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按优劣可依次分为3个区:东部鄂尔多斯市为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南部乌海市为温暖干旱区,北部巴彦淖尔市则为温暖干旱——极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呈现东部优于南、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地表面一切生命过程的能量源泉。作物生物学产量(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的90%以上是由光合成物质组成。因此,了解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探讨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有利于安排耕作制度,采用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夺取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俊铭 《贵州气象》2001,25(4):13-18
分析了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从气候角度提出提高光能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适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榕江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榕江县光能、热量和水分资源,为指导该县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林与台湾农业气候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玉林与台湾两地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对比,分析两地农业气候资源配合状况,为搞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1974年9月12—15日我国大部份地区受到一次较强冷空气侵袭,西北东部、华北、华东北部、湖南和江西中部气温下降8—12℃,对晚稻生长有不良影响;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大部降温12—14℃,这些地区比常年提前10一15天出现初霜,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新疆北部、甘肃、青海、东北、西南  相似文献   

7.
通辽市光能资源分布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辽市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通辽市季、年总辐射分布情况,结果是年总辐射量为4640.45~5246.31MJ·m^-2,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库伦最多,舍伯吐最少。开发利用本地光能资源,对提高光能利用率、农牧业增产增收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光,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光能资源的理论推算的结果,我国长江下游和华南广大区域水稻亩产应为1137.4市斤,加上一般含水分14%左右则为1296.6市斤,如设法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据计算则每  相似文献   

9.
日照时数是光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气候资源中一大要素,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光辐射和作物光能利用率。同时日照时数,也是影响作物(尤其喜光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摸清占全省总面积72.8%的丘陵山地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对今后综合开发利用丘陵山地,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东距海洋400 km~500 km,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明显,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冷暖程度划分,大体以ψN 39°的恒山山脉为界,大同及晋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属中温带,恒山以南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按干湿程度划分,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地区,一些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属半湿润区.山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夏季雨量集中,降水年季变化大,干旱频繁;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较长;局部暴雨、冰雹、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2.
1991年9月11日至1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了“西北地区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西北五省区气象部门代表、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协调办公室的代表以及宁夏计委、农业厅、农业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共22人。其中14人在大会上作报告,内容有光能资源、水资源分布及合理利用;光能资源、太阳辐射的气候学计算;西北地区旱涝演变规律及其预测;客观降水分析及农业气象和漆树生态气候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6,(2):6-10
为了研究内蒙古南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与改制的关系,探讨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可能性,积累有关改制的农业气候资料,为改革耕作制度,更加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遵照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5.
桑园在杭嘉湖平原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该区蚕茧常年亩产70公斤左右,根据任德基等的研究结果推算(15公斤桑叶产1公斤茧子),每亩桑园生产干物质的光能利用宰仅0.44%,生产桑叶的光能利用率仅0.19%,远远低于本地区水田的光能利用率(1.0~2.0%)。因此,科学地分析桑园的光能利用状况,实行间作套种,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宝贵的光资源,不仅对全区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不失为增强蚕桑生产后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气候资源 1.光能资源本区大部分属半干旱和平旱地区,这里海拔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光能资源较丰富。就太阳总辐射而论,大兴安岭及其两麓较少,但也在100—120大卡/厘米~2年以上;昭、哲盟及锡盟地区为120—140大卡/厘米~2年;乌盟、伊盟在140—150大卡/厘米~2年之间;西部巴彦淖尔高原最多,在150—160大卡/厘米~2年以上,此值较同纬度的华北地区多10—20大卡/厘米~2年,比长江中下游则多20—30大卡/厘米~2年。从年日照时数来看,大兴安岭及其两麓较少,约2,500—2,800小时。西部较  相似文献   

17.
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北部近208年5—7月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采自贺兰山北部的油松树轮样本建立了贺兰山北部区域树轮密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的树轮早材平均密度与银川气象站5—7月平均最高温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用贺兰山北部的区域早材平均密度差值年表重建贺兰山北部1801—2008年的5—7月平均最高温度,58年 (1951—2008年) 重建值对实测值的解释方差为44.9%;2008年的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平均值为27.40℃。在最近20年,贺兰山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比对贺兰山北部重建序列的低温年份和全球火山爆发数据,发现在大规模火山爆发后的28个偏冷年温度平均值为26.90℃,较重建序列平均值下降0.50℃。多窗谱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具有120年、8.1年、6.5年、3.2年、2.9年、2.1年的准周期变化。贺兰山北部早材平均密度与甘肃石门山、昌灵山油松的早材平均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地区植棉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棉花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光能资源十分丰富,热全资源相对不足,只宜于早、中熟陆地棉种植。如果通过优选洁白带丝光的品种,以效益产量为中心,改善棉花生态条件和植棉技术,主攻单产,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仍可获得较高产量,确保本地区植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城县水稻生产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生产资料,分析了商城县水稻各生育期的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光能资源及影响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并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途径,为以后水稻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对有效防御气象灾害,促进商城县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区的气候资源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焕萍  周陆生 《青海气象》2002,(1):20-26,66
本文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l—1999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了热量、水分、光能资源的最新结果,描述了三种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在近40年中的变化趋势;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风能资源的储量,并对各地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