11月)和冬眠期(12月—次年2月)。繁茂膜海绵可以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显著生殖期为8~10月,期间可以观察到卵细胞、精细胞囊、胚胎和幼虫。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繁茂膜海绵自然生长生殖特点,进而实现海绵组织块的继代培养和人工育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瑾 《海洋世界》2008,(3):12-27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仅占地球总面积2%略多一些的湿地生态系统,虽没有海洋的浩瀚、森林的广袤,但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衍生生物群落,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地球生命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夏光远  王德祥 《海洋学报》2017,39(4):89-100
海绵动物具备很强的愈伤再生能力。荔枝海绵是海绵动物中比较特殊的类群,它有皮质层细胞(cortex)和领细胞层细胞(choanoderm)的初步分化。本文对荔枝海绵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切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移除荔枝海绵的特定结构,观察其愈伤过程,以期了解海绵愈伤过程的主要变化及各部分在愈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愈伤过程发生的主要变化为未受创部分的细胞向受创部分迁移导致的细胞重新排布;其身体结构中的领细胞层和皮质层对其生存愈伤是必要的,而骨针核心对其愈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黄海海域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海绵细胞培养中细胞团的形成过程。细胞在培养24h后贴壁聚集,有类似胶原物质分泌。培养第5天形成的细胞团,中心致密,边缘有平滑的表皮结构。为控制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比较了6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其中庆大霉素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影响细胞成团,而两性霉素B对细胞的贴壁和成团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